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真以为我们市里好欺负-《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田中一郎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刚才还在被德国人要收购,转眼就要反向收购德国公司,这个中国技术员的思维跳跃让他有些跟不上节奏。

  “具体是哪家公司?”田中一郎问道。

  沈良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文件:“博世机械制造公司,专门生产精密机床的中等规模企业。”

  看到这个名字,田中一郎的表情变得更加复杂了。

  博世机械他当然听说过,虽然规模不大,但在精密加工领域有着不错的技术积累。

  “您为什么选中它?”

  “因为它快破产了。”沈良淡淡说道,“欧洲经济衰退,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再有两个月,银行就要收走他们的厂房。”

  田中一郎倒吸一口气。这种商业情报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个中国技术员究竟什么来头?

  “收购价格大概需要多少?”

  “五百万美元。”沈良给出了一个准确数字,“包括厂房、设备和技术专利。”

  老张听到这个数字,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

  五百万美元,按照当前汇率差不多是两千万人民币,比他们整个厂子的固定资产还要多。

  “沈先生,您的资金从哪里来?”田中一郎直接问出了关键问题。

  沈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如果收购成功,川崎重工愿意追加投资吗?”

  “这要看收购后的具体规划。”田中一郎谨慎回应。

  “很简单。”沈良在办公桌上摊开一张世界地图,“建立一个覆盖亚欧的工业技术联盟,中国负责基础制造,日本负责精密加工,德国负责高端设备。”

  这个构想让田中一郎彻底震惊了。

  一个普通的中国技术员,竟然在思考全球化的产业布局?

  老张更是听得云里雾里,感觉自己仿佛坐在联合国大会上。

  “您的计划很宏大。”田中一郎沉吟片刻,“但是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困难是有的,但机遇更大。”沈良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西方经济衰退,正是我们进入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进入欧洲市场就要困难十倍。”

  田中一郎不得不承认,沈良的分析很有道理。

  当前的国际形势确实为新兴力量提供了机遇。

  “如果我们川崎重工同意参与,您能保证什么?”

  沈良走到保险柜前,取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我能保证的是,未来十年内,我们的技术会让整个重工业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他把文件夹递给田中一郎:“这里面是我未来五年的技术路线图,您可以先看看。”

  田中一郎接过文件夹,随手翻开第一页,整个人瞬间僵住了。

  页面上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和设计图纸,每一项都代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些技术的先进程度远超当前的国际水准。

  “这...这些都是您独立设计的?”田中一郎的声音有些颤抖。

  沈良点点头,心中却在暗笑。这些技术在后世确实都是他参与研发的,现在拿出来用也算物尽其用。

  老张看着田中一郎的表情,虽然不懂技术,但也能感觉到资料的分量。

  “田中先生,需要时间考虑吗?”沈良问道。

  田中一郎合上文件夹,深深看了沈良一眼:“沈先生,您让我对中国工程师刮目相看。川崎重工愿意参与您的计划。”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启动收购程序?”

  “一周内,我会安排专业团队前来评估。”田中一郎站起身,“但我有一个条件。”

  “请说。”

  “我需要见见您的技术团队,确认这些成果不是您一个人的突发奇想。”

  沈良笑了笑:“当然可以。明天上午,我安排我的助手们和您见面。”

  送走田中一郎后,老张瘫坐在椅子上,感觉自己经历了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天。

  “小沈,你今天的表现...”老张摇摇头,“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沈良收拾着桌上的文件:“老张,这只是开始。用不了多久,我们厂就会成为全国的标杆。”

  “可是,你真的有把握收购那家德国公司吗?”老张还是有些担心。

  沈良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窗外正在忙碌的工人们。

  “老张,你知道什么叫弯道超车吗?”

  老张摇摇头。

  “就是在别人放慢速度的时候,我们加速冲刺。”沈良的眼中闪着光芒,“西方经济危机,正是我们的机会。”沈良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明天要和田中一郎的技术团队见面,他必须今晚把助手们都叫过来碰个头。

  “老张,麻烦你去把小李、王师傅还有张技术员都叫到我办公室来。”

  老张点点头,刚要起身,门外就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沈工!沈工!”

  是厂办公室的小刘,脸色有些苍白,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怎么了?”沈良皱着眉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市里来检查组了!说是要查我们厂的生产安全问题!”小刘擦着额头的汗,“厂长让您赶紧过去。”

  沈良心里一沉。这个时间点来检查,绝对不是巧合。

  “谁带队?”

  “是市里的副局长王建华,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

  沈良马上想起了王建华这个人。前世的记忆里,这家伙就是个见风使舵的主。现在突然来查厂,肯定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走,过去看看。”

  三人匆匆赶到厂长办公室,门外已经站了一圈人。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坐着五六个穿着中山装的干部。

  厂长正在向他们汇报什么,脸上的表情很不自然。

  “沈良同志来了。”王建华看到沈良进来,脸上挤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听说你们厂最近搞了不少技术革新?”

