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烧制玻璃,困难重重-《复辟大明,从南洋建国开始》

  “公子,你这是打算做什么?”

  工造所的负责人吕恭好奇的看着郑明捣鼓的东西。

  有海边弄来的沙子,有从水泥坊弄来的生石灰,还有不知道是什么土还是沙的。

  主要是用到沙子,吕恭觉得不是要尝试新的水泥,水泥用的主要是石灰石。

  眼前这点生石灰,太少了。

  所以,猜测郑明想出了什么新的东西,或许是在梦里被神仙告知的。

  对于郑明如何知道制作水泥的,大家早就脑补是梦里神仙告诉郑明。

  因为能治怪病和其他很多病,被视为“治百病”的药是郑明说梦里神仙告诉的,所以郑明弄出水泥后,大家自行脑补也是梦里神仙告诉郑明。

  嗯,很合理。

  免得郑明去多加解释了。

  而且有了被神仙眷顾的光环,大家心中就会信任郑明。

  说实话,现在郑宽都没有郑明在大家心中的信任多。

  “准备尝试一种新的东西,玻璃,你应该知道的,望远镜用过吧?”郑明回应道。

  “玻璃?”吕恭震惊,他见过玻璃,也见过望远镜,都是十分珍贵的稀罕物,郑家从台岛带出来的就不多。

  但吕恭震惊的不是这个,而是郑明居然尝试制作玻璃,这东西基本掌握在西洋人手中,十分保密的,弄不来。

  难道郑明真的又从梦中得到了神仙的指点?吕恭如此猜想,也基本信了这种猜想:“公子,你真知道如何制作西洋人那种玻璃,而不是琉璃?”

  琉璃也算是玻璃中的一种吧,但制作手法和主要成份都不同。

  琉璃主要是用方铅石为主要材料烧制,之后用铸造的方法成型。

  而玻璃是用石英砂为主要材料,烧制后,通过吹制的方法成型,比琉璃更硬,更透明。

  “有一些把握,先试试,看看结果。”郑明信心不足。

  记得以前看过的穿越古代的小说中有烧制玻璃的讲述,但不详细,只是大概。

  穿越过来后的郑明,对以前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不然可能记不起这些烧制玻璃的情况。

  在郑明的记忆中,烧制玻璃,需要的材料有石英砂,碱,生石灰。

  还记得一种配比,石英砂,碱,氧化铅。

  氧化铅可以通过煅烧铅矿获得,但用来烧制玻璃,容易铅中毒。

  郑明自己不准备用氧化铅来烧制玻璃,先用生石灰的配方来尝试烧制玻璃更稳妥。

  就是这样做,熔点会更高,需要更好的煤炭或者木炭。

  还好,这里的煤炭和木炭品质都不错,可以用。

  准备了烧制需要的工具,郑明让吕恭和几个工造所的人一起帮忙,听他的进行操作。

  石英砂,用的是从海滩上弄来的沙子。

  碱,这里没有天然碱,就通过草木灰获得。

  生石灰,通过烧制石灰石获得,直接从水泥坊那边拿来的。

  将沙,碱,生石灰,分层放入特定的烧制坩埚内进行煅烧,具体过程就需要小心尝试操作的。

  如何把控温度,退火技巧,吹制技巧等等都需要摸索。

  许久过去,看着差不多了,郑明拿着一个长长的铁管,尝试吹制。

  慢慢的一个酒瓶模样的形状出现,一头大,一头小。

  虽然不规整,也不饱满,不好看,但总算是成型了。

  郑明已经吹得有些头晕,腮帮子疼,小心翼翼的用长长的剪子将吹成型的瓶子剪下来。

  此时,瓶子是红中透黄,还看不出玻璃的样子,需要等着冷却,等冷却后还要用几百温度烤烤。

  具体怎么做,需要郑明摸索。

  等大概的流程都走完,得到了一个玻璃瓶。

  但这个玻璃瓶看着不但丑,还有不少气泡,也不够透明,跟后世的玻璃瓶差远了。

  但郑明比较满意,这是他第一次尝试,最少是大概弄出来了的,不容易。

  “这就是玻璃吗?看着像琉璃,但比琉璃更加透明。”

  在场的,有绝大部分都没有见过玻璃是什么样子的。

  “不是琉璃,琉璃可无法弄成瓶子的模样,太容易碎。这就是玻璃,西洋人的玻璃大概就是这样的。”

  吕恭虽然知道郑明这个烧制的玻璃,比不上西洋人的,但他很激动,因为他们参与其中,把西洋人保密的玻璃做出来了。

  只要知道大概怎么做的,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把控和细节的研究了。

  “我把大概方法教给你们,学会了,以后你们就慢慢探究细节。”

  郑明同样只要把吕恭他们教会基本的,之后就扔给他们尝试了,不过特意叮嘱:“注意保密。”

  “明白。”吕恭郑重,严肃的点头:“之后会专门选个合适的地方,到时候,公子安排人看着。”

  郑明也是这样想的,“嗯,就这样。对了,参与的人注意安全。”

  至于用氧化铅来烧制玻璃,郑明不急,等吕恭他们掌握现在这种玻璃烧制技巧后,再让他们尝试用氧化铅。

  接下来十多天,郑明一边教他们烧制玻璃,一边安排人建造专门烧制玻璃的地方,等有一批人会了,就可以尝试更大规模的烧制。

  “气泡还是比较多,尝试用更多时间搅拌试试。”

  “吹制的时候可以试着用一些有助于成型的工具进行辅助。”

  “也有可能是碱不够纯,草木灰多过滤几次,或者尝试其他的草木灰,比如海里的海藻烧制的草木灰,要大胆尝试摸索。”

  “透明度还是太差了,试试把这些烧制出来的玻璃砸碎了,熔进去看看效果。”

  “谁做出了明显改进的方法,或者发明了更好的工艺,都有丰厚的奖励!”

  郑明时不时的给他们提供一些建议,思路,还进行鼓励,同时给他们加餐,加肉。

  这活费力气,更费腮帮子,需要吃很久才行。

  辛苦没有白费。

  九月初的一天。

  “公子,你看,这个玻璃瓶可以吧,没什么气泡,比较透明,硬度也可以,跟西洋人的玻璃瓶差距越来越小了。”吕恭拿了一个像样的玻璃瓶来给郑明看。

  “这个不错。说明现在你们掌握的技巧和经验越来越好了,继续努力。所有参与的人,都奖励。”

  看着手中的玻璃瓶,郑明满意的说着:“但不要操之过急,我们不急着卖,先把东西做好,积累经验,慢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