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秋凉里的暖心事-《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

  几场秋雨过后,风里带了凉意。社区改造角的凉棚拆了,老人们挪到了避风的走廊里,手里的活计也换了——用旧毛线织围巾,颜色杂七杂八,凑在一起却格外热闹。

  “赵总,您看这‘彩虹围巾’,是李大爷把孙女剩下的毛线头都攒起来织的,昨天被路过的老师订了十条,说要给山区孩子寄去。”活动负责人举着条五颜六色的围巾,眼里闪着光。

  裁缝奶奶的布贴生意添了新花样,用旧牛仔裤改的儿童背带裤成了爆款。裤腿上补着小熊、兔子的布贴,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有家长说:“这裤子耐脏又特别,我家娃天天穿着,说比商场买的好看。”

  农场的秋黄瓜收完了,地里种上了萝卜。赵铁柱让人把收黄瓜时剩下的藤条捆成小捆,送给街坊当柴火烧。“这藤条烧起来香,炖萝卜正好。”他琢磨着,又在农场搭了个土灶,周末请大家来炖萝卜汤,用的是旧砂锅,传了三代人的那种。

  东南亚的薄荷坐垫换了厚款,农户们在里面加了晒干的艾草,摸起来沉甸甸的。王虎子发来视频,说当地的孩子们在坐垫上绣了小太阳图案,“客户说收到货像揣了个暖手宝,订单又多了”。

  一切都顺顺当当的,直到社区贴出通知:月底要检查消防,改造角堆的旧物太多,得清理掉大半。

  “赵总,通知说‘易燃杂物’必须清,咱们收的旧布料、旧木头都在列。”活动负责人急得脸通红,“这要是清了,老人们的活计就没法干了,那些等着围巾的山区孩子咋办?”

  消息传到改造角,老人们手里的毛线针都停了。李大爷把织了一半的围巾往怀里一揣:“我这毛线碍着谁了?烧起来还没报纸快呢!”

  裁缝奶奶的布堆像座小山,都是她攒了几年的宝贝,有民国的斜纹布,有七八十年代的的确良,“这些布比现在的新布结实,剪剪补补还能穿十年,清了就是造孽!”

  更急的是农场的老张,他收了二十多个旧油桶,正改造成种花的花盆,底都钻好了孔,就等着月底种水仙。“这油桶铁皮厚,不怕冻,清走了我上哪找这么合适的家伙?”

  街坊们也不乐意,有人把改造角当成了第二个家,放学的孩子在旧木料堆上搭城堡,下棋的老人用旧石板当棋盘,“这不是杂物,是我们的念想!”

  社区主任来了两趟,脸一次比一次黑:“上面规定死了,下周必须清完,不然就罚款。赵总,你别让我为难。”

  赵铁柱看着改造角里堆着的旧物——绑着红绳的旧自行车,缺了腿的木桌,被孩子们画得乱七八糟的旧门板,哪一样都舍不得扔。可消防规定是死的,硬抗肯定不行。

  “清是得清,但不能瞎清。”他蹲在旧门板前琢磨,“得让这些‘杂物’变个样,变成‘有用的东西’,谁来了都挑不出错。”

  赵铁柱把大家召集起来,在改造角开了个会。“消防要查的是‘杂物’,不是‘物件’。咱们把能用上的都改了,改得整整齐齐,谁还能说闲话?”

  他指着那堆旧木料:“李大爷,您会 carpentry(木工),把这些木头拼成花架,摆在走廊里放盆栽,既好看又不占地方。”

  又看向裁缝奶奶:“那些碎布别堆着,您带着姐妹们做成布帘,把布料区挡起来,又软又安全,比墙还好看。”

  转头对老张说:“油桶刷上油漆,画上山水画,摆在农场当装饰,谁敢说这是杂物?”

  最后对孩子们说:“那些旧门板别乱涂了,咱们搞个‘心愿墙’,谁有想做的旧物改造,就写在上面,大家一起帮忙。”

  说干就干。老人们把旧木头刨光、拼钉,两天就做出二十多个花架,摆上街坊们捐的多肉,走廊瞬间亮堂起来。裁缝奶奶带着姐妹们缝布帘,碎布头拼出向日葵、小蝴蝶,风一吹飘飘荡荡,像挂了片小花园。

  老张的油桶刷成了天蓝色,画上白云朵朵,摆在农场路边,路过的人都忍不住摸一把。孩子们的心愿墙更热闹,“想用旧轮胎做秋千”“要把旧书包改成宠物窝”,写得密密麻麻。

  社区主任来检查时,眼睛亮了:“这哪是杂物堆?分明是艺术品!我跟上面说,就说你们搞了个‘旧物改造示范角’,说不定还能评个奖。”

  大家都松了口气,李大爷摸着新做的花架,笑得合不拢嘴:“还是赵总有办法,这木头疙瘩,换个模样就成宝了!”

  月底,山区的老师寄来了照片:孩子们围着彩虹围巾,在雪地里笑得露出豁牙。“孩子们说这围巾比羽绒服还暖,问是谁织的,我说是一群有爱心的爷爷奶奶。”

  裁缝奶奶的背带裤订单排到了年底,她收了五个徒弟,都是小区里的宝妈,“现在年轻人嫌旧物麻烦,我得教她们,旧东西修修补补,比新的还亲”。

  农场的土灶炖起了萝卜汤,用的是旧砂锅,配着新收的萝卜,香得能飘出半条街。老张的油桶花盆里种上了水仙,冒出了嫩黄的芽。

  东南亚的艾草坐垫卖得火热,王虎子说农户们用赚的钱买了台缝纫机,“现在绣图案快多了,孩子们说要绣只大老虎,明年是虎年”。

  改造角的心愿墙又添了新内容:“想给流浪猫做个旧棉垫”“要用旧报纸做灯笼”。赵铁柱看着这些字,忽然觉得,联盟做的事,其实很简单——就是让旧物有新用,让人心有暖意。

  秋风卷着落叶飘过改造角,李大爷正在给花架刷清漆,嘴里哼着老歌。裁缝奶奶的徒弟们在缝布帘,笑声叮叮当当的。远处,孩子们围着旧轮胎秋千尖叫,秋千荡得老高,像要飞起来。

  赵铁柱摸出手机,给王虎子发了条消息:“这边的秋风吹得暖,你们那边呢?”

  很快收到回复,附了张照片:东南亚的农户们在月光下绣坐垫,烛光映着笑脸,像撒了一地星星。

  “这边也暖,”王虎子说,“因为心里装着事,手里忙着活,日子就热乎。”

  是啊,日子不就是这样?旧物会老,但情意能翻新;风会凉,但人心能焐热。联盟的路还长,只要这股子暖劲在,就不怕走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