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二年的深秋,九宫山笼罩在凄迷的雨雾中。李自成勒住战马,望着眼前层峦叠嶂,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慰藉。
“陛下,再翻过两道山梁就到江西地界了。”亲兵队长李强指着前方,“听说忠贞营在那边聚了五六万人。”
李自成抹去脸上的雨水,铠甲下的伤口隐隐作痛。西安陷落时的惨烈景象仍在眼前浮动:大顺军如麦秆般倒在新型火器下,皇后高桂英为掩护他突围,率女营死战至最后一刻。
“清妖的火铳...怎会如此厉害?”他喃喃自语。那一战彻底打碎了他重夺天下的梦想,如今只剩残兵败将千余人,如丧家之犬逃窜。
雨越下越大,山路泥泞难行。队伍中间突然响起惊呼——一辆装载金银的马车陷进泥坑,堵住了狭窄的山道。
“弃车!”李自成果断下令,“带够干粮就行,其他都扔了!”
亲兵们慌忙抢救物资。就在这时,后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清妖追来了!”哨兵嘶声报警。
李自成拔刀出鞘:“李强带前队开路,朕来断后!”
然而来的不是清军主力,而是程九伯率领的多尔衮新组建的“乡勇营”。这些本地山民熟悉地形,早已抄小道包抄而来。
“活捉闯贼!赏银万两!”程九伯的喊声在山谷回荡。
乱箭如雨落下,大顺军顿时陷入混乱。李自成挥刀格挡箭矢,座下战马却中箭惊蹶,将他摔落泥泞。
“护驾!”李强返身杀回,却被数支长矛同时刺穿。
李自成挣扎起身,发现已被团团围困。这些乡勇虽无正规训练,但仗着人多势众,攻势如潮。
“朕纵横天下十余载,岂能死于匹夫之手!”他怒吼着挥刀劈砍,接连砍倒数人。但更多乡勇涌上来,刀枪如林。
混战中,一支长矛刺穿他的肩甲。李自成踉跄后退,忽觉脚下一空,竟跌落陡坡!
天旋地转间,他本能地抓住崖边枯藤,整个人悬在半空。崖上传来程九伯的狞笑:“放石头!”
碎石如雨落下,砸得他头破血流。枯藤发出断裂的脆响。
千钧一发之际,侧面山壁突然打开一道暗门,伸出一只枯瘦的手:“陛下快进来!”
李自成不及多想,借力跃入暗洞。石门轰然闭合,将追兵挡在外面。
黑暗中,老者点燃火折子。李自成这才看清对方竟是早年军师宋献策!
“献策?!你不是在潼关战死了吗?”
“天不亡我,留待今日救主。”宋献策搀起他,“此乃明军抗倭时所修密道,直通山下。”
二人沿密道疾行。李自成忍不住问:“军师既在,可知大顺气数...”
宋献策长叹:“紫微暗淡,将星西坠。然天命无常,未必没有转机。”
走出密道时,雨已停歇,月色凄清。山下竟有座荒废的山神庙,窗棂透出微弱灯火。
推门而入,李自成霎时愣住——庙中跪拜的女子闻声回头,竟是以为早已香消玉殒的陈圆圆!
“陛下!”陈圆圆扑入他怀中啜泣,“妾身被清军所掆,幸得义士相救...”
温香软玉在怀,李自成却警觉骤生:“你如何知朕会来此?”
陈圆圆尚未答话,庙外突然火把通明。一个文雅的声音响起:“闯王果然机警。”
洪承畴缓步而入,清军精锐瞬间控制全场。
“圆圆你...”李自成目眦欲裂。
陈梨花带雨:“妾身父母皆在清营,实在不得已...”
洪承畴抚掌轻笑:“好一出霸王别姬。不过闯王放心,只要你愿降,皇上必以王爵相待。”
李自成突然大笑:“洪亨九!你自以为得计,却不知谁才是瓮中之鳖!”
话音未落,庙顶轰然塌陷,无数身影跃下!竟是李过、刘宗敏等大顺旧部!
“叔叔快走!”李过挥刀砍翻清兵,“我等受陛下恩泽多年,以死相报就在今日!”
