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 龙脉血咒-《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古时候有个叫李贵的官员,贪得无厌,仗着手中权力欺压百姓,搜刮民脂民膏。这人官至五品便不知天高地厚,竟做起皇帝梦来。

  这年春天,李贵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名叫张半仙。这张半仙其实没什么真本事,全靠一张巧嘴忽悠人。他揣摩出李贵的心思,便顺着说道:“大人面相非凡,本有帝王之相,只可惜...”

  李贵急问:“可惜什么?”

  张半仙捋着胡须,故作神秘:“可惜皇陵风水太盛,压住了大人的运势。若大人祖坟风水能压过皇陵,不出三代,李家必出天子!”

  李贵听得心花怒放,重重赏了张半仙,又追问如何才能使祖坟风水压过皇陵。

  张半仙信口胡诌:“城西有座蟠龙山,乃是当地龙脉所在。若能在龙脉上动些手脚,截取地气引向大人祖坟,必能改天换命。”

  李贵利令智昏,竟信了这鬼话。他暗中招募了十来个工人,许以重金,让他们深夜上山挖掘龙脉。

  带队的老工人王五劝道:“大人,这蟠龙山不能乱挖啊!老辈人说这是神山,动了要遭报应的。”

  李贵瞪眼骂道:“什么神山不神山!我说挖就挖,再多嘴扣你工钱!”

  众人不敢再劝,只得硬着头皮上山。那夜月黑风高,山中寂静得可怕,连虫鸣声都听不见。工人们战战兢兢地挖了约莫半个时辰,突然铁锹下涌出汩汩红色泉水,在火把照耀下如同鲜血一般,还带着一股铁锈似的腥气。

  “血!山出血了!”工人们吓得魂飞魄散,扔下工具四散奔逃。

  李贵得知后不但不害怕,反而大喜:“红色乃吉祥之兆!这是龙血啊!说明我们挖对地方了!”他强行命令工人继续挖掘,但无人敢从,给再多钱也不干。李贵无奈,只得暂时作罢。

  当夜,李贵家中就出了怪事。

  先是厨房里的水缸莫名溢出红色液体,腥气扑鼻。接着全家老小开始上吐下泻,请来的大夫看不出所以然。更可怕的是,每个人皮肤上都出现了鳞片状的斑纹,摸上去又糙又硬,奇痒无比。

  李贵最为严重,不过两日工夫,他身上已经布满了青黑色的鳞斑,眼睛变得浑浊发黄,舌头不时伸出嘴外,发出嘶嘶声响。他开始怕光怕水,整天蜷缩在阴暗角落,行为越来越像蛇类。

  “老爷中邪了!快去请道士!”李夫人哭着吩咐下人。

  可是没等道士请来,李贵已经完全疯了。他脱光衣服在地上爬行,扭动着身体,见到活鸡活鸭竟扑上去生吞活剥。家中仆人吓得跑的跑,散的散,没人敢再伺候。

  不到半月,李贵就咽了气。死状极其恐怖——全身覆盖着鳞片状的硬壳,眼睛凸出,嘴巴张得老大,舌头耷拉在外面,活脱脱一副人形蛇怪模样。

  李贵死后,家中人相继染病,症状与他一般无二。不过一月工夫,李家十三口人死了十一口,只剩下年迈的李母和一个小孙女。一老一小虽然也身上长斑,但症状轻微,保住了性命。

  说来也怪,李家出事期间,蟠龙山一带发生了奇异现象:山中动物纷纷外迁,树木莫名枯萎,那红色泉水一直流淌不息,染红了山下小溪。

  老百姓都说,这是李贵触怒山神,遭到了龙脉反噬。

  这天,一位游方道士经过当地,听说了李家遭遇,主动上门看望幸存的一老一小。道士一见她们身上的斑纹便皱起眉头:“这是中了龙脉血咒啊!”

  李母哭诉了事情经过,道士叹息道:“贪婪招祸,此言不虚。那蟠龙山乃是千年龙脉所在,有山神守护,岂容凡人破坏?李大人听信谗言,自招灾祸。”

  小孙女怯生生问:“道长,我们也会像爹爹那样死掉吗?”

  道士仔细看了看她们身上的斑纹,沉吟片刻:“你们症状较轻,或许还有救。龙脉血咒一旦触发,必见血光。但念你们一老一小未曾参与挖山,山神或许会网开一面。”

  道士让李母带他去看祖坟。只见坟地气势平庸,并无特殊之处。道士摇头道:“这样的坟地,便是接引了龙气也承接不住,反而招灾惹祸。好比小碗装大水,必会溢溅伤人。”

  道士做了法事,又让李母将李贵搜刮的不义之财尽数散给穷人,为蟠龙山重修山神庙,日日焚香祷告。如此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她们身上的鳞斑果然渐渐消退。

  后来道士临行前说道:“龙脉关乎一方水土气运,岂能因一己之私妄动?山神发怒,不只是惩罚李大人,更是警告后人啊!”

  李母经历这场大变,幡然醒悟。她将家中余财大都捐出修桥铺路,广积善行。小孙女也一改官家小姐习气,勤俭持家,后来嫁给了一个善良的农夫。

  据说那蟠龙山的红色泉水淌了整整三年才渐渐清澈。李家的遭遇传遍四方,再无人敢打龙脉的主意。百姓们重修了山神庙,年年祭祀,祈求山神保佑风调雨顺。

  而那个忽悠李贵的张半仙,早在李家出事之初就卷款逃跑了。有人说他后来得了怪病,全身皮肤溃烂如鳞片脱落,痛苦而死;也有人说他失足落水,尸骨无存。

  自此以后,当地流传起一句俗语:“莫贪天子命,守住平常心;龙脉不可动,一动祸临门。”

  这故事告诉我们:人不可过于贪婪,不该你的莫强求;自然有灵,万物有主,违背天理必遭报应;与其投机取巧谋富贵,不如踏实本分过生活。那些妄想一步登天的人,最终往往摔得最惨。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