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一郎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刚才还在被德国人要收购,转眼就要反向收购德国公司,这个中国技术员的思维跳跃让他有些跟不上节奏。
“具体是哪家公司?”田中一郎问道。
沈良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文件:“博世机械制造公司,专门生产精密机床的中等规模企业。”
看到这个名字,田中一郎的表情变得更加复杂了。
博世机械他当然听说过,虽然规模不大,但在精密加工领域有着不错的技术积累。
“您为什么选中它?”
“因为它快破产了。”沈良淡淡说道,“欧洲经济衰退,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再有两个月,银行就要收走他们的厂房。”
田中一郎倒吸一口气。这种商业情报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个中国技术员究竟什么来头?
“收购价格大概需要多少?”
“五百万美元。”沈良给出了一个准确数字,“包括厂房、设备和技术专利。”
老张听到这个数字,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
五百万美元,按照当前汇率差不多是两千万人民币,比他们整个厂子的固定资产还要多。
“沈先生,您的资金从哪里来?”田中一郎直接问出了关键问题。
沈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如果收购成功,川崎重工愿意追加投资吗?”
“这要看收购后的具体规划。”田中一郎谨慎回应。
“很简单。”沈良在办公桌上摊开一张世界地图,“建立一个覆盖亚欧的工业技术联盟,中国负责基础制造,日本负责精密加工,德国负责高端设备。”
这个构想让田中一郎彻底震惊了。
一个普通的中国技术员,竟然在思考全球化的产业布局?
老张更是听得云里雾里,感觉自己仿佛坐在联合国大会上。
“您的计划很宏大。”田中一郎沉吟片刻,“但是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困难是有的,但机遇更大。”沈良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西方经济衰退,正是我们进入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进入欧洲市场就要困难十倍。”
田中一郎不得不承认,沈良的分析很有道理。
当前的国际形势确实为新兴力量提供了机遇。
“如果我们川崎重工同意参与,您能保证什么?”
沈良走到保险柜前,取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我能保证的是,未来十年内,我们的技术会让整个重工业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他把文件夹递给田中一郎:“这里面是我未来五年的技术路线图,您可以先看看。”
田中一郎接过文件夹,随手翻开第一页,整个人瞬间僵住了。
页面上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和设计图纸,每一项都代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些技术的先进程度远超当前的国际水准。
“这...这些都是您独立设计的?”田中一郎的声音有些颤抖。
沈良点点头,心中却在暗笑。这些技术在后世确实都是他参与研发的,现在拿出来用也算物尽其用。
老张看着田中一郎的表情,虽然不懂技术,但也能感觉到资料的分量。
“田中先生,需要时间考虑吗?”沈良问道。
田中一郎合上文件夹,深深看了沈良一眼:“沈先生,您让我对中国工程师刮目相看。川崎重工愿意参与您的计划。”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启动收购程序?”
“一周内,我会安排专业团队前来评估。”田中一郎站起身,“但我有一个条件。”
“请说。”
“我需要见见您的技术团队,确认这些成果不是您一个人的突发奇想。”
沈良笑了笑:“当然可以。明天上午,我安排我的助手们和您见面。”
送走田中一郎后,老张瘫坐在椅子上,感觉自己经历了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天。
“小沈,你今天的表现...”老张摇摇头,“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沈良收拾着桌上的文件:“老张,这只是开始。用不了多久,我们厂就会成为全国的标杆。”
“可是,你真的有把握收购那家德国公司吗?”老张还是有些担心。
沈良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窗外正在忙碌的工人们。
“老张,你知道什么叫弯道超车吗?”
老张摇摇头。
“就是在别人放慢速度的时候,我们加速冲刺。”沈良的眼中闪着光芒,“西方经济危机,正是我们的机会。”沈良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明天要和田中一郎的技术团队见面,他必须今晚把助手们都叫过来碰个头。
“老张,麻烦你去把小李、王师傅还有张技术员都叫到我办公室来。”
老张点点头,刚要起身,门外就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沈工!沈工!”
是厂办公室的小刘,脸色有些苍白,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怎么了?”沈良皱着眉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市里来检查组了!说是要查我们厂的生产安全问题!”小刘擦着额头的汗,“厂长让您赶紧过去。”
沈良心里一沉。这个时间点来检查,绝对不是巧合。
“谁带队?”
