“责罚?”朱儁轻轻摇头,嘴角似乎牵动了一下,似笑非笑,道:“你拒绝荀氏、张邈、秦颉乃至王匡的招揽,言辞凿凿,掷地有声。这份胆魄,本将帐下,能有几人乎?”
朱儁的语气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别的意味,更像是一种对事实的简单陈述。
一时间,陈默倒是拿不准朱儁的想法,更不知该如何答话。
虽然说,历史上朱儁的风评还是很不错的。
但,在这个汉末这个大染缸里,黑白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甚至于,朱儁的身后若是没有世家的支持,又如何能成为掌握数万大军的一方统帅呢!
而见陈默这番欲言又止的额模样,朱儁也是微微顿了顿,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轻响,目光随即变得深邃起来。
终究,朱儁还是再度开口,不过确实带着一种过来人的审视,道:“陈默,你可知,在这朝堂军中,若无根基,单凭一身武勇,纵有擎天之志,亦如无根浮萍,难抵风浪。
寻一良配,借势而起,并非屈膝,而是立足之道。
颍川荀氏清流名望,陈留张邈素有侠名,南阳秦颉根基深厚,河内王匡亦非等闲...…
择一而从,得其臂助,你的路,会顺畅许多。本将之言,望你三思。”
很明显,朱儁之言,并不是斥责或者训诫,而是历经宦海沉浮、深谙世情规则的经验之谈。
这也并不是他一个大军主将应该说出的话语,反而更像是一位老者,在教导着自己的后辈。
只能说,虽然朱儁与陈默只是有着几面之缘,但对于陈默,朱儁是真的将其当成了心腹,当成了自己的子侄。
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自然是陈默在此番长社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甚至不客气地说,陈默几乎是一力挽救了朱儁的仕途。
但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朱儁打心底里欣赏陈默——欣赏他在战场上的一往无前,也欣赏他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的头脑清澈......
而随着朱儁的这番殷切的话语,帐内也是再度寂静起来,只有油灯燃烧的细微哔剥声。
陈默深吸一口气,心中也是感受颇多:朱儁作为一军主将,竟是亲自前来,以如此推心置腹的姿态劝说,其分量远非白日那些说客可比。
“君以国士待之,我必以国士报之。”想明白这点的陈默也是抬起了头,迎向朱儁那洞悉世情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闪躲:“将军教诲,末将铭记于心。”
略略顿了顿后,陈默也是接着说道:“娶妻高门,或之扶持,末将非不知其利也。末将本一末卒,少读诗书,能得康庄之道,自也无甚迂腐之想。简言之,世家高门,末将并非不愿亲近。”
“然,”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陈默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也渐渐变得斩钉截铁起来:“末将观今日诸家之意,所许者,无非是良田、甲胄、兵卒,乃至郡尉之位。所求者,无非是让末将为其看家护院,守其田宅,护其门户,成其爪牙!”
“将军!”陈默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被压抑的桀骜,道:“末将手中之刀,昨夜可斩黄巾骁将,破其大纛!它存在的意义,是为将军破阵杀敌,为国荡平寇乱!而非为一家一姓,做那守门之犬!”
“若结亲只为换得一方看家护院之职,此路,非末将所求!此辱,末将不受!”言罢,陈默也是抱拳而立。
“看家护院之犬!”这六个字,如同惊雷,在小小的军帐内炸响!
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决绝,瞬间刺破了朱儁话语中那层关于“借势”、“立足”的温情面纱!
朱儁放在膝盖上的手指猛地一顿!
而朱儁那双深邃如古井的眼眸中,骤然爆射出锐利无比的光芒!随即更是死死盯着陈默那张年轻、苍白却写满桀骜与不屈的脸庞。
帐内的空气仿佛在一瞬间凝固了,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然而,预想中的雷霆震怒并未降临。
朱儁眼中的锐利光芒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审视,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恍然与触动。
他眼前,似乎又浮现出前日里中军帐内那万马齐喑的场景。
所有的将领,都在想着逃跑或是固守,唯有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在自己面前,力陈夜袭的可能性。
也是因为他的坚持,才终于有了自己破釜沉舟的决断,也才有了如今的胜利!
还有,在长社城外那惊心动魄的一夜。
依旧是这个年轻人,浑身浴血,拖着不属于他的沉重巨锤,在万军之中悍然冲向敌酋大纛!
那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那份洞穿锤柄接缝的精准眼光,那份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恐怖力量...…
这份心智,这副肝胆,岂是一个甘心做“看家护院之犬”的人所能拥有的气魄?
世家门阀…...
这一次,终究,是走眼了!
朱儁无奈在心中无声地叹息着——这些人只看到了陈默斩将夺旗的武勇,看到了他新晋军司马的身份,看到了他身上可以被利用的价值。
但他们却未能看到,或者说,根本不屑于去看到,这具年轻躯体里,有着怎样的聪慧与能力;
也更看不到,年轻的心中,燃烧着怎样一股不甘人下、欲与天争的桀骜之火!
或许,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习惯了想用联姻的锁链和利益的诱饵,将一头头初露峥嵘的幼虎,拴成看门狗!
