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阁楼内,二十四盏羊角宫灯将紫檀木太师椅的纹路浸在琥珀色光晕里。正中的圆桌铺着蜀锦织就的桌布,暗纹里金丝绣就的牡丹在烛光下若隐若现,十二道镶银边的青瓷碟呈花瓣状整齐排列,碟中各色冷盘争奇斗艳——鎏金食盒掀开的刹那,氤氲热气中腾起白鹤振翅的虚影。细看时,竟是糖霜浇铸的雪羽仙禽,喙尖还衔着颗蜜渍枸杞,双足稳稳立在水晶萝卜雕就的嶙峋山石上,每道冰纹都映着烛火流转。银匙挑起裹着金华火腿的鹅肝卷,深绯色的火腿片将淡粉鹅肝裹成玉如意形状,刀工极细的纹理间渗出琥珀色肉汁。翡翠秋葵整齐码在冰盘里,每根顶端都嵌着饱满的鱼子酱,黑珍珠般的颗粒在青瓷盏的光晕下泛着幽蓝光泽,轻颤时似要滚落晶莹露珠。每一道菜都宛如精巧的艺术品。
陈茂斜倚在紫檀木太师椅上,翡翠扳指在指间灵活转动,折射出细碎的绿光,与墙上蜀绣屏风的金线蟠龙交相辉映。汤若望坐在同样精致的梨木椅上,挺直脊背,手指微微发颤。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上帝的慈爱:“大人,上帝如慈父般庇佑众生,信仰祂,可使灵魂得永生。”汤若望摘下金边眼镜,用丝绸帕子擦拭镜片上的雾气,烛光在他凹陷的眼窝里摇晃,“您看这成都城的街巷,天灾人祸从未停歇——前日南门外的大火,昨日东大街的瘟疫,唯有向主敞开心扉,方能洗净原罪。我带来了拉丁文《圣经》,每一页都记载着治愈苦难的箴言。”他突然探身抓住陈茂的手腕,枯瘦手指如同鹰爪,“此次前来蜀地,实乃肩负主的神圣使命。听闻成都商贸繁茂、人文荟萃,却见教堂零星、信众寥寥,与上帝恩泽之广极不相称。陈大人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若能拨出城西文庙街那处闲置官地,兴建哥特式尖顶教堂,配以彩绘玻璃窗与青铜十字架,再由本会派驻二十名传教士常驻布道,必能让上帝福音如锦江之水,浸润每一寸土地。届时,不仅能为教众提供礼拜之所,更可开办育婴堂、义诊所,以基督之爱惠及万民,还望陈大人以苍生福祉为重,鼎力相助。”
陈茂的瞳孔猛地收缩,翡翠扳指在指节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不动声色地抽回手腕,端起钧窑茶盏,窑变形成的瑰丽纹路在烛火下流转,红紫交融,似云霞蒸腾,盏中残余的龙井泛起剧烈的涟漪——那分明是他此刻翻涌的内心。鎏金香炉里的龙涎香氤氲而起,袅袅青烟模糊了他眼底的算计,几缕香灰随着细微震动簌簌而落,如一场无声的雪。
“汤大人这算盘打得倒是精妙。”陈茂斜倚在紫檀雕花太师椅上,指尖抚过茶盏温润的釉面,鎏金护甲与瓷器相触发出细碎声响。他忽地起身,锦袍下摆扫过桌面,故意用袖口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水渍,“城西文庙街?那可是供奉孔圣人的文脉之地,青石板下埋着前朝举子的墨宝,飞檐上悬着千年不散的文气。若竖起西洋教堂的尖顶,只怕成都府学的老学究们能把唾沫星子喷到本抚官帽上。”金线绣的蟒纹随着剧烈动作扭曲变形,蟒首在摇曳的烛火下宛如一条吐信的毒蛇。
陈茂突然凑近,压低声音:“汤大人可知,上个月南台寺的木鱼声都在骂传教士?”他的檀香熏衣与汤若望身上的气息撞在一起,在雕花窗棂漏进的月光里翻涌成浊浪。
