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篮在吱呀作响的绞盘声中缓缓升起,陈瑞的身影消失在垛口之后。
一踏上扬州城头,一股混杂着绝望、恐惧与陈腐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
昔日繁华的十里长街,此刻行人寥寥,商铺紧闭,唯有巡逻甲士沉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石板路上回荡,间或夹杂着孩童压抑的哭泣和妇人低低的啜泣。
城墙上,士兵们面有菜色,眼神疲惫而茫然,望向城外连绵营帐时,眼底深处是掩饰不住的惊惶。
陈瑞目不斜视,在两名陈家亲兵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径直被带往扬州府衙。
府衙大堂,早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却又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
上百人济济一堂,几乎囊括了城内所有大小世家的家主和核心人物。
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的呼吸声和衣料摩擦的窸窣声清晰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门口那道风尘仆仆却挺直如松的身影上。
大堂上首,紫檀木雕花椅上端坐一人。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皱纹深刻如刀刻斧凿,一双眼眸虽略显浑浊,却沉淀着百年世家的威严与一种近乎偏执的固执。
此人正是陈氏一族当代族长,陈之遴。他身侧侍立着几位同样年迈、神情肃穆的陈家长老,如同庙堂里的泥塑神像,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陈瑞的目光扫过大堂,他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张家的家主眼神闪烁,带着急于寻求出路的焦灼。
李家的主事人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王家的代表则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这些平日里在江南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都成了惊弓之鸟。
唯有陈家核心圈子的几人,眼神中还残留着一丝强撑的倔强。
“瑞儿,” 陈之遴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嘈杂的沉静,在大堂内回荡,瞬间压下了所有私语,“你回来了” 。
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寻常归家。
陈瑞深吸一口气,撩起衣袍下摆,对着上首深深一揖:“族长,各位叔伯长辈,诸位家主,陈瑞奉夏王之命前来”。
“夏王?”, 一位坐在陈之遴下首的陈家长老冷哼一声,声音尖利,“是那个僭越称王、悖逆朝廷的乱臣贼子吧?瑞儿,你身为陈氏嫡脉,竟为其鹰犬引兵来犯,还有何面目踏入这扬州城,踏入这陈氏宗祠所在之地!” 。
此言一出,堂内气氛骤然紧张,那些依附陈家的世家中,不少人眼中也流露出认同和愤慨。
陈瑞直起身,面对这诛心之语,脸上并无惧色,反而迎上长老锐利的目光,声音清晰而沉稳:“五叔公此言差矣!大明气数已尽,北天下早已非朱明之天下!”。
“夏王承天命,顺人心,扫荡群雄,一统之势已成,何来僭越?何来悖逆?江南归附,乃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诸位可知,就在我入城之前,杭州城已兵不血刃,开城归降!江南七姓,除我陈家外,皆已顺应天命!”。
“扬州已成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秣久持之基,城外五万夏军精锐枕戈待旦,红夷大炮数十门已对准城垣!坚守?不过是让这满城几十万生灵,为一家一姓的虚妄执念陪葬!”。
“杭州降了?!”、 “七姓皆降了?!”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在死寂的大堂中炸开。那些本就动摇的世家家主们再也按捺不住,
顿时一片哗然,惊恐、绝望、释然、如释重负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胡说!定是夏军散布谣言,动摇军心!” 另一位陈家核心人物,掌管城防的陈之焕(陈之遴之弟)猛地站起,须发戟张。
