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五百多人,其中青壮男子四百多人,青壮女子五百多人,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四百多人,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数十人。
青壮男子每人25两白银,青壮女子每人20两白银,孩子每人10两白银,老人每人5两白银。
合计两万六千多两白银。
还有三千吨铁矿石,这次是真多。李彦昌说,其中一千五百吨是从倭国那里买的。
每吨给郑家的价钱是4两白银,合计一万两千两白银。
算上之前同李家,叶家买的铁矿石,郑家目前总共买了有八千吨铁矿石。
但铁矿石的出铁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八千吨铁矿石,也就出八百多吨生铁。
婆罗洲铁矿石少,而且品质很低,只能从外买,能买多少买多少,不嫌多。
这次李彦昌还从倭国为李家买来了两百吨硝石,卖给郑家的单价是五十两白银一吨,合计一万两白银。
硫磺带来了三十吨,单价一百两白银一吨,合计三千两白银。
能制造二十多吨的火药。
硝石和硫磺,对郑家现在来说也是越多越好。
“鸡鸭本来准备了五千只,但在路上时间长了,损失过半,还有两千多只,就算两千只吧。”李彦昌说道。
虽然这里野鸡野鸭比较多,但驯化成家禽需要不少时间,所以干脆让李家运送一些来。
鸡鸭给的单价一样,0.3两白银一只,主要是运费贵。
合计六百两白银。
全部算下来,郑家这次买的货,花了大概五万五千两白银。
“给你们带了几吨菜油,还有十多吨食盐,以及一些布匹。”李彦昌这次还带了一些东西给郑家,是作为礼物。
因为想让郑家给他妻子治病,损失治好了,以后还会有重谢。
食盐不用多说,菜油对郑家来说是紧俏货,有,但不多,紧巴巴的。
目前,经过尝试,这种热带雨林地区,不适合种油菜。
现在使用的油中,菜油是通过用椰子肉,藤黄果这两种本地的植物果实为主,压制出来的。
动物油,主要是通过野猪,鱼等来获得。
野猪在不断扩大养殖,但驯化需要时间,椰子树,藤黄果也在多种植,但这种植物从小到结果需要几年时间。
所以,郑家用的食用油,主要是现有的椰子树果实,藤黄果,野猪,鱼。
“彦昌,我这里大概有一千五百吨水稻,你需不需要?”郑宽问道。
“这么多吗?”李彦昌有些诧异,虽然之前他堂弟来运了一些回去,但他还不知道情况:“需要。再多都要,这运回去好卖。”
无论是李家还是叶家,从南洋运回大陆去的货物,主要就是粮食,其次是蔗糖,香料,食盐等等。
只不过,南洋的香料大部分都被西洋人控制了,不容易得到太多。
他们赚钱,是通过卖给西洋人瓷器,茶叶,丝绸等最赚钱。
郑宽又说道:“你们这次还去爪哇岛那边吗?”
李彦昌点头:“有一些茶叶,丝绸,瓷器,需要跟荷兰人交易。你们有需要的东西?”
郑宽道:“石灰石,运多少要多少。食盐也可以,还有硫磺越多越好。”
李彦昌恍然,就是上次他去爪哇岛给郑家带的那些东西:“石灰石应该能弄不少,硫磺估计最多十吨左右,荷兰人控制得比较严。
食盐,二三十吨没问题。
这样,水稻我现在不装,等现在的货卸完,我就爪哇岛,回来后再装。”
郑宽没意见:“等你来回的时间,我们又能收不少水稻,到时候你能多运些走。”
“好啊,巴不得。”李彦昌笑着说。
今天下午李家船队才来的,所以今天无法把东西都卸下来。
先把人,还有鸡鸭先弄下来,剩下的等明天。
两千多鸡鸭,也需要给它们喂稀释后的空间泉水汤药,先确保它们一个月内不得病而死,给它们一段适应的时间。
李彦昌要走,估计得后天。
正好多停留一两天,看看能不能治他妻子王氏的头痛病。
到了郑府,见到王氏,听她说吃过郑明给的药后头就没有再痛了,只是不知道是暂时的还是治好了,需要留下来多注意些时间看看情况。
李彦昌点头:“你和嫆儿留在这里,我去趟爪哇岛,回来后再接你们一起离开。”
到时候无论王氏病好没好,都要离开,不可能一直待在郑家这里。
最终,李彦昌过了两天才离开。
“明哥,能带我在你们这里四处看看吗,还有你弄的种植园?”