汤若望刚要开口辩解,陈茂已一把抄起案头的珐琅彩瓶。瓶身绘着西洋裸女的图景在烛光下流转,裸女身姿曼妙,发丝飞扬,肌肤在柔和的光影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背景是罗马柱与凯旋门,充满异域风情。陈茂将瓶口凑近鼻尖轻嗅,似笑非笑:“这珐琅彩瓶是去年粤商孝敬的,说是从红毛番舶上得来。”他转动着瓶子,目光刻意在裸女的曲线上游移,“汤大人看这画工,一笔一画勾勒得多细致,连睫毛都根根分明。听说西洋画师作画,要用镜子反复比照真人,才能画出这般栩栩如生的模样。”
“大人,我们还是谈谈教堂之事……”汤若望皱眉道。
“急什么!”陈茂打断他,用指甲轻叩瓶身,发出清脆声响,“你看这裸女的衣饰,薄如蝉翼,若隐若现,却又恰到好处。那丝绸质地在烛光下泛着珍珠光泽,金线勾勒的鸢尾花纹沿着起伏的曲线蜿蜒,半透明的轻纱下,连肌肤的纹理都仿佛蒙着一层朦胧的雾霭。西洋人在这等奇巧之事上,倒是颇有心思——衣袂翻飞间,既大胆展露人体曲线之美,又用暗纹与光影营造出欲说还休的韵致。不像我们,画个仕女图,总要讲究含蓄端庄,即便轻解罗裳,也不过是广袖垂落时露出一截皓腕,裙摆微动处若现三寸金莲,哪有这般将天人之姿直白呈于眼前的?”他说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若把这瓶子摆在书房,来客见了,少不得要问上几句,倒成了有趣的谈资。”
见汤若望仍想开口,陈茂又将话题一转,指着瓶身上的罗马柱道:“听闻这些柱子大有讲究,不同形状对应不同神祗。汤大人精通西学,快给本抚讲讲,这上面刻的花纹,究竟是哪路神仙的象征?”他一脸好奇的模样,仿佛真的对西洋文化兴致盎然,实则不过是借题发挥,有意岔开传教话题。
汤若望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瓶身的罗马柱上,神色变得郑重:“大人,这瓶上的罗马柱乃是多立克柱式,是古希腊最早出现的柱式,后被罗马人继承发扬。其柱身粗壮,刻有垂直的凹槽,柱头简洁,没有多余装饰,象征着男性的刚健与力量,常被用于祭祀宙斯等主神的神庙。您看这柱身上凸起的纹路,模仿的是树干的纹理,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永恒。在西方,每一根罗马柱都承载着神话与信仰,就如同贵国庙宇前的盘龙柱,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愿。”
陈茂摩挲着翡翠扳指,似听非听,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照你这么说,这小小瓶子上,还藏着洋人的神灵?”
汤若望顺着陈茂的话,试图将话题引回传教:“正是如此,大人。就像上帝以其无上的智慧创造了世间万物,西方的建筑、艺术皆蕴含着祂的旨意。若能在成都兴建教堂,以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为载体,让百姓亲眼目睹上帝创造的精妙,必能……”
“打住打住!”陈茂没等汤若望说完,又重重放下珐琅彩瓶,震得桌面的银质酒盏都跟着晃动,“说来说去又绕回教堂,不谈这个!”