乱战中,李自成被亲卫护着冲出山神庙。身后杀声震天,李过等人的呼喊渐渐被淹没。
逃至河边,只剩三五亲兵相随。忽见上游漂来竹筏,筏上老者高呼:“陛下快上船!”
上得竹筏,老者摘去斗笠,露出左眼角一道刀疤——竟是当年开封府狱卒,曾受李自成活命之恩!
“老汉等在此多日了。”老者奋力撑篙,“前头有处隐秘山村...”
话音未落,下游突然出现数艘快船!火箭如蝗虫般射来,竹筏瞬间起火。
“陛下善自保重!”老者猛地将李自成推入河中,自己反身扑向来敌。
李自成借水力潜游,终在下游滩涂爬上岸。精疲力尽之际,忽见山脚有处灯火人家。
叩开门扉,农妇见他浑身湿透,好心迎入。正要道谢,却听内室传来咳嗽声:“娘子,可是程九伯爷差人来取药材?”
李自成霎时如坠冰窟——这竟是程九伯家!
正要抽身,里间走出个端药碗的汉子,四目相对俱惊:“闯贼?!”
李自成抢先发难,一刀结果对方。农妇尖叫逃出,很快引来巡夜乡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且战且退中,他误入一处绝谷。追兵火把如龙,将山谷照得亮如白昼。
“李自成!你已山穷水尽!”程九伯站在崖顶高喊,“若肯自缚请降,尚可保全尸!”
李自成仰天大笑:“朕可死不可辱!”说完竟纵身跃入深潭!
追兵纷纷下水打捞,却只找到一件龙袍。程九伯疑其有诈,下令封山搜索。
其实李自成借水下暗流潜至潭底洞穴——正是早年藏宝之所。洞中竟还有两个忠仆守候。
“陛下!”老仆哭拜于地,“皇后娘娘临终前,命我等在此接应。”
李自成抚摸着高桂英留下的血诏,泪如雨下。诏上只有八字:“望君生还,重聚义旗。”
三日後,就在他准备出山时,洞外突然传来喧哗。清军竟发现密洞!
“闯贼出来!”洪承畴亲自喊话,“否则用火药炸山!”
李自成整束衣甲,对镜自照。四十二岁已是两鬓霜白,唯有目光仍如当年开封城下般锐利。
“取朕的鞍鞯来。”他平静吩咐,“就是潼关大捷时骑的那副。”
银鞍白马抬到洞口,李自成翻身上鞍,忽然问老仆:“你说,朕若是不让李宗敏强抢陈圆圆,结局会不同吗?”
不待回答,他已策马冲出洞门!
朝阳初升,白马银鞍如镀金边。清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震慑,竟一时忘了放箭。
李自成纵马跃过火堆,直冲洪承畴:“朕可死,大顺不灭!”
洪承畴慌忙后退。程九伯张弓搭箭,一箭正中马眼。白马悲鸣倒地,李自成滚落尘埃。
挣扎起身时,他忽从怀中掏出火铳——最后一把从西安带出的西洋手铳。
“砰!”
洪承畴的官帽应声飞落。
第二声枪响前,无数长矛已刺穿李自成身体。他拄刀而立,目光扫过程九伯惊惶的脸,忽然笑了笑。
“告诉多尔衮...”鲜血从嘴角涌出,“汉人的江山...夺不完...”
朝阳完全跃出山巅,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有乡勇后来发誓,说看见一条金龙从尸身腾空而起,向西而去。
三日後,洪承畴站在验尸台前,望着已被雨水泡胀的遗体,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大人,首级要传示九边吗?”
洪承畴沉吟良久,忽然瞥见尸身右腕——没有那道潼关之战留下的刀疤!
“中计了!”他猛然惊醒,“这不是李自成!”