只是,他们也更忘记了,随着黄巾的一战,整个大汉已经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陈默的身上,朱儁不仅看到了过往,更看到了未来,一个不属于他的未来。
于是,朱儁沉默了。
良久之后,朱儁终是微微叹息一声。
“看家护院之犬…嘿。”朱儁低声重复了一遍,随即嘴角却是勾起一丝极淡、却意味深长的弧度,“好,好一个陈默!是本将…小觑了你的心气。”
朱儁的语气听不出是赞许还是别的意味,更像是一种对事实的简单陈述。
一时间,陈默倒是拿不准朱儁的想法,更不知该如何答话。
虽然说,历史上朱儁的风评还是很不错的。
但,在这个汉末这个大染缸里,黑白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甚至于,朱儁的身后若是没有世家的支持,又如何能成为掌握数万大军的一方统帅呢!
而见陈默这番欲言又止的额模样,朱儁也是微微顿了顿,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轻响,目光随即变得深邃起来。
终究,朱儁还是再度开口,不过确实带着一种过来人的审视,道:“陈默,你可知,在这朝堂军中,若无根基,单凭一身武勇,纵有擎天之志,亦如无根浮萍,难抵风浪。
寻一良配,借势而起,并非屈膝,而是立足之道。
颍川荀氏清流名望,陈留张邈素有侠名,南阳秦颉根基深厚,河内王匡亦非等闲...…
择一而从,得其臂助,你的路,会顺畅许多。本将之言,望你三思。”
很明显,朱儁之言,并不是斥责或者训诫,而是历经宦海沉浮、深谙世情规则的经验之谈。
这也并不是他一个大军主将应该说出的话语,反而更像是一位老者,在教导着自己的后辈。
只能说,虽然朱儁与陈默只是有着几面之缘,但对于陈默,朱儁是真的将其当成了心腹,当成了自己的子侄。
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自然是陈默在此番长社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甚至不客气地说,陈默几乎是一力挽救了朱儁的仕途。
但另一方面,却也是因为朱儁打心底里欣赏陈默——欣赏他在战场上的一往无前,也欣赏他在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的头脑清澈......
而随着朱儁的这番殷切的话语,帐内也是再度寂静起来,只有油灯燃烧的细微哔剥声。
陈默深吸一口气,心中也是感受颇多:朱儁作为一军主将,竟是亲自前来,以如此推心置腹的姿态劝说,其分量远非白日那些说客可比。
“君以国士待之,我必以国士报之。”想明白这点的陈默也是抬起了头,迎向朱儁那洞悉世情的目光,眼神清澈而坚定,没有丝毫闪躲:“将军教诲,末将铭记于心。”
略略顿了顿后,陈默也是接着说道:“娶妻高门,或之扶持,末将非不知其利也。末将本一末卒,少读诗书,能得康庄之道,自也无甚迂腐之想。简言之,世家高门,末将并非不愿亲近。”
“然,”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后,陈默随即话锋一转,语气也渐渐变得斩钉截铁起来:“末将观今日诸家之意,所许者,无非是良田、甲胄、兵卒,乃至郡尉之位。所求者,无非是让末将为其看家护院,守其田宅,护其门户,成其爪牙!”
“将军!”陈默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被压抑的桀骜,道:“末将手中之刀,昨夜可斩黄巾骁将,破其大纛!它存在的意义,是为将军破阵杀敌,为国荡平寇乱!而非为一家一姓,做那守门之犬!”
“若结亲只为换得一方看家护院之职,此路,非末将所求!此辱,末将不受!”言罢,陈默也是抱拳而立。
“看家护院之犬!”这六个字,如同惊雷,在小小的军帐内炸响!
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决绝,瞬间刺破了朱儁话语中那层关于“借势”、“立足”的温情面纱!
朱儁放在膝盖上的手指猛地一顿!
而朱儁那双深邃如古井的眼眸中,骤然爆射出锐利无比的光芒!随即更是死死盯着陈默那张年轻、苍白却写满桀骜与不屈的脸庞。
帐内的空气仿佛在一瞬间凝固了,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然而,预想中的雷霆震怒并未降临。
朱儁眼中的锐利光芒渐渐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审视,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恍然与触动。
他眼前,似乎又浮现出前日里中军帐内那万马齐喑的场景。
所有的将领,都在想着逃跑或是固守,唯有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在自己面前,力陈夜袭的可能性。
也是因为他的坚持,才终于有了自己破釜沉舟的决断,也才有了如今的胜利!
还有,在长社城外那惊心动魄的一夜。
依旧是这个年轻人,浑身浴血,拖着不属于他的沉重巨锤,在万军之中悍然冲向敌酋大纛!
那份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那份洞穿锤柄接缝的精准眼光,那份在绝境中爆发出的恐怖力量...…
这份心智,这副肝胆,岂是一个甘心做“看家护院之犬”的人所能拥有的气魄?
世家门阀…...
这一次,终究,是走眼了!
朱儁无奈在心中无声地叹息着——这些人只看到了陈默斩将夺旗的武勇,看到了他新晋军司马的身份,看到了他身上可以被利用的价值。
但他们却未能看到,或者说,根本不屑于去看到,这具年轻躯体里,有着怎样的聪慧与能力;
也更看不到,年轻的心中,燃烧着怎样一股不甘人下、欲与天争的桀骜之火!
或许,他们早已经习惯了,习惯了想用联姻的锁链和利益的诱饵,将一头头初露峥嵘的幼虎,拴成看门狗!
只是,他们也更忘记了,随着黄巾的一战,整个大汉已经悄然发生着改变。
在陈默的身上,朱儁不仅看到了过往,更看到了未来,一个不属于他的未来。
于是,朱儁沉默了。
良久之后,朱儁终是微微叹息一声。
“看家护院之犬…嘿。”朱儁低声重复了一遍,随即嘴角却是勾起一丝极淡、却意味深长的弧度,“好,好一个陈默!是本将…小觑了你的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