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天灾人祸民有怒,昭武立台问鬼神-《政哥:我家老六,咋成千古一帝了》

  未来的西楚霸王项羽,有着挑战昭武帝的雄心。

  不过,此时的他,还没有成长为那个霸王。

  霸王之勇,可以裂山河,更能够撼城郭。

  然,天下之大,人心所向,可不是依托一人的勇武,就能够决定的。

  楚地这边,项家对于昭武帝的所作所为,愤恨难平。

  而齐地故都,临淄。

  昔日的一座田氏贵族府邸,几位白发老者围坐一堂,气氛凝重如铁。

  为首的,正是齐王田氏的远亲,田儋。

  “诸位看到了,那秦三世如此恶毒,居然要将我等的祖产田地,分给那些泥腿子。”

  “对于那些泥腿子,行收买人心的举动,如此一来,这是要掘我田氏在齐地的根啊。”

  田氏代齐以来,早已经将齐地视作了自己的私产。

  如果不是实在打不过秦国,齐王也不会投降于秦。

  不过,齐王的投降,并没有让自己落得好处。

  而齐地贵族,也十分厌弃秦人肆无忌惮的压榨。

  “是啊,今日我一出府,那些黔首看向我等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敬畏。”

  “长此以往,我等还如何号令齐地父老,共举复国大业。”

  嬴政没有死,他们还不敢举行复国大业。

  但嬴政死了的话,这些齐地的贵族,自然会举起反叛之旗。

  “叔父何必长他人志气,”一位年轻的贵族不屑地开口,“嬴政能焚书坑儒,咱们就不能烧了那些虚无缥缈的‘分田册’?让黔首们知道,这齐地的地契,究竟捏在谁的手里!”

  法是秦国的根本,而商君之法,对于大秦来说已经行了百年之久。

  “更何况,我齐地百姓,世代受我田氏恩泽,岂会为了几亩薄田,就背弃故国,投向暴秦!待天幕消散,那些贱民自会明白,谁才是齐地之主!”

  年轻贵族自信满满,认为不足为患。

  赵地,邯郸。

  一座破败的酒肆内,几名背负刀剑的游侠正在饮酒。

  他们都是赵国旧臣的后人,一心想着复赵灭秦。

  唯有大秦亡了,在他们眼中自己才有成为人上人的机会。

  “兄弟们,暴秦苛政,民不-

  聊生,天幕所示,秦必定二世而亡!”

  “我们应当效仿豫让、荆轲之举,从刺杀秦吏开始,点燃反秦之火!”

  一名游侠义正言辞,声音如同一道惊雷,让游侠们纷纷叫好,一时间气氛激昂不已。

  然而,邻桌几位农夫的对话,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他们头顶。

  “你们说,天幕上的那个三世皇帝说的都是真的吗?”

  农夫赵甲小心翼翼地开口,眼神当中,却不免露出了一些期待。

  “管他真假,俺就听懂了一句,谁要是跟那些老爷闹事,就是跟俺们田地过不去,谁敢阻挡俺分田,俺就跟他们拼命!”

  一旁的农夫乙,也附和着赵甲的话,“更何况,咱们给谁纳粮不是纳?”

  “咱们给赵国的老爷们纳粮,他们高兴赏口饭吃,人家不高兴了连人带地全都收走。”

  农夫丙赞同地道。

  “砰!!”

  为首的那名游侠猛地一拍桌子,拔剑怒喝:“尔等可知亡赵之痛?!可知长平之恨?!”

  然而,他所见到的不是往日躲闪,畏惧的眼神。农夫赵甲缓缓掀开自己破烂的衣襟,露出背上纵横交错、早已结痂变色的鞭痕。

  “俺不知亡赵之痛,俺只知赵国老爷的税吏,抽烂了俺娘的脊梁!”

  农夫的质问,一下就把游侠问懵了。

  他涨红了脸,原本那句‘为国复仇,大义所在’的话,却怎么也说不出口。

  在农夫渴望有一个‘一亩三分地’最朴素愿望面前,不能让他们吃饱饭的‘大义’无足轻重。

  …

  大秦,关中。

  这里是大秦的心脏,老秦人对于大秦未来的变化,更为复杂。

  一处刚结束了徭役,在田间休息的军功之家,父子二人对于天幕的画面议论着。

  “唉,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老卒父亲叹息了一句,摩挲着腰间一块早已褪色的“锐士”木牌,“你老子我当年跟着王翦将军灭楚,九死一生才换来这二十亩地。商君之法说‘有功必赏’……如今俺家连口粮都要借!”

  “可这税赋一年比一年重,徭役没完没了,你兄长又去北地戍边,到现在音讯全-

  无,这大秦……还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阿父,天幕上不是说了吗?那个三世皇帝记得咱们老秦人的功劳,要是他早点当皇帝,我们的日子可不就好过来了嘛。”

  年轻的士卒攥紧了手中新领的制式铁剑,对于天幕所示的未来,还是相当有期待的。

  “咱们……能等到那天吗?现在的陛下……唉……”

  老人欲言又止,眼中的失望和无奈,不言而喻。

  …

  天幕的画面,昭武帝下令救灾的身影远去。

  他凝视着龟裂的土地,指尖碾碎一把干土,声音冰冷:“鬼神享尽血食,却坐视苍生罹难……朕,偏要替万民讨个公道!”

  画面并没有结束,直接定格在了老农和龟裂的土地上。

  “调粮开渠,乃救一时之急。然大旱之下,民心惶惶,鬼神之说盛行。”

  “若不能从根本上重塑民心所向,一场天灾,足以动摇一个帝国的根基。面对此局,昭武帝行事,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

  画面中,三日后,就在那片受灾最严重的村落旁,一座临时搭建的九尺高台拔地而起。高台之上,并无繁复祭品,唯有一鼎、一剑、一卷竹简。

  身着玄色冕服的昭武帝赢辰,在蒙毅等重臣的陪同下,缓步登上高台。

  台下,是数以万计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灾民,他们面带惶恐与希冀,仰望着这位年轻的天子。

  “皇帝诏曰:关中大旱,地裂苗枯,民有饥馑之忧,此非人力所能及,乃天地不仁,降此灾殃。”

  蒙毅手捧诏书,高声宣读道:“然,《尚书》有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朕自登基以来,宵衣旰食,未敢有一日懈怠。”

  “今万民受苦,朕心如刀割!朕今日在此,不为祈雨,不为祭神!”

  “乃为问天!”

  话语落下的刹那间,赢辰上前一步,从鼎中取过天子剑直刺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