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我们是华夏军人-《谍战:我是宪兵队长》

  “日本人调来了重炮。”老兵胡大山蹲在沙袋后面,用刺刀削着半块土豆:“我听路过的传令兵说日军海上又来了几个师团。。”

  李维舟默默接过胡大山递过来的土豆。。

  作为中央军校毕业的军官,他比普通士兵更清楚战局的危急性。

  “连长,师部急电!”传令兵猫着腰穿过断壁残垣,将一张沾满泥土的纸条递给李维舟。

  纸条上简短地写着:“坚守阵地,掩护主力调整部署。”

  李维舟苦笑一声,将纸条揉碎塞进口袋。

  他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的连队已经在这个被称为“死亡角落”的阵地上坚守了整整三周。

  虹口地区自10月下旬以来已成为孤岛。

  这里不属于战时中立区,而是日本势力范围,早已成为战争最前沿。

  日军以汇山码头为基地,依托公大纱厂,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等坚固据点,向四周扩展。

  李维舟的连队驻守在虹口通往公共租界的要道附近,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拖延日军向苏州河推进的速度。

  阵地位于虹口菜场旧址,如今已是一片废墟。

  沙袋,钢板,门窗家具,一切可用的材料都被用来构筑工事。

  “胡大山,带两个人去检查一下东侧的机枪位。”李维舟命令道:“日本人昨晚的炮击可能破坏了那里的掩体。”

  胡大山点点头,招呼两个年轻士兵跟着他猫腰向东移动。

  这位四十岁的老兵是连里最年长的士兵,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经验丰富。

  李维舟则拿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对岸的动静。

  苏州河南岸的租界区依然灯红酒绿,外白渡桥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

  一水之隔,却是两个世界。

  “他们过得真惬意。”年轻的文书兵小陈凑过来,语气中带着羡慕和不满。

  “那是别人的国家强盛。”李维舟放下望远镜:“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打不赢,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要过这种看人脸色的日子。”

  小陈沉默了,低头擦拭着手中的中正式步枪。

  突然,对岸日军的阵地上腾起一阵烟雾。李维舟立即大吼:“炮击!全体隐蔽!”

  刹那间,尖啸声由远及近,第一发炮弹落在阵地前方三十米处,震得大地颤抖。

  随后,更多的炮弹如雨点般落下,爆炸声震耳欲聋。

  士兵们迅速躲入加固过的掩体和防炮洞。

  胡大山和两个士兵刚好跳进一个半塌的地下室,躲过了最猛烈的第一轮炮击。

  炮火持续了整整二十分钟。

  当炮声稍歇,李维舟从掩体中探出头来,只见阵地上硝烟弥漫,几个掩体被直接命中,沙袋和木材散落一地。

  “抢救伤员!修复工事!”他大声命令道。

  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医护兵忙着给伤员包扎,其他人则开始修复被炸毁的工事。

  胡大山从地下室爬出来,满脸灰土但毫发无伤。

  “狗日的小鬼子,炮弹不要钱似的。”他嘟囔着,开始检查机枪是否完好。

  李维舟巡视阵地,心情沉重。

  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材料来修复所有工事了。

  更糟糕的是,弹药储备也已见底,每人平均不到二十发子弹,手榴弹更是所剩无几。

  “连长,你看那边!”观察哨突然喊道。

  李维舟举起望远镜,只见对面日军正在集结,大约一个中队的兵力准备进攻。

  “准备战斗!”命令迅速传遍阵地。

  士兵们各就各位,有限的弹药被合理分配。

  胡大山操纵着阵地上唯一还能用的重机枪,检查弹链是否畅通。

  “省着点打,老胡。”李维舟提醒道:“我们只剩最后两条弹链了。”

  胡大山点点头,脸色凝重。

  日军的渡河行动开始了。

  他们利用烟雾弹掩护,在多处同时搭建浮桥并使用橡皮艇登陆,对岸的礼查饭店方向传来密集枪声,那是税警总团构筑了新防御阵地。

  “他们想过河包抄我们!”胡大山吼叫着,操纵着重机枪向对岸射击。

  李维舟看到雾气中若隐若现的日军身影,冷静地命令士兵们集中火力打击浮桥。

  他们用钢板搭建了隐蔽处,埋伏在岸边,向渡河日军投掷手榴弹。

  战斗持续了整整六小时。

  当雾气散去,苏州河面上漂浮着数十具日军尸体和破损的橡皮艇残骸,只有一小部分日军成功上岸。

  那些侥幸登陆的日军躲进了岸边的一处储煤窑。

  胡大山正要带人追击,却被李维舟拦住:“税警总团的弟兄会处理他们。”

  果然,不久后他们看见税警总团的士兵取来棉花包浸上煤油,点火扔了进去,躲在里面的日军全部被烧死。

  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味,与硝烟混合在一起。

  李维舟清点伤亡,又有十二名士兵阵亡,八人受伤。

  弹药几乎耗尽。

  “这样打下去,我们撑不过两天。”胡大山低声说。

  李维舟没有回答,他知道老胡说的是事实。

  但他更清楚,每一小时的坚守都在为整个战局争取宝贵的时间。

  夜幕降临,枪炮声渐渐稀疏。

  苏州河南岸的租界华灯初上,霓虹闪烁,仿佛北岸的生死搏杀与它们毫无关系。

  李维舟安排好了夜间哨位,让士兵们轮流休息。

  他自己却无法入眠,站在废墟中望着对岸的灯火通明。

  “连长,吃点东西吧。”小陈递过来半块硬饼和一杯热水。

  李维舟接过饼,掰了一半还给小陈:“你也需要体力。”

  两人默默吃着简陋的晚餐,听着远处零星的枪声。

  “连长,我们能赢吗?”小突然问道,声音里有着年轻人特有的焦虑和期待。

  李维舟沉默片刻,缓缓道:“只要我们还在抵抗,日本人就没有赢。。。”

  小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夜深了,李维舟终于感到疲惫,靠在掩体壁上小憩,但他睡得不安稳,梦中全是炮火和牺牲的战友。

  第二天清晨,李维舟被一阵喧闹声吵醒,他拿起望远镜向租界方向望去,只见外白渡桥上无数难民像洪水一样汹涌而来,涌入公共租界避难。

  他们乘着卡车,客车,拖车,推车,独轮车,人力车,或者步行而来。

  扶老携幼,背负手提,婴儿坐在父辈的肩篮,十一二岁的男孩背着年迈的祖母。

  “长官,我们能撤吗?”一个年轻士兵怯生生地问,眼睛望着租界方向。

  李维舟苦笑摇头:“我们是华夏军人。”

  他理解这些难民。

  虹口是战争的前沿阵地,刺刀霍霍,炮火轰天,居民仓促外逃,商店倒闭,市面凋零,谁不想活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