  沈良点点头:“是的,我们在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效率是好事,但安全生产不能放松啊。”王建华拿起桌上的一份报告,“有群众反映,你们厂私自改装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老张在后面听得心里直跳。他知道这些改装都是沈良搞的,虽然效果很好,但确实没有经过正规的审批程序。

  厂长擦了擦汗:“王局长,这些改装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

  “测试?谁来测试的?有没有资质?”王建华旁边的一个瘦高个子男人插话道,“私自改装重型设备,这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沈良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瘦高个子。从他的穿着打扮和说话语气来看,应该不是市里的人。更像是...钢铁公司派来的。

  想到这里,沈良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肯定是今天田中一郎的到访传了出去,有人坐不住了。

  “王局长,我能问一下,具体是什么安全隐患吗?”沈良不慌不忙地问道。

  瘦高个子拿出一个笔记本:“连铸机私自改装,高温设备没有安全保护,还有那个新的炼钢炉,根本就没有通过技术认证!”

  沈良笑了:“原来如此。那请问您是哪个部门的?”

  “我是省钢铁集团技术监察科的。”瘦高个子有些得意,“这次是专门来检查你们厂的违规操作。”

  果然如此!沈良心里冷笑。省钢铁集团眼红他们的技术成果,想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压制。

  “既然您是技术监察科的,那我们就从技术角度来谈谈。”沈良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支笔,“您刚才说连铸机改装有安全隐患,请问具体是哪些隐患?”

  瘦高个子一愣,显然没想到沈良会主动反击:“这个...冷却系统可能不稳定...”

  “可能?”沈良在纸上画了几个示意图,“您看,我们的冷却系统采用了多级循环设计,冷却效率比原来提高了30%,温度控制精度在正负2度以内。这样的设计哪里不稳定了?”

  瘦高个子看着纸上的图,额头开始冒汗。他根本看不懂这些技术细节,只是奉命来找茬的。

  “还有炼钢炉,您说没有技术认证?”沈良继续追问,“请问国家有哪个部门负责这种自主改装设备的认证?”

  王建华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沈良同志,我们这次来主要是例行检查,不是来找麻烦的。”

  “那太好了。”沈良收起笔,“既然是例行检查,我建议各位实地去车间看看。眼见为实嘛。”

  厂长在旁边暗暗叫好。他现在算是看出来了,沈良这小子不但技术厉害,应对这种场面也游刃有余。

  几个检查组成员互相看了看,都有些犹豫。他们本来想通过举报来给这个厂施压,没想到遇到了硬茬。

  “那就去看看吧。”王建华硬着头皮答应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车间走去。路上,瘦高个子悄悄走到王建华身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

  王建华的脸色更难看了。

  到了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改装后的设备运转平稳,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沈良指着连铸机:“各位请看,这台设备改装后,钢水的冷却速度提高了25%,铸坯的内部质量也大幅改善。”

  他又带着检查组来到炼钢炉前:“这个炉子的燃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5%,每吨钢的能耗下降了8%。”

  瘦高个子勉强挑了几个毛病,但都被沈良一一化解。到最后,他只能灰溜溜地跟在队伍后面。

  参观完车间,王建华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沈良同志,看起来你们厂的技术改造确实很成功。”

  “谢谢王局长的认可。”沈良客气地回答,心里却在想着如何反击。

  这时,厂门口又来了一辆黑色轿车。车上下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

  “那是谁?”老张悄悄问道。

  沈良眯着眼睛看了看,心里顿时有了主意。沈良定睛一看,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他认识——市委工业部的副部长李庆山。

  这下有意思了。

  李庆山快步走向检查组,脸色严肃:“王局长,听说你们在检查钢铁厂?”

  王建华赶紧迎上去,陪着笑脸:“李部长,您怎么亲自来了?”

  “我接到举报,说有人恶意中伤我们市里的先进企业。”李庆山扫了一眼那个瘦高个子,“这是怎么回事?”

  瘦高个子脸色刷的一下白了。

  沈良心里暗爽,前世的记忆告诉他,李庆山这个人虽然官僚作风重,但绝对护短。市里的企业就是他的政绩,谁敢动就是在打他的脸。

  “李部长,我们只是例行检查...”王建华擦着汗解释。

  “例行检查需要省里的人来指导?”李庆山冷冷地看向瘦高个子,“你们钢铁集团什么时候有权管我们市里的企业了?”

  瘦高个子结结巴巴:“我们...我们是接到安全举报...”

  “举报?谁举报的?”李庆山步步紧逼,“证据呢?”

  沈良在旁边看得暗暗点头。果然,有人想借刀杀人,结果刀反而砍到了自己身上。

  厂长这时候也来了精神:“李部长,我们厂这些技术改造都是沈工程师主导的,每一项都经过了严格论证。”

  李庆山转身看向沈良:“小沈,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沈良上前一步:“李部长,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厂最近确实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造,效果很好。可能有些人眼红了,就想给我们找点麻烦。”

  “眼红?”李庆山眉毛一挑,“谁眼红?”

  瘦高个子脸都绿了,赶紧摆手:“不是不是,我们没有...”

  “那你们大老远跑来干什么?”李庆山毫不客气,“真以为我们市里好欺负?”

  王建华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李部长息怒,我们这就撤回去。”

  “慢着。”李庆山叫住了他们,“既然来了,就把检查做完。我要亲自看看我们市里的企业到底有什么问题。”

  这下轮到检查组的人傻眼了。

  他们本来想找茬,现在变成了被监督检查。

  沈良心里乐开了花,但脸上依然严肃:“李部长,那我就详细汇报一下我们的技术改造成果。”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