李幼嫆这几天多是跟她母亲王氏或者跟郑明妹妹郑敏在一起。
与郑明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也不合适,除非有正当理由。
现在李幼嫆就找到了。
“明儿,你就带幼嫆去吧。”朱氏极力赞成。
王氏也没有反对:“不会耽误郑明公子做正事吧?”
朱氏笑着说:“没关系,他也不是天天都需要忙。”
就这样,郑明带着李幼嫆出去了。
“把这个药喝了,免得得病。”郑明递给李幼嫆水囊,里面是药水。
李幼嫆眼前一亮:“哪种治百病的药?”
欣喜的接过来喝了一口,然后疑惑道:“怎么有药味?我娘说是甜香的?她骗我的?”
郑明笑了笑,“不是。这个是加了其他药,给你母亲的没有加,所以味道不一样。”
“这样吗?”李幼嫆选择信了:“我喝了这药是不是不会得病了?呀,我感觉现在突然变得神清气爽了,这药真神奇,不愧是梦中神仙给的药方。”
郑明听了有点尴尬:“只是暂时得病的可能性小很多,时间长了就不管用了。”
“这样也很神奇啊。”李幼嫆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
两人四处走走看看,看到有一片一片的水稻田,看到一村一村的木屋,看到许多晒谷场,看到到处有人在修沟渠,修河堤,看到道路上许多人推着木车拉着货物……
看到许多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这里好好啊,感觉到了一个世外桃源。”李幼嫆有感而发。
她在大陆时去过不少地方,在南洋也去过许多地方,见到太多生活在苦难中的人。
与之相比,真觉得郑家这里像个世外桃源,大家都不用担心饿肚子,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青壮男子每人25两白银,青壮女子每人20两白银,孩子每人10两白银,老人每人5两白银。
合计两万六千多两白银。
还有三千吨铁矿石,这次是真多。李彦昌说,其中一千五百吨是从倭国那里买的。
每吨给郑家的价钱是4两白银,合计一万两千两白银。
算上之前同李家,叶家买的铁矿石,郑家目前总共买了有八千吨铁矿石。
但铁矿石的出铁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八千吨铁矿石,也就出八百多吨生铁。
婆罗洲铁矿石少,而且品质很低,只能从外买,能买多少买多少,不嫌多。
这次李彦昌还从倭国为李家买来了两百吨硝石,卖给郑家的单价是五十两白银一吨,合计一万两白银。
硫磺带来了三十吨,单价一百两白银一吨,合计三千两白银。
能制造二十多吨的火药。
硝石和硫磺,对郑家现在来说也是越多越好。
“鸡鸭本来准备了五千只,但在路上时间长了,损失过半,还有两千多只,就算两千只吧。”李彦昌说道。
虽然这里野鸡野鸭比较多,但驯化成家禽需要不少时间,所以干脆让李家运送一些来。
鸡鸭给的单价一样,0.3两白银一只,主要是运费贵。
合计六百两白银。
全部算下来,郑家这次买的货,花了大概五万五千两白银。
“给你们带了几吨菜油,还有十多吨食盐,以及一些布匹。”李彦昌这次还带了一些东西给郑家,是作为礼物。
因为想让郑家给他妻子治病,损失治好了,以后还会有重谢。
食盐不用多说,菜油对郑家来说是紧俏货,有,但不多,紧巴巴的。
目前,经过尝试,这种热带雨林地区,不适合种油菜。
现在使用的油中,菜油是通过用椰子肉,藤黄果这两种本地的植物果实为主,压制出来的。
动物油,主要是通过野猪,鱼等来获得。
野猪在不断扩大养殖,但驯化需要时间,椰子树,藤黄果也在多种植,但这种植物从小到结果需要几年时间。
所以,郑家用的食用油,主要是现有的椰子树果实,藤黄果,野猪,鱼。
“彦昌,我这里大概有一千五百吨水稻,你需不需要?”郑宽问道。
“这么多吗?”李彦昌有些诧异,虽然之前他堂弟来运了一些回去,但他还不知道情况:“需要。再多都要,这运回去好卖。”
无论是李家还是叶家,从南洋运回大陆去的货物,主要就是粮食,其次是蔗糖,香料,食盐等等。
只不过,南洋的香料大部分都被西洋人控制了,不容易得到太多。
他们赚钱,是通过卖给西洋人瓷器,茶叶,丝绸等最赚钱。
郑宽又说道:“你们这次还去爪哇岛那边吗?”