汤若望无奈,只能简单解释几句。陈茂一边听,一边点头,时不时插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将原本关于教堂的话题彻底抛诸脑后。直到翡翠扳指在指节间又转出刺耳声响,陈茂才似笑非笑开口:“听说利玛窦当年在京城,也是打着‘西学东渐’的旗号?一袭儒袍穿梭于公卿宅邸,用三棱镜、浑天仪博得了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的青睐,甚至将《几何原本》译成汉文。短短数年,教堂钟声便在胡同深处此起彼伏,信众们竟开始质疑‘祖宗成法’。最后呢?万历年间,御史台的奏折像雪片般飞向御前,‘暗通外国’‘以夷变夏’‘惑乱人心’的罪名一摞接一摞,闹得万历皇帝不得不下旨禁教。”瓶底重重磕在紫檀木桌面,震得青铜鼎上的饕餮纹都跟着颤动,“本抚这顶乌纱帽,可不想因为几座洋庙就丢了。”
可话音未落,陈茂已像变脸戏台上的伶人,指尖摩挲着翡翠扳指的冰凉纹路,忽地垂眸轻叹。鎏金香炉腾起的烟霭中,他的影子在珐琅彩瓶上扭曲变形,瓶身描绘的罗马柱仿佛正被无形的力量挤压,“不过汤大人既是钦天监监正,又与徐阁老有旧……”尾音裹着绵密的蜀锦韵味,顺着沉香木藻井垂下的水晶流苏蜿蜒而下,在银质酒盏里泛起细碎涟漪。
陈茂刻意停顿半刻,袖中暗藏的和田玉坠不经意滑出,在烛火下折射出温润光晕。当啷作响的流苏间,他眼底翻涌的贪欲几乎凝成实质:“上月工部送来的修缮银,连青羊宫的琉璃瓦都换不全。若能在朝堂上美言几句,让工部多拨些修缮银……”
“大人!您看这川西坝子,茶馆里坐的尽是些睁眼瞎!咱们在少城修座哥特式教堂,彩色玻璃上绘着圣经故事,每日钟声回荡。再设个免费学堂,教娃娃们识文断字,顺带讲讲上帝福音。不出十年,这满城百姓都得念您的好!往后提起成都,不仅有青羊宫、武侯祠,还得多提一嘴您主建的圣玛利亚大教堂——这才是流芳百世的千秋功业啊!”汤若望急切地往前探身,梨木椅在波斯绒毯上发出细微声响。陈茂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震得鎏金酒盏里的琼浆泼出半盏,在夜光杯垫上洇出暗痕。“这蜀地湿气重,老毛病又犯了。”他掏出手帕掩住口鼻,眼角余光却死死盯着汤若望腰间鼓起的牛皮囊——那里头,或许就藏着能打通京城关节的奇巧玩意儿。
此时,四名身着薄纱的侍女鱼贯而入,手中托着雕花食盒。她们莲步轻移,环佩叮当,将一道道热菜摆上餐桌。盖碗揭开,蒸汽升腾间,佛跳墙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陈茂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伸手示意汤若望看那碗色泽浓郁的佳肴:“汤大人,这道佛跳墙可是特地从福州府请来的御厨烹制,里头海参、鲍鱼、鱼翅、干贝等十八种山珍海味煨足三日三夜,您尝尝,这鲜味保准让您难忘!”说着,亲自用银匙舀了一勺,盛在汤若望的青瓷碗里。
紧接着,陈茂又指着盘中晶莹剔透的龙井虾仁,笑道:“这虾仁取自锦江活虾,配着明前龙井炒制,清爽鲜嫩,最是解腻,正好搭配火锅。”说话间,他已夹起一筷,放入汤若望碗中。
待汤若望尝过几道菜,陈茂端起鎏金酒盏,琥珀色的琼浆在杯中轻轻摇晃,他站起身,走到汤若望身旁,揽住对方肩膀,热情地说道:“汤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这是本抚珍藏的泸州老窖,窖藏二十年,入口绵柔,回味悠长,来,咱们干一杯!”不等汤若望回应,陈茂已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后又给汤若望满上,“汤大人,在咱们蜀地,喝酒可是待客之道,您可别客气!”