“是市里的副局长王建华,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
沈良马上想起了王建华这个人。前世的记忆里,这家伙就是个见风使舵的主。现在突然来查厂,肯定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走,过去看看。”
三人匆匆赶到厂长办公室,门外已经站了一圈人。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坐着五六个穿着中山装的干部。
厂长正在向他们汇报什么,脸上的表情很不自然。
“沈良同志来了。”王建华看到沈良进来,脸上挤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听说你们厂最近搞了不少技术革新?”
沈良点点头:“是的,我们在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效率是好事,但安全生产不能放松啊。”王建华拿起桌上的一份报告,“有群众反映,你们厂私自改装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老张在后面听得心里直跳。他知道这些改装都是沈良搞的,虽然效果很好,但确实没有经过正规的审批程序。
厂长擦了擦汗:“王局长,这些改装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
“测试?谁来测试的?有没有资质?”王建华旁边的一个瘦高个子男人插话道,“私自改装重型设备,这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沈良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瘦高个子。从他的穿着打扮和说话语气来看,应该不是市里的人。更像是...钢铁公司派来的。
想到这里,沈良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肯定是今天田中一郎的到访传了出去,有人坐不住了。
“王局长,我能问一下,具体是什么安全隐患吗?”沈良不慌不忙地问道。
瘦高个子拿出一个笔记本:“连铸机私自改装,高温设备没有安全保护,还有那个新的炼钢炉,根本就没有通过技术认证!”
沈良笑了:“原来如此。那请问您是哪个部门的?”
“我是省钢铁集团技术监察科的。”瘦高个子有些得意,“这次是专门来检查你们厂的违规操作。”
果然如此!沈良心里冷笑。省钢铁集团眼红他们的技术成果,想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压制。
“既然您是技术监察科的,那我们就从技术角度来谈谈。”沈良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支笔,“您刚才说连铸机改装有安全隐患,请问具体是哪些隐患?”
瘦高个子一愣,显然没想到沈良会主动反击:“这个...冷却系统可能不稳定...”
“可能?”沈良在纸上画了几个示意图,“您看,我们的冷却系统采用了多级循环设计,冷却效率比原来提高了30%,温度控制精度在正负2度以内。这样的设计哪里不稳定了?”
瘦高个子看着纸上的图,额头开始冒汗。他根本看不懂这些技术细节,只是奉命来找茬的。
“还有炼钢炉,您说没有技术认证?”沈良继续追问,“请问国家有哪个部门负责这种自主改装设备的认证?”
王建华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沈良同志,我们这次来主要是例行检查,不是来找麻烦的。”
“那太好了。”沈良收起笔,“既然是例行检查,我建议各位实地去车间看看。眼见为实嘛。”
厂长在旁边暗暗叫好。他现在算是看出来了,沈良这小子不但技术厉害,应对这种场面也游刃有余。
几个检查组成员互相看了看,都有些犹豫。他们本来想通过举报来给这个厂施压,没想到遇到了硬茬。
“那就去看看吧。”王建华硬着头皮答应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车间走去。路上,瘦高个子悄悄走到王建华身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
王建华的脸色更难看了。
到了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改装后的设备运转平稳,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沈良指着连铸机:“各位请看,这台设备改装后,钢水的冷却速度提高了25%,铸坯的内部质量也大幅改善。”
他又带着检查组来到炼钢炉前:“这个炉子的燃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5%,每吨钢的能耗下降了8%。”
瘦高个子勉强挑了几个毛病,但都被沈良一一化解。到最后,他只能灰溜溜地跟在队伍后面。
参观完车间,王建华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沈良同志,看起来你们厂的技术改造确实很成功。”
“谢谢王局长的认可。”沈良客气地回答,心里却在想着如何反击。
这时,厂门口又来了一辆黑色轿车。车上下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
“那是谁?”老张悄悄问道。
沈良眯着眼睛看了看,心里顿时有了主意。沈良定睛一看,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他认识——市委工业部的副部长李庆山。
这下有意思了。
李庆山快步走向检查组,脸色严肃:“王局长,听说你们在检查钢铁厂?”