李彦昌点头:“有一些茶叶,丝绸,瓷器,需要跟荷兰人交易。你们有需要的东西?”
郑宽道:“石灰石,运多少要多少。食盐也可以,还有硫磺越多越好。”
李彦昌恍然,就是上次他去爪哇岛给郑家带的那些东西:“石灰石应该能弄不少,硫磺估计最多十吨左右,荷兰人控制得比较严。
食盐,二三十吨没问题。
这样,水稻我现在不装,等现在的货卸完,我就爪哇岛,回来后再装。”
郑宽没意见:“等你来回的时间,我们又能收不少水稻,到时候你能多运些走。”
“好啊,巴不得。”李彦昌笑着说。
今天下午李家船队才来的,所以今天无法把东西都卸下来。
先把人,还有鸡鸭先弄下来,剩下的等明天。
两千多鸡鸭,也需要给它们喂稀释后的空间泉水汤药,先确保它们一个月内不得病而死,给它们一段适应的时间。
李彦昌要走,估计得后天。
正好多停留一两天,看看能不能治他妻子王氏的头痛病。
到了郑府,见到王氏,听她说吃过郑明给的药后头就没有再痛了,只是不知道是暂时的还是治好了,需要留下来多注意些时间看看情况。
李彦昌点头:“你和嫆儿留在这里,我去趟爪哇岛,回来后再接你们一起离开。”
到时候无论王氏病好没好,都要离开,不可能一直待在郑家这里。
最终,李彦昌过了两天才离开。
“明哥,能带我在你们这里四处看看吗,还有你弄的种植园?”
李幼嫆这几天多是跟她母亲王氏或者跟郑明妹妹郑敏在一起。
与郑明待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也不合适,除非有正当理由。
现在李幼嫆就找到了。
“明儿,你就带幼嫆去吧。”朱氏极力赞成。
王氏也没有反对:“不会耽误郑明公子做正事吧?”
朱氏笑着说:“没关系,他也不是天天都需要忙。”
就这样,郑明带着李幼嫆出去了。
“把这个药喝了,免得得病。”郑明递给李幼嫆水囊,里面是药水。
李幼嫆眼前一亮:“哪种治百病的药?”
欣喜的接过来喝了一口,然后疑惑道:“怎么有药味?我娘说是甜香的?她骗我的?”
郑明笑了笑,“不是。这个是加了其他药,给你母亲的没有加,所以味道不一样。”
“这样吗?”李幼嫆选择信了:“我喝了这药是不是不会得病了?呀,我感觉现在突然变得神清气爽了,这药真神奇,不愧是梦中神仙给的药方。”
郑明听了有点尴尬:“只是暂时得病的可能性小很多,时间长了就不管用了。”
“这样也很神奇啊。”李幼嫆觉得这样已经很好了。
两人四处走走看看,看到有一片一片的水稻田,看到一村一村的木屋,看到许多晒谷场,看到到处有人在修沟渠,修河堤,看到道路上许多人推着木车拉着货物……
看到许多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这里好好啊,感觉到了一个世外桃源。”李幼嫆有感而发。
她在大陆时去过不少地方,在南洋也去过许多地方,见到太多生活在苦难中的人。
与之相比,真觉得郑家这里像个世外桃源,大家都不用担心饿肚子,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