他厉声驳斥,“我扬州城高池深,将士用命,粮草尚可支撑数月!夏军远来疲惫,久攻不下必生变故!只要坚守待变,未必没有生机!陈瑞,你休要在此妖言惑众!”。
“生机?” ,陈瑞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悲愤的穿透力,直指陈之焕,“二叔!你所谓的生机,是用五万将士的血肉去磨的吗?”。
“还是用二十万百姓的尸骨去堆砌你想象中的功勋?还是等着早已自顾不暇的大明朝廷从天而降的援军?那不过是镜花水月,自欺欺人!”。
他猛地转身,面向所有世家代表,声音如同洪钟大吕:“诸位家主!事已至此,顽抗已经没有出路,只会让大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如果投降,子弟仍可入仕为官,效力新朝!此乃明路坦途!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待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祖宗基业毁于一旦,阖族性命悬于一线!这其中的利害得失,难道还需要我陈瑞再为诸位一一剖析吗?!”。
“陈二爷说得对啊!” 张家的家主终于忍不住,噗通一声跪下,朝着陈之遴的方向连连叩首。
“老族长!大势已去,不可逆天而行啊!我等小门小户,实在经不起这刀兵之灾了!求老族长开恩,给满城百姓一条活路吧!”。
“是啊,老族长!杭州已降,我们独木难支啊!”。
“投降夏国,总比城破人亡强啊!”。
一时间,请降之声四起,大堂内顿时乱成一团。依附陈家的中小世家纷纷倒戈,哭诉哀求声不绝于耳。
只剩下少数几个陈家最核心的死硬分子,脸色铁青,怒视着那些“叛徒”和“动摇军心”的陈瑞。
陈之遴一直沉默着,枯瘦的手指在紫檀木的扶手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浑浊的目光扫过那些跪地哀求的家主,扫过面红耳赤争执的族人,最后,定格在陈瑞那张年轻、疲惫却异常坚定的脸上。
大堂内的喧嚣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位主宰扬州命运的老人最后的裁决。
空气仿佛被抽干了,只剩下烛火噼啪的爆响。
“瑞儿,” 陈之遴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苍老和疲惫,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艰难地挤压出来。
“你口口声声说保全,说归顺。可你告诉我,我陈家,这江南首姓,百年清誉,累世簪缨,降了之后,还能是原来的陈家吗?祖宗牌位前,我还有何面目焚香祷告?后世史书之上,我陈之遴之名,是忠是奸?”。
一踏上扬州城头,一股混杂着绝望、恐惧与陈腐气息的空气扑面而来。
昔日繁华的十里长街,此刻行人寥寥,商铺紧闭,唯有巡逻甲士沉重的脚步声在空旷的石板路上回荡,间或夹杂着孩童压抑的哭泣和妇人低低的啜泣。
城墙上,士兵们面有菜色,眼神疲惫而茫然,望向城外连绵营帐时,眼底深处是掩饰不住的惊惶。
陈瑞目不斜视,在两名陈家亲兵复杂目光的注视下,径直被带往扬州府衙。
府衙大堂,早已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却又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
上百人济济一堂,几乎囊括了城内所有大小世家的家主和核心人物。
空气仿佛凝固了,沉重的呼吸声和衣料摩擦的窸窣声清晰可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门口那道风尘仆仆却挺直如松的身影上。
大堂上首,紫檀木雕花椅上端坐一人。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皱纹深刻如刀刻斧凿,一双眼眸虽略显浑浊,却沉淀着百年世家的威严与一种近乎偏执的固执。
此人正是陈氏一族当代族长,陈之遴。他身侧侍立着几位同样年迈、神情肃穆的陈家长老,如同庙堂里的泥塑神像,散发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陈瑞的目光扫过大堂,他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张家的家主眼神闪烁,带着急于寻求出路的焦灼。
李家的主事人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王家的代表则低着头,不敢与他对视……这些平日里在江南呼风唤雨的人物,此刻都成了惊弓之鸟。