王建华赶紧迎上去,陪着笑脸:“李部长,您怎么亲自来了?”
“我接到举报,说有人恶意中伤我们市里的先进企业。”李庆山扫了一眼那个瘦高个子,“这是怎么回事?”
瘦高个子脸色刷的一下白了。
沈良心里暗爽,前世的记忆告诉他,李庆山这个人虽然官僚作风重,但绝对护短。市里的企业就是他的政绩,谁敢动就是在打他的脸。
“李部长,我们只是例行检查...”王建华擦着汗解释。
“例行检查需要省里的人来指导?”李庆山冷冷地看向瘦高个子,“你们钢铁集团什么时候有权管我们市里的企业了?”
瘦高个子结结巴巴:“我们...我们是接到安全举报...”
“举报?谁举报的?”李庆山步步紧逼,“证据呢?”
沈良在旁边看得暗暗点头。果然,有人想借刀杀人,结果刀反而砍到了自己身上。
厂长这时候也来了精神:“李部长,我们厂这些技术改造都是沈工程师主导的,每一项都经过了严格论证。”
李庆山转身看向沈良:“小沈,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沈良上前一步:“李部长,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厂最近确实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造,效果很好。可能有些人眼红了,就想给我们找点麻烦。”
“眼红?”李庆山眉毛一挑,“谁眼红?”
瘦高个子脸都绿了,赶紧摆手:“不是不是,我们没有...”
“那你们大老远跑来干什么?”李庆山毫不客气,“真以为我们市里好欺负?”
王建华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李部长息怒,我们这就撤回去。”
“慢着。”李庆山叫住了他们,“既然来了,就把检查做完。我要亲自看看我们市里的企业到底有什么问题。”
这下轮到检查组的人傻眼了。
他们本来想找茬,现在变成了被监督检查。
沈良心里乐开了花,但脸上依然严肃:“李部长,那我就详细汇报一下我们的技术改造成果。”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
刚才还在被德国人要收购,转眼就要反向收购德国公司,这个中国技术员的思维跳跃让他有些跟不上节奏。
“具体是哪家公司?”田中一郎问道。
沈良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文件:“博世机械制造公司,专门生产精密机床的中等规模企业。”
看到这个名字,田中一郎的表情变得更加复杂了。
博世机械他当然听说过,虽然规模不大,但在精密加工领域有着不错的技术积累。
“您为什么选中它?”
“因为它快破产了。”沈良淡淡说道,“欧洲经济衰退,订单锐减,资金链断裂。再有两个月,银行就要收走他们的厂房。”
田中一郎倒吸一口气。这种商业情报一般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个中国技术员究竟什么来头?
“收购价格大概需要多少?”
“五百万美元。”沈良给出了一个准确数字,“包括厂房、设备和技术专利。”
老张听到这个数字,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要停止跳动了。
五百万美元,按照当前汇率差不多是两千万人民币,比他们整个厂子的固定资产还要多。
“沈先生,您的资金从哪里来?”田中一郎直接问出了关键问题。
沈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如果收购成功,川崎重工愿意追加投资吗?”
“这要看收购后的具体规划。”田中一郎谨慎回应。
“很简单。”沈良在办公桌上摊开一张世界地图,“建立一个覆盖亚欧的工业技术联盟,中国负责基础制造,日本负责精密加工,德国负责高端设备。”
这个构想让田中一郎彻底震惊了。
一个普通的中国技术员,竟然在思考全球化的产业布局?
老张更是听得云里雾里,感觉自己仿佛坐在联合国大会上。
“您的计划很宏大。”田中一郎沉吟片刻,“但是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困难是有的,但机遇更大。”沈良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点,“西方经济衰退,正是我们进入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进入欧洲市场就要困难十倍。”
田中一郎不得不承认,沈良的分析很有道理。
当前的国际形势确实为新兴力量提供了机遇。
“如果我们川崎重工同意参与,您能保证什么?”