几乎同时,千里外的武当山紫霄宫,一个道人缓缓推开尘封的偏殿门。殿内有人正在擦拭佩剑,剑身映出眼角熟悉的刀疤。
“陛下,洪承畴已相信您死了。”
李自成收剑入鞘,望向殿外云海。
“那就让李自成死吧。”他轻声道,“从今日起,只有武当散人李朝阳。”
云海之下,新的抗清烽火正渐次点燃。而在九宫山那座无名坟茔前,总有百姓偷偷焚香祭拜。
坟头不知谁人立了块无字碑,碑前常有人摆放刚摘的山花。花开不败,如同那些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传奇。
喜欢明风再起
“陛下,再翻过两道山梁就到江西地界了。”亲兵队长李强指着前方,“听说忠贞营在那边聚了五六万人。”
李自成抹去脸上的雨水,铠甲下的伤口隐隐作痛。西安陷落时的惨烈景象仍在眼前浮动:大顺军如麦秆般倒在新型火器下,皇后高桂英为掩护他突围,率女营死战至最后一刻。
“清妖的火铳...怎会如此厉害?”他喃喃自语。那一战彻底打碎了他重夺天下的梦想,如今只剩残兵败将千余人,如丧家之犬逃窜。
雨越下越大,山路泥泞难行。队伍中间突然响起惊呼——一辆装载金银的马车陷进泥坑,堵住了狭窄的山道。
“弃车!”李自成果断下令,“带够干粮就行,其他都扔了!”
亲兵们慌忙抢救物资。就在这时,后方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清妖追来了!”哨兵嘶声报警。
李自成拔刀出鞘:“李强带前队开路,朕来断后!”
然而来的不是清军主力,而是程九伯率领的多尔衮新组建的“乡勇营”。这些本地山民熟悉地形,早已抄小道包抄而来。
“活捉闯贼!赏银万两!”程九伯的喊声在山谷回荡。
乱箭如雨落下,大顺军顿时陷入混乱。李自成挥刀格挡箭矢,座下战马却中箭惊蹶,将他摔落泥泞。
“护驾!”李强返身杀回,却被数支长矛同时刺穿。
李自成挣扎起身,发现已被团团围困。这些乡勇虽无正规训练,但仗着人多势众,攻势如潮。
“朕纵横天下十余载,岂能死于匹夫之手!”他怒吼着挥刀劈砍,接连砍倒数人。但更多乡勇涌上来,刀枪如林。
混战中,一支长矛刺穿他的肩甲。李自成踉跄后退,忽觉脚下一空,竟跌落陡坡!
天旋地转间,他本能地抓住崖边枯藤,整个人悬在半空。崖上传来程九伯的狞笑:“放石头!”
碎石如雨落下,砸得他头破血流。枯藤发出断裂的脆响。
千钧一发之际,侧面山壁突然打开一道暗门,伸出一只枯瘦的手:“陛下快进来!”
李自成不及多想,借力跃入暗洞。石门轰然闭合,将追兵挡在外面。
黑暗中,老者点燃火折子。李自成这才看清对方竟是早年军师宋献策!
“献策?!你不是在潼关战死了吗?”
“天不亡我,留待今日救主。”宋献策搀起他,“此乃明军抗倭时所修密道,直通山下。”
二人沿密道疾行。李自成忍不住问:“军师既在,可知大顺气数...”
宋献策长叹:“紫微暗淡,将星西坠。然天命无常,未必没有转机。”
走出密道时,雨已停歇,月色凄清。山下竟有座荒废的山神庙,窗棂透出微弱灯火。
推门而入,李自成霎时愣住——庙中跪拜的女子闻声回头,竟是以为早已香消玉殒的陈圆圆!
“陛下!”陈圆圆扑入他怀中啜泣,“妾身被清军所掆,幸得义士相救...”
温香软玉在怀,李自成却警觉骤生:“你如何知朕会来此?”
陈圆圆尚未答话,庙外突然火把通明。一个文雅的声音响起:“闯王果然机警。”
洪承畴缓步而入,清军精锐瞬间控制全场。
“圆圆你...”李自成目眦欲裂。
陈梨花带雨:“妾身父母皆在清营,实在不得已...”
洪承畴抚掌轻笑:“好一出霸王别姬。不过闯王放心,只要你愿降,皇上必以王爵相待。”
李自成突然大笑:“洪亨九!你自以为得计,却不知谁才是瓮中之鳖!”
话音未落,庙顶轰然塌陷,无数身影跃下!竟是李过、刘宗敏等大顺旧部!
“叔叔快走!”李过挥刀砍翻清兵,“我等受陛下恩泽多年,以死相报就在今日!”
乱战中,李自成被亲卫护着冲出山神庙。身后杀声震天,李过等人的呼喊渐渐被淹没。
逃至河边,只剩三五亲兵相随。忽见上游漂来竹筏,筏上老者高呼:“陛下快上船!”