陈茂夹起裹满红油的毛肚,在镶银边的香油碟里慢悠悠地转动,“洋教士圈地建堂,本抚早有耳闻。只是青羊宫道士联名上书,锦江书院山长也递了呈子——”话音戛然而止,骨节分明的手指在窗棂上敲出三长两短的节奏,“此事牵涉洋人与士绅两股势力,容本抚从长计议。”他故意将毛肚悬在半空,看着油滴答答落在汤若望鞋尖,“倒是徐阁老寿辰将近,汤大人若能……”翡翠扳指突然重重磕在夜光杯上,清脆的碰撞声惊得角落斟酒的婢女手一抖,“牵线搭桥,本抚自会在城西划块风水宝地。”
*汤若望喉间滚动着尚未成型的辩驳,却被陈茂突如其来的动作惊得噤声。鎏金酒盏在他骨节分明的手中划出凌厉弧线,杯壁镶嵌的东珠折射出细碎冷光,像无数锋利的冰棱,正巧撞在身后那幅双面绣《清明上河图》上。汴河商船鳞次栉比的繁华盛景,与席间众人眼底翻涌的算计,在摇曳的烛光里交织扭曲,如同镜中破碎的幻梦,将盛世表象下的暗流昭然若揭。
“不谈这些了!来,陪本抚饮了这杯!”陈茂的声音裹挟着不容置喙的威压,说罢仰头将琥珀色的酒液一饮而尽。酒浆顺着下颌滑落,在绣着金线蟒纹的玄色锦袍上晕开深色痕迹,蜿蜒的纹路恰似蟒类吐信,又像是鲜血在华贵绸缎上绽开的妖冶之花,无声诉说着这场盛宴背后的腥风血雨。*
陈茂斜倚在紫檀木太师椅上,翡翠扳指在指间灵活转动,折射出细碎的绿光,与墙上蜀绣屏风的金线蟠龙交相辉映。汤若望坐在同样精致的梨木椅上,挺直脊背,手指微微发颤。他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上帝的慈爱:“大人,上帝如慈父般庇佑众生,信仰祂,可使灵魂得永生。”汤若望摘下金边眼镜,用丝绸帕子擦拭镜片上的雾气,烛光在他凹陷的眼窝里摇晃,“您看这成都城的街巷,天灾人祸从未停歇——前日南门外的大火,昨日东大街的瘟疫,唯有向主敞开心扉,方能洗净原罪。我带来了拉丁文《圣经》,每一页都记载着治愈苦难的箴言。”他突然探身抓住陈茂的手腕,枯瘦手指如同鹰爪,“此次前来蜀地,实乃肩负主的神圣使命。听闻成都商贸繁茂、人文荟萃,却见教堂零星、信众寥寥,与上帝恩泽之广极不相称。陈大人治下百姓安居乐业,若能拨出城西文庙街那处闲置官地,兴建哥特式尖顶教堂,配以彩绘玻璃窗与青铜十字架,再由本会派驻二十名传教士常驻布道,必能让上帝福音如锦江之水,浸润每一寸土地。届时,不仅能为教众提供礼拜之所,更可开办育婴堂、义诊所,以基督之爱惠及万民,还望陈大人以苍生福祉为重,鼎力相助。”
陈茂的瞳孔猛地收缩,翡翠扳指在指节间发出刺耳的摩擦声。他不动声色地抽回手腕,端起钧窑茶盏,窑变形成的瑰丽纹路在烛火下流转,红紫交融,似云霞蒸腾,盏中残余的龙井泛起剧烈的涟漪——那分明是他此刻翻涌的内心。鎏金香炉里的龙涎香氤氲而起,袅袅青烟模糊了他眼底的算计,几缕香灰随着细微震动簌簌而落,如一场无声的雪。
“汤大人这算盘打得倒是精妙。”陈茂斜倚在紫檀雕花太师椅上,指尖抚过茶盏温润的釉面,鎏金护甲与瓷器相触发出细碎声响。他忽地起身,锦袍下摆扫过桌面,故意用袖口擦了擦并不存在的水渍,“城西文庙街?那可是供奉孔圣人的文脉之地,青石板下埋着前朝举子的墨宝,飞檐上悬着千年不散的文气。若竖起西洋教堂的尖顶,只怕成都府学的老学究们能把唾沫星子喷到本抚官帽上。”金线绣的蟒纹随着剧烈动作扭曲变形,蟒首在摇曳的烛火下宛如一条吐信的毒蛇。
陈茂突然凑近,压低声音:“汤大人可知,上个月南台寺的木鱼声都在骂传教士?”他的檀香熏衣与汤若望身上的气息撞在一起,在雕花窗棂漏进的月光里翻涌成浊浪。
汤若望刚要开口辩解,陈茂已一把抄起案头的珐琅彩瓶。瓶身绘着西洋裸女的图景在烛光下流转,裸女身姿曼妙,发丝飞扬,肌肤在柔和的光影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背景是罗马柱与凯旋门,充满异域风情。陈茂将瓶口凑近鼻尖轻嗅,似笑非笑:“这珐琅彩瓶是去年粤商孝敬的,说是从红毛番舶上得来。”他转动着瓶子,目光刻意在裸女的曲线上游移,“汤大人看这画工,一笔一画勾勒得多细致,连睫毛都根根分明。听说西洋画师作画,要用镜子反复比照真人,才能画出这般栩栩如生的模样。”