沈良走到保险柜前,取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我能保证的是,未来十年内,我们的技术会让整个重工业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
他把文件夹递给田中一郎:“这里面是我未来五年的技术路线图,您可以先看看。”
田中一郎接过文件夹,随手翻开第一页,整个人瞬间僵住了。
页面上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和设计图纸,每一项都代表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更让他震惊的是,这些技术的先进程度远超当前的国际水准。
“这...这些都是您独立设计的?”田中一郎的声音有些颤抖。
沈良点点头,心中却在暗笑。这些技术在后世确实都是他参与研发的,现在拿出来用也算物尽其用。
老张看着田中一郎的表情,虽然不懂技术,但也能感觉到资料的分量。
“田中先生,需要时间考虑吗?”沈良问道。
田中一郎合上文件夹,深深看了沈良一眼:“沈先生,您让我对中国工程师刮目相看。川崎重工愿意参与您的计划。”
“那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启动收购程序?”
“一周内,我会安排专业团队前来评估。”田中一郎站起身,“但我有一个条件。”
“请说。”
“我需要见见您的技术团队,确认这些成果不是您一个人的突发奇想。”
沈良笑了笑:“当然可以。明天上午,我安排我的助手们和您见面。”
送走田中一郎后,老张瘫坐在椅子上,感觉自己经历了人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天。
“小沈,你今天的表现...”老张摇摇头,“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沈良收拾着桌上的文件:“老张,这只是开始。用不了多久,我们厂就会成为全国的标杆。”
“可是,你真的有把握收购那家德国公司吗?”老张还是有些担心。
沈良停下手中的动作,看向窗外正在忙碌的工人们。
“老张,你知道什么叫弯道超车吗?”
老张摇摇头。
“就是在别人放慢速度的时候,我们加速冲刺。”沈良的眼中闪着光芒,“西方经济危机,正是我们的机会。”沈良看了看手表,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了。明天要和田中一郎的技术团队见面,他必须今晚把助手们都叫过来碰个头。
“老张,麻烦你去把小李、王师傅还有张技术员都叫到我办公室来。”
老张点点头,刚要起身,门外就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沈工!沈工!”
是厂办公室的小刘,脸色有些苍白,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怎么了?”沈良皱着眉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市里来检查组了!说是要查我们厂的生产安全问题!”小刘擦着额头的汗,“厂长让您赶紧过去。”
沈良心里一沉。这个时间点来检查,绝对不是巧合。
“谁带队?”
“是市里的副局长王建华,还有几个不认识的人。”
沈良马上想起了王建华这个人。前世的记忆里,这家伙就是个见风使舵的主。现在突然来查厂,肯定有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走,过去看看。”
三人匆匆赶到厂长办公室,门外已经站了一圈人。透过办公室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坐着五六个穿着中山装的干部。
厂长正在向他们汇报什么,脸上的表情很不自然。
“沈良同志来了。”王建华看到沈良进来,脸上挤出一个皮笑肉不笑的表情,“听说你们厂最近搞了不少技术革新?”
沈良点点头:“是的,我们在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提高效率是好事,但安全生产不能放松啊。”王建华拿起桌上的一份报告,“有群众反映,你们厂私自改装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老张在后面听得心里直跳。他知道这些改装都是沈良搞的,虽然效果很好,但确实没有经过正规的审批程序。
厂长擦了擦汗:“王局长,这些改装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
“测试?谁来测试的?有没有资质?”王建华旁边的一个瘦高个子男人插话道,“私自改装重型设备,这可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沈良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瘦高个子。从他的穿着打扮和说话语气来看,应该不是市里的人。更像是...钢铁公司派来的。
想到这里,沈良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肯定是今天田中一郎的到访传了出去,有人坐不住了。
“王局长,我能问一下,具体是什么安全隐患吗?”沈良不慌不忙地问道。
瘦高个子拿出一个笔记本:“连铸机私自改装,高温设备没有安全保护,还有那个新的炼钢炉,根本就没有通过技术认证!”
沈良笑了:“原来如此。那请问您是哪个部门的?”
“我是省钢铁集团技术监察科的。”瘦高个子有些得意,“这次是专门来检查你们厂的违规操作。”
果然如此!沈良心里冷笑。省钢铁集团眼红他们的技术成果,想要通过行政手段来压制。
“既然您是技术监察科的,那我们就从技术角度来谈谈。”沈良走到办公桌前,拿起一支笔,“您刚才说连铸机改装有安全隐患,请问具体是哪些隐患?”
瘦高个子一愣,显然没想到沈良会主动反击:“这个...冷却系统可能不稳定...”
