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华指着地图说道:“咱们看看现在的局势,忻州城已在我们手中,但周边地区的小鬼子,包括太原的小鬼子,随时可能反扑。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力量,扩大抗战成果。”
郭静云师长思索片刻,说道:“陈旅长,依我看,我们得尽快巩固忻州城的防御,加强巡逻警戒,防止日军突袭。”
陈振华点头表示赞同,“郭师长说得对,防御是重中之重。不过,我们不能只守不攻。咱们手中现有这一万六千余兵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得好好谋划如何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
王靖国皱了皱眉头,“陈旅长,这一万六千多人,成分有些复杂,之前战斗减员后,剩下的士兵状态也参差不齐,该如何整编呢?”
陈振华微微一笑,“这正是我要说的,我打算将独立四团和独立五团留下,以及115师的队伍留下,然后全力以赴的攻打太原。“
“那我们这些人呢,陈旅长不打算让我们参加吗?
“同时我打算让两位每人,从咱们现在忻州城内的晋绥军中,挑选出三千名精锐将士,各自组成一个加强团。”
“王师长组建的团,算是863旅的独立十二团,郭师长所组建的团,就是独立十三团吧。这两个团将被派往冀省中部,负责冀省与晋省交界部分区县的管辖和防御工作。”
王靖国眼睛一亮,“陈旅长,这主意好啊!冀省中部的战略位置重要,我们过去可以进一步扩大抗日根据地,牵制日军力量。”
郭静云也表示认可,但郭静云随即提出疑问:“陈旅长,咱们八路军挑选士兵可有讲究,怎样才能选出真正的精锐呢?”
陈振华神色严肃地说:“首先,要挑选战斗意志坚定的。这些士兵必须抱着必死的决心,一心抗日,不畏强敌。“
“其次,身体素质要好,能适应高强度的战斗和长途行军。最后,要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懂得基本的战术和配合。”
郭静云立刻接着说:“那对于那些不适合去冀省的士兵,比如老弱病残,该如何处置呢?”
陈振华沉思片刻,“对于这些士兵,我们不能弃之不顾。愿意回家的,则是发放银元,可以自行回家,但是不允许再参加伪军和晋绥军了。“
“积极参加八路军的老兵,可以安排到后方,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后勤保障、伤员护理等,他们同样能为抗战做出贡献。”
王靖国点头称是,“还是陈旅长考虑得周全。不过,我们组建新团后,武器装备方面还需您多费心。”
陈振华拍了拍王靖国的肩膀,“这方面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协调各方,立刻为新组建的团,配备充足的武器弹药,全副日械装备。“
“但有一点,两位要清楚,新组建的团不仅要承担军事任务,还要注重与当地百姓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到了冀省,要联合群众,发动群众,让老百姓支持我们的抗战事业。”
王靖国和郭静云两位师长齐声应道:“明白!”
陈振华看着两位师长,目光中充满期待,“此次前往冀省,任务艰巨,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出色完成。这不仅关乎我们的抗战大业,也关乎晋绥军的荣誉和传承。”
王靖国站起身来,挺直腰杆,“陈长官放心,我们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郭静云师长也跟着站起身,表情坚定。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众人身上,为这场商讨战后事宜的会议画上了句号。陈振华与两位师长带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开启抗战的新篇章。
王靖国和郭静云师长,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部队的优化筛选和训练当中。他们根据陈振华的指示,制定了一套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方案,同时借助此时在忻州县城内的独立四团,对那些筛选出来的晋绥军,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展训练起来。
清晨,天还未亮,训练场上就响起了他洪亮的声音:“同志们,想要打胜仗,就要有过硬的本领。从今天起,咱们的训练强度加倍!”
独立四团的将士们,首先帮助独立十二团和独立十三团强化了战士们的近战格斗训练。
他邀请独立四团军中的格斗高手,为战士们传授实用的格斗技巧。训练场上,喊杀声震天,战士们两两一组,进行着激烈的对练。
王靖国和郭静云在一旁仔细观察,不时上前纠正战士们的动作:“出拳要有力,速度要快,注意防守!”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战士们的格斗水平迅速提升。
为了提升夜间的特种作战能力,王靖国和郭静云,还特别请求独立四团的教官们,特别组织了多次的夜间模拟战斗。
他们要让独立十二团和独立十三团的战士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进行长途奔袭、侦察敌情、突袭演练等科目。
训练过程中,他不断强调夜间作战的要点:“夜间作战,要保持安静,注意观察,利用好地形和夜色的掩护。”战士们在一次次的训练中,逐渐熟悉了夜间作战的环境,提高了应对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王靖国和郭静云还特别注重战术协同训练。他将部队分成不同的作战小组,进行各种复杂地形和情况下的协同演练。
在演练中,他不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战场上,我们是一个整体,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通过反复的训练,各作战单位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为未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始的时候,王靖国师长和郭静云师长,则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两个团的人员筛选工作当中。
他在营地内设立了多个筛选关卡,每个关卡都有专门的独立四团的大量教官负责考核。
第一个关卡是政治觉悟考核,独立四团的多名政治委员亲自坐镇,与每一位前来考核的士兵进行深入交谈。
他们目光坚定地看着那些前来应召的士兵们,问道:“你为什么而战?”