“大人,我们还是谈谈教堂之事……”汤若望皱眉道。
“急什么!”陈茂打断他,用指甲轻叩瓶身,发出清脆声响,“你看这裸女的衣饰,薄如蝉翼,若隐若现,却又恰到好处。那丝绸质地在烛光下泛着珍珠光泽,金线勾勒的鸢尾花纹沿着起伏的曲线蜿蜒,半透明的轻纱下,连肌肤的纹理都仿佛蒙着一层朦胧的雾霭。西洋人在这等奇巧之事上,倒是颇有心思——衣袂翻飞间,既大胆展露人体曲线之美,又用暗纹与光影营造出欲说还休的韵致。不像我们,画个仕女图,总要讲究含蓄端庄,即便轻解罗裳,也不过是广袖垂落时露出一截皓腕,裙摆微动处若现三寸金莲,哪有这般将天人之姿直白呈于眼前的?”他说着,突然哈哈大笑起来,“若把这瓶子摆在书房,来客见了,少不得要问上几句,倒成了有趣的谈资。”
见汤若望仍想开口,陈茂又将话题一转,指着瓶身上的罗马柱道:“听闻这些柱子大有讲究,不同形状对应不同神祗。汤大人精通西学,快给本抚讲讲,这上面刻的花纹,究竟是哪路神仙的象征?”他一脸好奇的模样,仿佛真的对西洋文化兴致盎然,实则不过是借题发挥,有意岔开传教话题。
汤若望推了推眼镜,目光落在瓶身的罗马柱上,神色变得郑重:“大人,这瓶上的罗马柱乃是多立克柱式,是古希腊最早出现的柱式,后被罗马人继承发扬。其柱身粗壮,刻有垂直的凹槽,柱头简洁,没有多余装饰,象征着男性的刚健与力量,常被用于祭祀宙斯等主神的神庙。您看这柱身上凸起的纹路,模仿的是树干的纹理,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永恒。在西方,每一根罗马柱都承载着神话与信仰,就如同贵国庙宇前的盘龙柱,寄托着人们对神灵的敬畏与祈愿。”
陈茂摩挲着翡翠扳指,似听非听,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照你这么说,这小小瓶子上,还藏着洋人的神灵?”
汤若望顺着陈茂的话,试图将话题引回传教:“正是如此,大人。就像上帝以其无上的智慧创造了世间万物,西方的建筑、艺术皆蕴含着祂的旨意。若能在成都兴建教堂,以宏伟的哥特式建筑为载体,让百姓亲眼目睹上帝创造的精妙,必能……”
“打住打住!”陈茂没等汤若望说完,又重重放下珐琅彩瓶,震得桌面的银质酒盏都跟着晃动,“说来说去又绕回教堂,不谈这个!”
汤若望无奈,只能简单解释几句。陈茂一边听,一边点头,时不时插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将原本关于教堂的话题彻底抛诸脑后。直到翡翠扳指在指节间又转出刺耳声响,陈茂才似笑非笑开口:“听说利玛窦当年在京城,也是打着‘西学东渐’的旗号?一袭儒袍穿梭于公卿宅邸,用三棱镜、浑天仪博得了徐光启等开明士大夫的青睐,甚至将《几何原本》译成汉文。短短数年,教堂钟声便在胡同深处此起彼伏,信众们竟开始质疑‘祖宗成法’。最后呢?万历年间,御史台的奏折像雪片般飞向御前,‘暗通外国’‘以夷变夏’‘惑乱人心’的罪名一摞接一摞,闹得万历皇帝不得不下旨禁教。”瓶底重重磕在紫檀木桌面,震得青铜鼎上的饕餮纹都跟着颤动,“本抚这顶乌纱帽,可不想因为几座洋庙就丢了。”
可话音未落,陈茂已像变脸戏台上的伶人,指尖摩挲着翡翠扳指的冰凉纹路,忽地垂眸轻叹。鎏金香炉腾起的烟霭中,他的影子在珐琅彩瓶上扭曲变形,瓶身描绘的罗马柱仿佛正被无形的力量挤压,“不过汤大人既是钦天监监正,又与徐阁老有旧……”尾音裹着绵密的蜀锦韵味,顺着沉香木藻井垂下的水晶流苏蜿蜒而下,在银质酒盏里泛起细碎涟漪。
