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选了户部的考生,拿到第一道题:
"空车日行七十里,重车日行五十里。今往返运粮三次,共用五日。问:粮仓距京多远?
"
此题涉及驿运调度。
考生盯着题目,仿佛又回到当年被难题支配的日子。
他抓破脑袋,拼命演算着答案。
陈默是众多考生中的一员,以倒数成绩勉强进入第二轮选拔。
"这次必须通过,进入兵部!
"
"无论题目多难,我都要拼尽全力!
"
"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行!
"
他深呼一口气,慢慢展开兵部发放的考卷。
首题跃入眼帘。
……
他怔住了。
没想到第一道是算学题,瞬间将他难倒。
题目写道:
有五条水渠向池中注水。第一条开启半日可注满,第二条需一日注满,第三条需两日半,第四条需三日,第五条则要五日。若五渠同时注水,池水几日可满?
……
陈默露出苦笑。
算学恰是他的短板。
一上来就遇到难题。
与此同时,李山拿到刑部试题。
首题为:
某县有民告发妻子杀夫,而妻子声称丈夫死于火灾。如何辨别真假,判定妻子是否有罪?
……
李山陷入深思。
此刻,大多数考生都紧盯试题。
他们明白,这轮选拔注定艰难。
众人心中暗叹——出题的孙大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为何考题总是这般刁钻!
……午时临近……
考场内。
刘毅等考官来回巡视。
严密监督每位考生。
他们清楚,题目晦涩难解,即便想作弊也无从下手。
本轮考生仅百余人,全部集中在东侧考棚。
考棚以木板隔开,视线受阻。
仅在入口处设有取水点。
凉亭中,孙大人倚在太师椅上,不动声色地掩袖打了个哈欠。
放眼望去,场内只有来回走动的考官身影,四周尽是隔间木板。
所有考棚背对凉亭,无需担心显露倦态。
礼部官员尽职巡视,无人留意他的举动。
时间悄然流逝。
案头线香燃尽,青烟缭绕。
这场考核将持续整日。
考生与考官均在考场内用膳。
王正在百无聊赖之际,考场另一端的赵考官正逐一巡视考生。
这些考生神色紧绷,笔下不停,如同受刑。赵考官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
一场考试已足够艰难,而王竟还要加试一场。
第一轮筛选淘汰了近十分之一考生,剩下的百余人参加这场测试,想要顺利通关几乎是不可能的。
悠长的钟声突然响起——
铛!
铛——!
"时间到!
"
"立刻停笔!
"
洪亮的声音在考场内回响。
楚云安快步走向主考官席。
沈墨早有准备,迅速把写满棋局的纸张扣在桌上,神色平静地等待。
楚云安上前拱手:
"大人,时间已到。
"
他目光不经意掠过桌案,心中暗赞:沈大人果然勤勉,不曾浪费片刻光阴。
沈墨察觉到他的视线,心头一紧,握拳轻咳:
"开始收卷吧。核对无误后放人,维持好秩序。
"
"是。
"
试卷验收完毕,考场大门徐徐打开。
筋疲力尽的考生们神情恍惚,木然地挪出贡院,仿佛精气神都被抽干。
门外等候的亲友立刻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关心询问。
"总算熬出头了……
"
考生们相视苦笑,有人叹道:
"连自已写了什么都记不清了。
"
"被沈墨盯着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
"
"我也是,见到那位传说中的人物,腿都在发抖。
"
周围几人连连点头。
旁听者满脸惊讶:
"沈墨真有那么吓人?
"
"岂止是吓人……
"
考生们压低声音:
"他看起来文质彬彬,但那气势压得人透不过气。幸好没单独考校,否则没人顶得住。
"
众人听说没被为难,脸上露出喜色。
"这么说,你们通过第二轮了?
"
提到这个,考生们愁容更甚。
"起初我们也以为过关了。
"
"可林玄不但亲自考核,还当场出题让我们解。
"
"那简直是折磨。
"
"比受刑还痛苦。刑罚伤的是皮肉,林玄的考题直接摧残心智,我差点撑不住。
"
"那些题目根本不是常人能解的。
"
"两轮考验耗尽了精力,现在只能听天由命了。
"
"考完头昏脑涨,得歇几天缓一缓。
"
"我也是!