唯有陈家核心圈子的几人,眼神中还残留着一丝强撑的倔强。
“瑞儿,” 陈之遴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嘈杂的沉静,在大堂内回荡,瞬间压下了所有私语,“你回来了” 。
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仿佛只是寻常归家。
陈瑞深吸一口气,撩起衣袍下摆,对着上首深深一揖:“族长,各位叔伯长辈,诸位家主,陈瑞奉夏王之命前来”。
“夏王?”, 一位坐在陈之遴下首的陈家长老冷哼一声,声音尖利,“是那个僭越称王、悖逆朝廷的乱臣贼子吧?瑞儿,你身为陈氏嫡脉,竟为其鹰犬引兵来犯,还有何面目踏入这扬州城,踏入这陈氏宗祠所在之地!” 。
此言一出,堂内气氛骤然紧张,那些依附陈家的世家中,不少人眼中也流露出认同和愤慨。
陈瑞直起身,面对这诛心之语,脸上并无惧色,反而迎上长老锐利的目光,声音清晰而沉稳:“五叔公此言差矣!大明气数已尽,北天下早已非朱明之天下!”。
“夏王承天命,顺人心,扫荡群雄,一统之势已成,何来僭越?何来悖逆?江南归附,乃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诸位可知,就在我入城之前,杭州城已兵不血刃,开城归降!江南七姓,除我陈家外,皆已顺应天命!”。
“扬州已成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秣久持之基,城外五万夏军精锐枕戈待旦,红夷大炮数十门已对准城垣!坚守?不过是让这满城几十万生灵,为一家一姓的虚妄执念陪葬!”。
“杭州降了?!”、 “七姓皆降了?!” 这个消息如同惊雷,在死寂的大堂中炸开。那些本就动摇的世家家主们再也按捺不住,
顿时一片哗然,惊恐、绝望、释然、如释重负的情绪交织在一起。
“胡说!定是夏军散布谣言,动摇军心!” 另一位陈家核心人物,掌管城防的陈之焕(陈之遴之弟)猛地站起,须发戟张。
他厉声驳斥,“我扬州城高池深,将士用命,粮草尚可支撑数月!夏军远来疲惫,久攻不下必生变故!只要坚守待变,未必没有生机!陈瑞,你休要在此妖言惑众!”。
“生机?” ,陈瑞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悲愤的穿透力,直指陈之焕,“二叔!你所谓的生机,是用五万将士的血肉去磨的吗?”。
“还是用二十万百姓的尸骨去堆砌你想象中的功勋?还是等着早已自顾不暇的大明朝廷从天而降的援军?那不过是镜花水月,自欺欺人!”。
他猛地转身,面向所有世家代表,声音如同洪钟大吕:“诸位家主!事已至此,顽抗已经没有出路,只会让大家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如果投降,子弟仍可入仕为官,效力新朝!此乃明路坦途!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待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祖宗基业毁于一旦,阖族性命悬于一线!这其中的利害得失,难道还需要我陈瑞再为诸位一一剖析吗?!”。
“陈二爷说得对啊!” 张家的家主终于忍不住,噗通一声跪下,朝着陈之遴的方向连连叩首。
“老族长!大势已去,不可逆天而行啊!我等小门小户,实在经不起这刀兵之灾了!求老族长开恩,给满城百姓一条活路吧!”。
“是啊,老族长!杭州已降,我们独木难支啊!”。
“投降夏国,总比城破人亡强啊!”。
一时间,请降之声四起,大堂内顿时乱成一团。依附陈家的中小世家纷纷倒戈,哭诉哀求声不绝于耳。
只剩下少数几个陈家最核心的死硬分子,脸色铁青,怒视着那些“叛徒”和“动摇军心”的陈瑞。
陈之遴一直沉默着,枯瘦的手指在紫檀木的扶手上无意识地敲击着,发出沉闷的“笃笃”声。
他浑浊的目光扫过那些跪地哀求的家主,扫过面红耳赤争执的族人,最后,定格在陈瑞那张年轻、疲惫却异常坚定的脸上。
大堂内的喧嚣渐渐平息,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位主宰扬州命运的老人最后的裁决。
空气仿佛被抽干了,只剩下烛火噼啪的爆响。
“瑞儿,” 陈之遴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苍老和疲惫,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艰难地挤压出来。
“你口口声声说保全,说归顺。可你告诉我,我陈家,这江南首姓,百年清誉,累世簪缨,降了之后,还能是原来的陈家吗?祖宗牌位前,我还有何面目焚香祷告?后世史书之上,我陈之遴之名,是忠是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