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示范区亮剑,星城打响第一炮-《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七月末,星城的天空被厚重的云层覆盖,闷热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气息。高新区的示范区工地里,机器轰鸣,工人们赤裸着上身挥舞铁锹和焊枪,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混合着尘土,一条条汗痕在脸庞上显得格外深刻。

  在工地中央的临时指挥大厅里,李一凡双手背在身后,目光紧紧盯着大屏幕上的实时数据。屏幕上,几条关键进度被标成红色:厂房安装、电力接驳、通关测试。旁边的墙上白板写满了专班干部的名字,每个人的后面都对应着责任节点,已经完成的打上了绿色的勾,还未完成的则是刺目的红。

  “省长,第一批设备今晚就能抵达机场。”专班负责人语气紧张,嗓音因连日熬夜显得有些沙哑,“按照原计划,通关和备案要用四十八小时,但企业要求三十六小时完成,我们压力很大。”

  李一凡沉声道:“不是压力,是命令。企业等不起,我们更等不起。通关、备案、运输、安装,哪一个环节可以多花十二个小时?今天就要把办法拿出来。”

  会议室顿时一片安静。陈晓峰立刻翻开笔记,把李一凡的指令记下。张廷山沉吟片刻,开口说道:“省长,通关环节最耗时,主要在于货物清单和监管流程。如果能协调海关提前做预审,把部分手续在货物到达前完成,可以节省十个小时。”

  “剩下的二十六个小时呢?”李一凡追问。

  林浩民接话:“运输环节如果由公安交警全程护航,可以直接走高速绿色通道,不停留检查。安装环节我们已协调供电局提前铺设稳压线路,夜里加班,争取再省下六到八个小时。”

  李一凡点点头:“好,就按这个思路。今晚先把流程跑一遍演练,明天设备一到就照这个方案执行。记住,企业只看结果,不听借口。”

  当晚十一点,星城机场货运区灯火通明,第一批设备从宽体货机的货舱里缓缓卸下。几辆带着警灯的护送车辆已经等候在跑道边,一箱箱设备被小心翼翼地装上卡车。

  “李省长,设备全部完好,没有损伤。”随行干部汇报道。

  李一凡站在机场的风口处,汗水顺着鬓角往下流。他并没有因为设备顺利到达而放松,反而声音更为低沉:“现在开始计时。从这一刻起,三十六小时后,必须在示范区完成安装和通电调试。”

  第二天一早,示范区工地已是另一番景象。夜航护送的车队准时抵达,设备被迅速卸下。厂房里临时搭起的脚手架还在收尾,工程师们已经穿着防静电服进入安装区域。

  突然,一台关键设备在通电过程中报警,电压波动超出预设范围。调试工程师脸色大变:“这样下去,设备可能受损!”

  供电局负责人额头冒汗,连忙解释:“线路刚刚接驳,负荷还没完全平稳,波动在所难免……”

  李一凡厉声打断:“企业等不了解释。马上启用备用稳压装置,今晚必须完成主线路改造。供电局的同志留在现场,保证任何时候电压都在安全区间。”

  在他的督促下,供电车半小时内进驻工地,备用装置启动,设备恢复了正常运转。

  工程师们长舒一口气,转头望向李一凡,眼神里透出敬佩。有人低声对同事说:“在别的地方,恐怕要等几天批复才能解决。这里,一晚上就能把问题处理掉。”

  与此同时,江淮的新闻又在全国铺天盖地。陶铭泽在上海与一家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签约,高调宣布“江淮速度”,媒体争相报道。

  消息传到星城,专班干部们一度有些焦虑。有人低声说:“我们这边辛辛苦苦,还没来得及对外宣传,人家就抢了风头。”

  李一凡在会议上冷冷一笑:“宣传是附加分,成果才是根本。等我们的样品下线,就是最响亮的宣传。”

  他转向李晓薇:“传媒要跟进,但不是和江淮对比。要把我们真实的过程展现出来,把干部、工人、工程师的故事讲出来。让企业和公众都看到,潇湘的承诺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第三天,第一批测试样品终于从生产线上滚出。芯片在显微镜下光泽均匀,性能指标经过检测全部达标。现场的工程师忍不住激动鼓掌。

  “从设备入场到产品下线,只用了九天。”企业代表感叹,“在其他地方,光是厂房准备就得一个月。潇湘的速度,的确让人意外。”

  李一凡却神情冷静:“九天是开始,不是奇迹。真正的奇迹,是你们在这里能扎根十年二十年,不再频繁迁徙。”

  这句话,让在场的干部和企业都陷入沉思。

  当天晚上,省政府大楼的小礼堂灯火通明。李一凡召集核心干部和企业代表,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

  “今天的成绩,值得肯定。但大家要明白,产业转移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我们能不能赢,不在于一两个项目,而在于能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李一凡环视全场,语气沉稳却掷地有声。

  “我们的目标,是在潇湘构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让企业知道,潇湘不仅仅能给优惠,更能给确定性。”

  会场一片肃静,所有人都在认真倾听。

  深夜,李一凡独自走到星江边。江面波光粼粼,城市的灯火在水面上倒映,宛如无数火把。

  他心里很清楚:潇湘的“第一炮”已经打响,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战役要打——与江淮的竞争,与中央的博弈,与时间的赛跑。

  风从江面吹来,带着湿润的凉意。他望着远处逐渐拔地而起的厂房,心中暗暗告诫自己:潇湘不能输,也绝不会输。

  他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提笔写下几行字:

  ——示范区首批产品下线,标志潇湘进入新阶段;

  ——半年内形成配套供应链,确保上下游跟进;

  ——干部考核全面与项目挂钩,落实奖惩机制;

  ——继续抢抓京沪资源,稳住中央支持。

  写完,他合上笔记本,心中愈发坚定。

  星城的夜晚依旧喧嚣,工地的灯光亮如白昼,仿佛整个城市都在为这场大战役燃烧。李一凡知道,这不是个人的战斗,而是潇湘全省的命运所在。

  而他,要做的,就是带着所有人,一路向前。

  喜欢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