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不是线索,是铁证!-《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这日深夜,姜淮仍在书房核算数据,老管家引着一个人悄然而入。来人竟是白日里那艘广船上的账房先生,面色惶恐,怀中紧紧抱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方匣。

  “小人……小人叩见知府大人!”账房先生噗通跪下,声音发颤。

  “何事深夜来此?”姜淮放下笔,目光沉静。

  账房先生抬起头,脸上满是挣扎与恐惧:“小人……小人有罪!白日知府离去后,东家……东家与市舶司的王书吏饮酒,小人伺候时。

  听得他们……他们议论知府您,言说您查得紧,要早做打算,还提及什么‘暗账’、‘分润’……小人心中害怕,又想起知府白日间问话时正气凛然……思前想后,小人不能一错再错!”

  他猛地将怀中油布包裹的匣子高举过头:“这是……这是小人暗中抄录的,近三年来,东家与市舶司几位爷……

  关于‘包税’和‘规礼’的真实账目副本!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求知府大人开恩,饶小人一命!”

  姜淮心脏猛地一跳!他强压激动,示意老管家接过那沉甸甸的匣子。

  打开油布,里面是几本厚厚的、字迹密密麻麻的账册。他随手翻开一页,只见上面清晰记录着:

  “某年某月某日,暹罗商船‘金象号’,实载苏木一千五百担,按八百担报税,差额银七百两,与市舶司李吏目、王书吏三分……”

  “某日,收‘开舱礼’、‘丈量礼’共计纹银二百两,孝敬刘太监一百两,余下与张揽头均分……”

  “某日,与府衙钱大人门房‘通气’,赠银五十两……”

  时间、船只、货物、金额、经手人……分赃比例……一笔笔,触目惊心!牵连之广,数额之巨,远超想象!

  市舶司、府衙胥吏、包税商人、甚至隐约指向更高层的官员……一张庞大的贪腐网络,在这账册中暴露无遗!

  这已不是线索,这是铁证!

  姜淮合上账册,深吸一口气,看向地上瑟瑟发抖的账房先生:“你此举,虽为自保,却也于国于民有功。本府可保你性命无忧。但需你届时出面作证。”

  “小人……小人愿意!谢青天大老爷!”账房先生磕头如捣蒜。

  让人将账房先生带下去秘密安置后,姜淮独自坐在书房,面对着那几本足以掀起腥风血雨的账册,久久无言。

  窗外,传来码头方向夜巡的梆子声。

  他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

  他不再犹豫,铺开奏本,奋笔疾书。这一次,不再是试探性的详文,而是直呈御前的密折!

  奏折中,他将连日来明察暗访所得,码头乱象、胥吏贪墨、包税黑幕、规礼横行,尤其是那几本暗账所揭露的惊人黑幕和牵扯到的具体人员。

  除了一些暂无线索指向的最高层,如钱通判,他暂时按下未提,条分缕析,证据确凿,一一禀明。

  “……臣自知人微言轻,然见此蠹虫啃噬国本,扭曲商道,心如油煎!若陛下不予雷霆之威,则江宁港弊绝难清,东南税赋永无宁日!臣冒死直陈,伏乞圣裁!”

  写罢,他用火漆将密折和那几本账册副本牢牢封好,唤来最信任的长随。

  “八百里加急,直送通政司,呈交御前!沿途若有差池,你当知道后果。”

  “小人明白!必以性命护之!”长随重重磕头,将密折贴身藏好,消失在夜色中。

  送走长随,姜淮走到院中。夜空无星,沉闷得令人窒息,仿佛酝酿着一场巨大的风暴。

  他知道,这份奏折一旦送入宫中,必将引起轩然大波。

  他望着京城的方向,缓缓握紧了拳头。

  这一次,他不仅要惊涛,更要拍岸!

  …

  密折如同离弦之箭,携着雷霆万钧之势,射向紫禁城。而江宁府,在风暴来临前的这一刻,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码头的修缮工程依旧“热火朝天”,市舶司的税吏照常收着“规矩钱”,府衙的属官们依旧每日点卯。

  只是看向姜淮的目光中,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探究和隐藏极深的忌惮。

  姜淮依旧每日升堂、批阅公文,甚至偶尔还会去码头工地“视察”,神色平静如常,仿佛那封足以掀翻无数官帽的密折从未存在过。但他书房里的灯火,熄得越来越晚。

  他在等。也在准备。

  他知道,无论皇帝如何决断,江宁府的天,都快要变了。

  最先到来的,并非圣旨,而是浙江巡抚衙门的一封六百里加急公文。

  公文语气严厉,斥责姜淮“行事孟浪,未经详查便妄动港务,听闻更欲插手市舶事宜。

  已引发商贾不安,洋人疑虑”,责令其“即刻暂缓一切针对码头之非常举措,谨守本职,维持地方安稳,俟省垣派员核查后再议”。

  这封公文,看似是上级对下级的正常训诫,实则是对姜淮的严重警告和施压。显然,江宁这边的某些人,已经通过自己的渠道,将风声捅到了州城,试图借巡抚之势来压制姜淮。

  钱通判捧着这份公文来到书房时,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色:“知府大人,您看这……巡抚大人动了雷霆之怒,此事恐怕……”

  姜淮接过公文,扫了一眼,随手放在一旁,淡淡道:“巡抚大人关切地方,乃是常情。

  我等依律办事,整饬港务,亦是为保障税源,维护朝廷体面。何错之有?省垣若要核查,本府欢迎之至。一切事宜,照常进行。”

  钱通判碰了个软钉子,脸色微变,只得讪讪退下。

  姜淮心中冷笑。省垣的反应,恰恰证明他捅到了痛处。这更让他确信,自己手中的证据,分量足够重。

  巡抚的公文未能让姜淮退缩,暗地里的力量开始浮出水面。

  当日下午,市舶司提举太监刘如,竟亲自摆开仪仗,来到了江宁府衙!

  这可是破天荒的事情。市舶司虽级别不如府衙,但因直通内廷,地位超然,提举太监向来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

  如今竟亲自上门,可见其压力之大。

  刘太监身材肥胖,面白无须,穿着簇新的蟒袍,说话带着特有的尖细腔调,看似客气。

  实则倨傲无比:“姜知府,咱家今日前来,是听闻知府近来对码头事务,颇为‘费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