当听到士兵们坚定地回答为了抗日、为了国家和民族时,他会满意地点点头,在名单上做好记录。
第二个关卡是战斗技能考核,包括射击、投弹、拼刺等项目。参考的士兵们在靶场上全神贯注地射击,独立四团的教官们,则在一旁仔细观察他们的射击姿势和命中率。
对于表现出色的士兵,他会给予鼓励:“不错,继续保持!”在投弹考核区,士兵们奋力投出手中的手榴弹,那些非常负责的教官们认真测量着投掷距离,挑选出力量和技巧都出色的士兵。
身体素质考核关卡同样严格,士兵们要进行长跑、负重行军等高强度项目。陈振华看着那些晋绥军的士兵们在烈日下咬牙坚持,心中充满了敬佩:“这些晋绥军其实也都是好样的,只有身体素质过硬,才能在战场上坚持到最后。”
经过层层筛选,六千名精锐士兵脱颖而出。陈振华看着这些精神抖擞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对新组建的两个团的负责人王靖国和郭静云说道:“这六千人是我们独立十二团和独立十三团的精华,到了冀省以后,继续加强对他们的训练,以及思想教育,一定要带好他们,完成我们的使命。”
随后,陈振华开始为两个新建独立团的冀省之行做准备。他组织士兵们整理装备,检查武器弹药,确保每一件装备都能正常使用。
他还与两个独立团的新任团长王靖国和郭静云密切沟通,协调部队的行动安排。同时,他积极收集冀省的地理、人文、敌情等情报,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在王靖国和郭静云两位的努力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陈振华的指导,为抗战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晋绥军在冀省的战斗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烽火漫天、山河破碎的抗战岁月,每一次决策都如同投入湍急河流中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深刻地影响着抗战局势的走向。
在陈振华高瞻远瞩的指导下,晋绥军的王靖国和郭静云两位师长,带着明确的使命与坚定的决心,迅速投入到后续紧张有序的工作当中。
在欢庆胜利的同时,各方也没有忘记接下来的任务。115师按照之前的约定,开始着手接收平型关、繁峙县以及灵宝县等地。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
郭静云师长思索片刻,说道:“陈旅长,依我看,我们得尽快巩固忻州城的防御,加强巡逻警戒,防止日军突袭。”
陈振华点头表示赞同,“郭师长说得对,防御是重中之重。不过,我们不能只守不攻。咱们手中现有这一万六千余兵力,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得好好谋划如何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
王靖国皱了皱眉头,“陈旅长,这一万六千多人,成分有些复杂,之前战斗减员后,剩下的士兵状态也参差不齐,该如何整编呢?”
陈振华微微一笑,“这正是我要说的,我打算将独立四团和独立五团留下,以及115师的队伍留下,然后全力以赴的攻打太原。“
“那我们这些人呢,陈旅长不打算让我们参加吗?
“同时我打算让两位每人,从咱们现在忻州城内的晋绥军中,挑选出三千名精锐将士,各自组成一个加强团。”
“王师长组建的团,算是863旅的独立十二团,郭师长所组建的团,就是独立十三团吧。这两个团将被派往冀省中部,负责冀省与晋省交界部分区县的管辖和防御工作。”
王靖国眼睛一亮,“陈旅长,这主意好啊!冀省中部的战略位置重要,我们过去可以进一步扩大抗日根据地,牵制日军力量。”
郭静云也表示认可,但郭静云随即提出疑问:“陈旅长,咱们八路军挑选士兵可有讲究,怎样才能选出真正的精锐呢?”
陈振华神色严肃地说:“首先,要挑选战斗意志坚定的。这些士兵必须抱着必死的决心,一心抗日,不畏强敌。“
“其次,身体素质要好,能适应高强度的战斗和长途行军。最后,要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懂得基本的战术和配合。”
郭静云立刻接着说:“那对于那些不适合去冀省的士兵,比如老弱病残,该如何处置呢?”
陈振华沉思片刻,“对于这些士兵,我们不能弃之不顾。愿意回家的,则是发放银元,可以自行回家,但是不允许再参加伪军和晋绥军了。“
“积极参加八路军的老兵,可以安排到后方,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后勤保障、伤员护理等,他们同样能为抗战做出贡献。”
王靖国点头称是,“还是陈旅长考虑得周全。不过,我们组建新团后,武器装备方面还需您多费心。”
陈振华拍了拍王靖国的肩膀,“这方面你们不用担心,我会协调各方,立刻为新组建的团,配备充足的武器弹药,全副日械装备。“
“但有一点,两位要清楚,新组建的团不仅要承担军事任务,还要注重与当地百姓建立良好的军民关系。到了冀省,要联合群众,发动群众,让老百姓支持我们的抗战事业。”
王靖国和郭静云两位师长齐声应道:“明白!”