“可能?”沈良在纸上画了几个示意图,“您看,我们的冷却系统采用了多级循环设计,冷却效率比原来提高了30%,温度控制精度在正负2度以内。这样的设计哪里不稳定了?”
瘦高个子看着纸上的图,额头开始冒汗。他根本看不懂这些技术细节,只是奉命来找茬的。
“还有炼钢炉,您说没有技术认证?”沈良继续追问,“请问国家有哪个部门负责这种自主改装设备的认证?”
王建华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沈良同志,我们这次来主要是例行检查,不是来找麻烦的。”
“那太好了。”沈良收起笔,“既然是例行检查,我建议各位实地去车间看看。眼见为实嘛。”
厂长在旁边暗暗叫好。他现在算是看出来了,沈良这小子不但技术厉害,应对这种场面也游刃有余。
几个检查组成员互相看了看,都有些犹豫。他们本来想通过举报来给这个厂施压,没想到遇到了硬茬。
“那就去看看吧。”王建华硬着头皮答应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向车间走去。路上,瘦高个子悄悄走到王建华身边,低声说了几句什么。
王建华的脸色更难看了。
到了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改装后的设备运转平稳,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沈良指着连铸机:“各位请看,这台设备改装后,钢水的冷却速度提高了25%,铸坯的内部质量也大幅改善。”
他又带着检查组来到炼钢炉前:“这个炉子的燃烧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5%,每吨钢的能耗下降了8%。”
瘦高个子勉强挑了几个毛病,但都被沈良一一化解。到最后,他只能灰溜溜地跟在队伍后面。
参观完车间,王建华的态度明显缓和了许多:“沈良同志,看起来你们厂的技术改造确实很成功。”
“谢谢王局长的认可。”沈良客气地回答,心里却在想着如何反击。
这时,厂门口又来了一辆黑色轿车。车上下来几个人,为首的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
“那是谁?”老张悄悄问道。
沈良眯着眼睛看了看,心里顿时有了主意。沈良定睛一看,那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他认识——市委工业部的副部长李庆山。
这下有意思了。
李庆山快步走向检查组,脸色严肃:“王局长,听说你们在检查钢铁厂?”
王建华赶紧迎上去,陪着笑脸:“李部长,您怎么亲自来了?”
“我接到举报,说有人恶意中伤我们市里的先进企业。”李庆山扫了一眼那个瘦高个子,“这是怎么回事?”
瘦高个子脸色刷的一下白了。
沈良心里暗爽,前世的记忆告诉他,李庆山这个人虽然官僚作风重,但绝对护短。市里的企业就是他的政绩,谁敢动就是在打他的脸。
“李部长,我们只是例行检查...”王建华擦着汗解释。
“例行检查需要省里的人来指导?”李庆山冷冷地看向瘦高个子,“你们钢铁集团什么时候有权管我们市里的企业了?”
瘦高个子结结巴巴:“我们...我们是接到安全举报...”
“举报?谁举报的?”李庆山步步紧逼,“证据呢?”
沈良在旁边看得暗暗点头。果然,有人想借刀杀人,结果刀反而砍到了自己身上。
厂长这时候也来了精神:“李部长,我们厂这些技术改造都是沈工程师主导的,每一项都经过了严格论证。”
李庆山转身看向沈良:“小沈,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沈良上前一步:“李部长,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厂最近确实进行了一些技术改造,效果很好。可能有些人眼红了,就想给我们找点麻烦。”
“眼红?”李庆山眉毛一挑,“谁眼红?”
瘦高个子脸都绿了,赶紧摆手:“不是不是,我们没有...”
“那你们大老远跑来干什么?”李庆山毫不客气,“真以为我们市里好欺负?”
王建华见势不妙,赶紧打圆场:“李部长息怒,我们这就撤回去。”
“慢着。”李庆山叫住了他们,“既然来了,就把检查做完。我要亲自看看我们市里的企业到底有什么问题。”
这下轮到检查组的人傻眼了。
他们本来想找茬,现在变成了被监督检查。
沈良心里乐开了花,但脸上依然严肃:“李部长,那我就详细汇报一下我们的技术改造成果。”
喜欢1980重生:重工帝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