上得竹筏,老者摘去斗笠,露出左眼角一道刀疤——竟是当年开封府狱卒,曾受李自成活命之恩!
“老汉等在此多日了。”老者奋力撑篙,“前头有处隐秘山村...”
话音未落,下游突然出现数艘快船!火箭如蝗虫般射来,竹筏瞬间起火。
“陛下善自保重!”老者猛地将李自成推入河中,自己反身扑向来敌。
李自成借水力潜游,终在下游滩涂爬上岸。精疲力尽之际,忽见山脚有处灯火人家。
叩开门扉,农妇见他浑身湿透,好心迎入。正要道谢,却听内室传来咳嗽声:“娘子,可是程九伯爷差人来取药材?”
李自成霎时如坠冰窟——这竟是程九伯家!
正要抽身,里间走出个端药碗的汉子,四目相对俱惊:“闯贼?!”
李自成抢先发难,一刀结果对方。农妇尖叫逃出,很快引来巡夜乡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且战且退中,他误入一处绝谷。追兵火把如龙,将山谷照得亮如白昼。
“李自成!你已山穷水尽!”程九伯站在崖顶高喊,“若肯自缚请降,尚可保全尸!”
李自成仰天大笑:“朕可死不可辱!”说完竟纵身跃入深潭!
追兵纷纷下水打捞,却只找到一件龙袍。程九伯疑其有诈,下令封山搜索。
其实李自成借水下暗流潜至潭底洞穴——正是早年藏宝之所。洞中竟还有两个忠仆守候。
“陛下!”老仆哭拜于地,“皇后娘娘临终前,命我等在此接应。”
李自成抚摸着高桂英留下的血诏,泪如雨下。诏上只有八字:“望君生还,重聚义旗。”
三日後,就在他准备出山时,洞外突然传来喧哗。清军竟发现密洞!
“闯贼出来!”洪承畴亲自喊话,“否则用火药炸山!”
李自成整束衣甲,对镜自照。四十二岁已是两鬓霜白,唯有目光仍如当年开封城下般锐利。
“取朕的鞍鞯来。”他平静吩咐,“就是潼关大捷时骑的那副。”
银鞍白马抬到洞口,李自成翻身上鞍,忽然问老仆:“你说,朕若是不让李宗敏强抢陈圆圆,结局会不同吗?”
不待回答,他已策马冲出洞门!
朝阳初升,白马银鞍如镀金边。清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景象震慑,竟一时忘了放箭。
李自成纵马跃过火堆,直冲洪承畴:“朕可死,大顺不灭!”
洪承畴慌忙后退。程九伯张弓搭箭,一箭正中马眼。白马悲鸣倒地,李自成滚落尘埃。
挣扎起身时,他忽从怀中掏出火铳——最后一把从西安带出的西洋手铳。
“砰!”
洪承畴的官帽应声飞落。
第二声枪响前,无数长矛已刺穿李自成身体。他拄刀而立,目光扫过程九伯惊惶的脸,忽然笑了笑。
“告诉多尔衮...”鲜血从嘴角涌出,“汉人的江山...夺不完...”
朝阳完全跃出山巅,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有乡勇后来发誓,说看见一条金龙从尸身腾空而起,向西而去。
三日後,洪承畴站在验尸台前,望着已被雨水泡胀的遗体,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大人,首级要传示九边吗?”
洪承畴沉吟良久,忽然瞥见尸身右腕——没有那道潼关之战留下的刀疤!
“中计了!”他猛然惊醒,“这不是李自成!”
几乎同时,千里外的武当山紫霄宫,一个道人缓缓推开尘封的偏殿门。殿内有人正在擦拭佩剑,剑身映出眼角熟悉的刀疤。
“陛下,洪承畴已相信您死了。”
李自成收剑入鞘,望向殿外云海。
“那就让李自成死吧。”他轻声道,“从今日起,只有武当散人李朝阳。”
云海之下,新的抗清烽火正渐次点燃。而在九宫山那座无名坟茔前,总有百姓偷偷焚香祭拜。
坟头不知谁人立了块无字碑,碑前常有人摆放刚摘的山花。花开不败,如同那些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传奇。
喜欢明风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