"
在场的考生纷纷应和。
没经历过的亲友听得目瞪口呆。
林玄的题目,真有这么可怕?
真正应试的人则深有体会。
林玄之题,确实能击溃意志。
非常人所能承受。
这批考生能连过两关,已经相当不易。
"考试结束了!今天我请客,大家去云客楼痛快喝一场!
"
"同去!同去!
"
......
亲友们揽着考生的肩膀,结伴离去。
考场内。
礼部考官开始批阅试卷。
林玄已在首轮面试中剔除了品行不良者。
筛选后的试卷只剩一百多份。
人数不多,评阅进程很快。
官员对照标准答案评判优劣,没过多久便完成了审核。
赵景云捧着最终选定的考卷,恭敬地呈上。
"阁下。
"
"所有试卷均已审阅完毕。
"
"通过者二十五人。
"
"未合格者七十六。
"
"请您查阅。
"
楚云澜接过过关的试卷翻阅,只需扫过一眼,所有内容便了然于心,他过目不忘的天赋让人惊叹。
张岳等人负责的试卷问题较少。最终入选名单已敲定,仅这二十人脱颖而出。虽然人数确实不多,从数千应试者中只录用这些,比例极低。但身为朝廷命官,严格把关无可厚非。郑鸿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二十人,已是理想的数目。他清楚试题的难度,能通过的皆是可造之材。
考官选拔告一段落,郑鸿带着最终名单和答卷离开考场,乘马车直赴皇城。
车内一片静谧,唯有车轮转动、马蹄轻踏和车夫偶尔的呼喝声传来。微风吹起车帘,轻柔拂过。
"总算快结束了。
"
郑鸿瘫靠在座位上,像一条彻底松懈的咸鱼。这次考官选拔不仅考生疲倦,他也并不轻松。
首轮尚算简单,题目较少,主要考察基础学识。达到基准即可通过。
难点在于第二轮。
设计考题时要考虑各部门需求,题目类型和重点各有侧重,耗费心力。
其他同僚无法分担,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肩上。
考前三天,彻夜不休。
"空车日行七十里,重车日行五十里。今往返运粮三次,共用五日。问:粮仓距京多远?
"
此题涉及驿运调度。
考生盯着题目,仿佛又回到当年被难题支配的日子。
他抓破脑袋,拼命演算着答案。
陈默是众多考生中的一员,以倒数成绩勉强进入第二轮选拔。
"这次必须通过,进入兵部!
"
"无论题目多难,我都要拼尽全力!
"
"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行!
"
他深呼一口气,慢慢展开兵部发放的考卷。
首题跃入眼帘。
……
他怔住了。
没想到第一道是算学题,瞬间将他难倒。
题目写道:
有五条水渠向池中注水。第一条开启半日可注满,第二条需一日注满,第三条需两日半,第四条需三日,第五条则要五日。若五渠同时注水,池水几日可满?
……
陈默露出苦笑。
算学恰是他的短板。
一上来就遇到难题。
与此同时,李山拿到刑部试题。
首题为:
某县有民告发妻子杀夫,而妻子声称丈夫死于火灾。如何辨别真假,判定妻子是否有罪?
……
李山陷入深思。
此刻,大多数考生都紧盯试题。
他们明白,这轮选拔注定艰难。
众人心中暗叹——出题的孙大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为何考题总是这般刁钻!
……午时临近……
考场内。
刘毅等考官来回巡视。
严密监督每位考生。
他们清楚,题目晦涩难解,即便想作弊也无从下手。
本轮考生仅百余人,全部集中在东侧考棚。
考棚以木板隔开,视线受阻。
仅在入口处设有取水点。
凉亭中,孙大人倚在太师椅上,不动声色地掩袖打了个哈欠。
放眼望去,场内只有来回走动的考官身影,四周尽是隔间木板。
所有考棚背对凉亭,无需担心显露倦态。
礼部官员尽职巡视,无人留意他的举动。
时间悄然流逝。
案头线香燃尽,青烟缭绕。
这场考核将持续整日。
考生与考官均在考场内用膳。
王正在百无聊赖之际,考场另一端的赵考官正逐一巡视考生。
这些考生神色紧绷,笔下不停,如同受刑。赵考官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
一场考试已足够艰难,而王竟还要加试一场。
第一轮筛选淘汰了近十分之一考生,剩下的百余人参加这场测试,想要顺利通关几乎是不可能的。
悠长的钟声突然响起——
铛!
