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海贸,与李家的接触,交易-《复辟大明,从南洋建国开始》

  1684年,一月。

  婆罗洲西部,坤甸。

  今日,海面上来了一支商队,这些商船上配了火炮,有水手,有枪手。

  这些商船也叫武装商船,没有这个配置和实力,都不敢出海做生意。

  在这队商船上,有绣着“李”字的旗帜。

  这是属于闽南李家的商队,带队的是李家的嫡子李彦昌,专门为李家跑马六甲这边的路线。

  “父亲,在坤甸的那些人真是台岛那边出来的郑家人?要是海盗怎么办?”

  在商队中的主船上,一个少女正在与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交谈。

  他们是父女。

  女子叫李幼嫆,十六岁,喜欢航海,受父母宠爱,依着她,带着她出来看看。

  男子就是李彦昌。

  “八九不离十,基本就是从台岛出来的一支郑家人,不愿意投降清庭,才下南洋来,到了坤甸这里。”李彦昌肯定的说道。

  即使是海盗,他们这支商队也能全身而退。

  更何况,消息是李家留在坤甸商贸点的人传来的,此人可靠。

  郑家并没有对李家在这里的商贸站动手,留着以后好跟李家做生意。

  郑宽以前虽然不管郑家海上的生意,但也知道这个李家以前跟郑家有不少合作,算是故交。

  李彦昌也在说:“以前我们李家在海上与郑家有不少来往,一起做生意,而且还多受郑家关照。

  唉,可惜清庭势大,那郑克爽不中用,把台岛丢了,还投降了清庭。

  不知道坤甸这里的郑家是不是熟人,他们敢南下到这里再图发展,让人敬佩。”

  就在他们说话时,在商队前方出现了郑家的水师,战船上有“郑”字旗帜。

  听到郑家人。”

  然后吩咐手下向郑家水师打旗语,然后安排一艘小船过去交涉。

  “闽南李家?”

  “快速通知都督和司令,就说李家商队来了。”

  郑家水师这边赶紧回去禀报情况,而且显然之前有得到指示,要是发现闽南李家商队就让他们入港。

  “入港!”

  李彦昌得到郑家水师回复后,就让商队跟着郑家水师去坤甸港口。

  等他们到了港口不久,郑宽,郑明,郑亮,唐顺昌等人就来了,足见对此很重视。

  不重视不行啊,郑家要发展,需要从外面购买许多的东西。

  闽南李家,郑家熟悉,两者做生意,都会安心许多。

  “在下李彦昌,这是小女李幼嫆,见过诸位。”

  李彦昌看到郑明等人,有些失望,因为没有见过这些人。

  “郑家郑宽,这是犬子郑明……”郑宽客气的介绍了他们这边的人。

  郑宽?李彦昌听了,马上恍然,知道郑宽这个名字,是郑成功的兄弟,还是一个将领,会打仗。

  郑明看到了英姿飒爽的李幼嫆,眼前一亮,这个女子不仅漂亮还很有气质,关键是敢来南洋,胆子不小。

  注意到郑明的目光,李幼嫆看过去,丝毫不怯,认真打量看起来比自己大几岁的郑明,发现郑明没有一胆怯,也不害羞,而且感觉很成熟稳重。

  当然,郑明本来也帅气,只是来了这热带雨林晒黑了一点,但已经算这里很白的了,因为经常喝空间泉水,有防晒的效果。

  两人对视一会儿,最终李幼嫆有些害羞的移开了目光。

  郑宽邀请李彦昌他们去府中做客,李彦昌没有拒绝,带着女儿李幼嫆和一队人前去。

  虽然比较信任郑家人,但不能全信必要的安全是要保证的。

  到了郑府,双方就闽南李家和郑家以前的交情说了一番,为了增进现在的关系,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同时通过谈话,试探双方的一些能力。

  结果,旗鼓相当,都觉得对方不是简单人物,以后可以做生意。

  之后双方就开始说说,现在能做哪些生意。

  郑宽叹道:“我们刚来几个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不多。还是你说说需要什么,我们以后好准备。”

  李彦昌点头,想了想说道:“这里是婆罗洲西部,有沉香,胡椒等香料,这是我们很需要的。

  还有就是这里似乎有一些金矿,可以用一些金子来交易。

  其他的,粮食,水果,皮毛等等,数量多的话,我们也要。”

  郑明在一旁听着,发现他们现在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和李家交易的。

  李彦昌也看出郑家暂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来交易的,但知道郑家南下肯定带了不少钱的。

  有钱,可以跟他们李家买东西啊。

  于是李彦昌善解人意的说道:“这些东西暂时没有没关系,以后有了再交易。

  郑兄,你们需要什么,看看我们李家能不能帮上忙。”

  需要什么,需要很多。

  郑宽不可能全说,那样全兜底出去,就让人看出虚实了。

  选急需的东西说:“我们现在需要的东西不少,但最急要的是品质好的铁矿,还需要一些火器,比如燧发枪。

  另外,就是需要人,男女,小孩都需要,老人也可以……”

  铁矿,火器,人口!

  李彦昌听了后就在想郑家是想在这里快速扩张,所以才需要这些东西。

  铁矿好说,李家容易弄来。

  火器的话,那燧发枪需要与西方人交易,有些麻烦,但也能做到。

  至于人口。

  听说清庭准备全面开海,到时候可以忽悠,不,是让一些想下南洋的人来,李家帮他们到南洋。

  李彦昌思考后,都应了下来。然后双方就谈谈大概的价钱。

  一算吓一跳。

  铁矿和火器的价格郑家能承受,但人口这个东西,人数多了花费就很恐怖。

  青壮男子李家开价二十五两银子一人,青壮女子二十两银子一人,孩子(十五岁以下)十两银子一人,老人(五十岁以上)五两银子一人。

  一千青壮男女,就要花费两万多两银子,一万人就是二十多万银子,十万人就超过两百万银子。

  郑家这次出来也只有带了两百多万银子。

  掏空家底,也只能弄来十多万人,但那是不可能的,最多能来几万人就顶天了。

  安置弄来的人,都要花费很多。

  李彦昌这个价还是友情价,换作其他商队,起码要多五两银子以上。

  郑宽先让李家运来两三万人,之后再看情况。

  事情谈好,当天李彦昌就带着商队离开,他们要去三发那边跟苏丹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