陈振华看着两位师长,目光中充满期待,“此次前往冀省,任务艰巨,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出色完成。这不仅关乎我们的抗战大业,也关乎晋绥军的荣誉和传承。”
王靖国站起身来,挺直腰杆,“陈长官放心,我们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郭静云师长也跟着站起身,表情坚定。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众人身上,为这场商讨战后事宜的会议画上了句号。陈振华与两位师长带着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开启抗战的新篇章。
王靖国和郭静云师长,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部队的优化筛选和训练当中。他们根据陈振华的指示,制定了一套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方案,同时借助此时在忻州县城内的独立四团,对那些筛选出来的晋绥军,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展训练起来。
清晨,天还未亮,训练场上就响起了他洪亮的声音:“同志们,想要打胜仗,就要有过硬的本领。从今天起,咱们的训练强度加倍!”
独立四团的将士们,首先帮助独立十二团和独立十三团强化了战士们的近战格斗训练。
他邀请独立四团军中的格斗高手,为战士们传授实用的格斗技巧。训练场上,喊杀声震天,战士们两两一组,进行着激烈的对练。
王靖国和郭静云在一旁仔细观察,不时上前纠正战士们的动作:“出拳要有力,速度要快,注意防守!”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战士们的格斗水平迅速提升。
为了提升夜间的特种作战能力,王靖国和郭静云,还特别请求独立四团的教官们,特别组织了多次的夜间模拟战斗。
他们要让独立十二团和独立十三团的战士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进行长途奔袭、侦察敌情、突袭演练等科目。
训练过程中,他不断强调夜间作战的要点:“夜间作战,要保持安静,注意观察,利用好地形和夜色的掩护。”战士们在一次次的训练中,逐渐熟悉了夜间作战的环境,提高了应对能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同时,王靖国和郭静云还特别注重战术协同训练。他将部队分成不同的作战小组,进行各种复杂地形和情况下的协同演练。
在演练中,他不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战场上,我们是一个整体,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通过反复的训练,各作战单位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为未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始的时候,王靖国师长和郭静云师长,则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两个团的人员筛选工作当中。
他在营地内设立了多个筛选关卡,每个关卡都有专门的独立四团的大量教官负责考核。
第一个关卡是政治觉悟考核,独立四团的多名政治委员亲自坐镇,与每一位前来考核的士兵进行深入交谈。
他们目光坚定地看着那些前来应召的士兵们,问道:“你为什么而战?”
当听到士兵们坚定地回答为了抗日、为了国家和民族时,他会满意地点点头,在名单上做好记录。
第二个关卡是战斗技能考核,包括射击、投弹、拼刺等项目。参考的士兵们在靶场上全神贯注地射击,独立四团的教官们,则在一旁仔细观察他们的射击姿势和命中率。
对于表现出色的士兵,他会给予鼓励:“不错,继续保持!”在投弹考核区,士兵们奋力投出手中的手榴弹,那些非常负责的教官们认真测量着投掷距离,挑选出力量和技巧都出色的士兵。
身体素质考核关卡同样严格,士兵们要进行长跑、负重行军等高强度项目。陈振华看着那些晋绥军的士兵们在烈日下咬牙坚持,心中充满了敬佩:“这些晋绥军其实也都是好样的,只有身体素质过硬,才能在战场上坚持到最后。”
经过层层筛选,六千名精锐士兵脱颖而出。陈振华看着这些精神抖擞的士兵,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对新组建的两个团的负责人王靖国和郭静云说道:“这六千人是我们独立十二团和独立十三团的精华,到了冀省以后,继续加强对他们的训练,以及思想教育,一定要带好他们,完成我们的使命。”
随后,陈振华开始为两个新建独立团的冀省之行做准备。他组织士兵们整理装备,检查武器弹药,确保每一件装备都能正常使用。
他还与两个独立团的新任团长王靖国和郭静云密切沟通,协调部队的行动安排。同时,他积极收集冀省的地理、人文、敌情等情报,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分准备。
在王靖国和郭静云两位的努力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陈振华的指导,为抗战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晋绥军在冀省的战斗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烽火漫天、山河破碎的抗战岁月,每一次决策都如同投入湍急河流中的巨石,激起千层浪,深刻地影响着抗战局势的走向。
在陈振华高瞻远瞩的指导下,晋绥军的王靖国和郭静云两位师长,带着明确的使命与坚定的决心,迅速投入到后续紧张有序的工作当中。
在欢庆胜利的同时,各方也没有忘记接下来的任务。115师按照之前的约定,开始着手接收平型关、繁峙县以及灵宝县等地。
喜欢抗战之振兴中华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