陈茂刻意停顿半刻,袖中暗藏的和田玉坠不经意滑出,在烛火下折射出温润光晕。当啷作响的流苏间,他眼底翻涌的贪欲几乎凝成实质:“上月工部送来的修缮银,连青羊宫的琉璃瓦都换不全。若能在朝堂上美言几句,让工部多拨些修缮银……”
“大人!您看这川西坝子,茶馆里坐的尽是些睁眼瞎!咱们在少城修座哥特式教堂,彩色玻璃上绘着圣经故事,每日钟声回荡。再设个免费学堂,教娃娃们识文断字,顺带讲讲上帝福音。不出十年,这满城百姓都得念您的好!往后提起成都,不仅有青羊宫、武侯祠,还得多提一嘴您主建的圣玛利亚大教堂——这才是流芳百世的千秋功业啊!”汤若望急切地往前探身,梨木椅在波斯绒毯上发出细微声响。陈茂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震得鎏金酒盏里的琼浆泼出半盏,在夜光杯垫上洇出暗痕。“这蜀地湿气重,老毛病又犯了。”他掏出手帕掩住口鼻,眼角余光却死死盯着汤若望腰间鼓起的牛皮囊——那里头,或许就藏着能打通京城关节的奇巧玩意儿。
此时,四名身着薄纱的侍女鱼贯而入,手中托着雕花食盒。她们莲步轻移,环佩叮当,将一道道热菜摆上餐桌。盖碗揭开,蒸汽升腾间,佛跳墙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陈茂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伸手示意汤若望看那碗色泽浓郁的佳肴:“汤大人,这道佛跳墙可是特地从福州府请来的御厨烹制,里头海参、鲍鱼、鱼翅、干贝等十八种山珍海味煨足三日三夜,您尝尝,这鲜味保准让您难忘!”说着,亲自用银匙舀了一勺,盛在汤若望的青瓷碗里。
紧接着,陈茂又指着盘中晶莹剔透的龙井虾仁,笑道:“这虾仁取自锦江活虾,配着明前龙井炒制,清爽鲜嫩,最是解腻,正好搭配火锅。”说话间,他已夹起一筷,放入汤若望碗中。
待汤若望尝过几道菜,陈茂端起鎏金酒盏,琥珀色的琼浆在杯中轻轻摇晃,他站起身,走到汤若望身旁,揽住对方肩膀,热情地说道:“汤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这是本抚珍藏的泸州老窖,窖藏二十年,入口绵柔,回味悠长,来,咱们干一杯!”不等汤若望回应,陈茂已仰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后又给汤若望满上,“汤大人,在咱们蜀地,喝酒可是待客之道,您可别客气!”
陈茂夹起裹满红油的毛肚,在镶银边的香油碟里慢悠悠地转动,“洋教士圈地建堂,本抚早有耳闻。只是青羊宫道士联名上书,锦江书院山长也递了呈子——”话音戛然而止,骨节分明的手指在窗棂上敲出三长两短的节奏,“此事牵涉洋人与士绅两股势力,容本抚从长计议。”他故意将毛肚悬在半空,看着油滴答答落在汤若望鞋尖,“倒是徐阁老寿辰将近,汤大人若能……”翡翠扳指突然重重磕在夜光杯上,清脆的碰撞声惊得角落斟酒的婢女手一抖,“牵线搭桥,本抚自会在城西划块风水宝地。”
*汤若望喉间滚动着尚未成型的辩驳,却被陈茂突如其来的动作惊得噤声。鎏金酒盏在他骨节分明的手中划出凌厉弧线,杯壁镶嵌的东珠折射出细碎冷光,像无数锋利的冰棱,正巧撞在身后那幅双面绣《清明上河图》上。汴河商船鳞次栉比的繁华盛景,与席间众人眼底翻涌的算计,在摇曳的烛光里交织扭曲,如同镜中破碎的幻梦,将盛世表象下的暗流昭然若揭。
“不谈这些了!来,陪本抚饮了这杯!”陈茂的声音裹挟着不容置喙的威压,说罢仰头将琥珀色的酒液一饮而尽。酒浆顺着下颌滑落,在绣着金线蟒纹的玄色锦袍上晕开深色痕迹,蜿蜒的纹路恰似蟒类吐信,又像是鲜血在华贵绸缎上绽开的妖冶之花,无声诉说着这场盛宴背后的腥风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