铛——!
"时间到!
"
"立刻停笔!
"
洪亮的声音在考场内回响。
楚云安快步走向主考官席。
沈墨早有准备,迅速把写满棋局的纸张扣在桌上,神色平静地等待。
楚云安上前拱手:
"大人,时间已到。
"
他目光不经意掠过桌案,心中暗赞:沈大人果然勤勉,不曾浪费片刻光阴。
沈墨察觉到他的视线,心头一紧,握拳轻咳:
"开始收卷吧。核对无误后放人,维持好秩序。
"
"是。
"
试卷验收完毕,考场大门徐徐打开。
筋疲力尽的考生们神情恍惚,木然地挪出贡院,仿佛精气神都被抽干。
门外等候的亲友立刻围上来,七嘴八舌地关心询问。
"总算熬出头了……
"
考生们相视苦笑,有人叹道:
"连自已写了什么都记不清了。
"
"被沈墨盯着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
"
"我也是,见到那位传说中的人物,腿都在发抖。
"
周围几人连连点头。
旁听者满脸惊讶:
"沈墨真有那么吓人?
"
"岂止是吓人……
"
考生们压低声音:
"他看起来文质彬彬,但那气势压得人透不过气。幸好没单独考校,否则没人顶得住。
"
众人听说没被为难,脸上露出喜色。
"这么说,你们通过第二轮了?
"
提到这个,考生们愁容更甚。
"起初我们也以为过关了。
"
"可林玄不但亲自考核,还当场出题让我们解。
"
"那简直是折磨。
"
"比受刑还痛苦。刑罚伤的是皮肉,林玄的考题直接摧残心智,我差点撑不住。
"
"那些题目根本不是常人能解的。
"
"两轮考验耗尽了精力,现在只能听天由命了。
"
"考完头昏脑涨,得歇几天缓一缓。
"
"我也是!
"
在场的考生纷纷应和。
没经历过的亲友听得目瞪口呆。
林玄的题目,真有这么可怕?
真正应试的人则深有体会。
林玄之题,确实能击溃意志。
非常人所能承受。
这批考生能连过两关,已经相当不易。
"考试结束了!今天我请客,大家去云客楼痛快喝一场!
"
"同去!同去!
"
......
亲友们揽着考生的肩膀,结伴离去。
考场内。
礼部考官开始批阅试卷。
林玄已在首轮面试中剔除了品行不良者。
筛选后的试卷只剩一百多份。
人数不多,评阅进程很快。
官员对照标准答案评判优劣,没过多久便完成了审核。
赵景云捧着最终选定的考卷,恭敬地呈上。
"阁下。
"
"所有试卷均已审阅完毕。
"
"通过者二十五人。
"
"未合格者七十六。
"
"请您查阅。
"
楚云澜接过过关的试卷翻阅,只需扫过一眼,所有内容便了然于心,他过目不忘的天赋让人惊叹。
张岳等人负责的试卷问题较少。最终入选名单已敲定,仅这二十人脱颖而出。虽然人数确实不多,从数千应试者中只录用这些,比例极低。但身为朝廷命官,严格把关无可厚非。郑鸿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二十人,已是理想的数目。他清楚试题的难度,能通过的皆是可造之材。
考官选拔告一段落,郑鸿带着最终名单和答卷离开考场,乘马车直赴皇城。
车内一片静谧,唯有车轮转动、马蹄轻踏和车夫偶尔的呼喝声传来。微风吹起车帘,轻柔拂过。
"总算快结束了。
"
郑鸿瘫靠在座位上,像一条彻底松懈的咸鱼。这次考官选拔不仅考生疲倦,他也并不轻松。
首轮尚算简单,题目较少,主要考察基础学识。达到基准即可通过。
难点在于第二轮。
设计考题时要考虑各部门需求,题目类型和重点各有侧重,耗费心力。
其他同僚无法分担,重担全压在他一人肩上。
考前三天,彻夜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