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第4章-《睡前小故事集A》

  第四章:丹房悟道

  丹堂位于青云宗外门东南侧的一座矮峰上,与主峰的巍峨磅礴相比,这里更显清幽,空气中常年弥漫着各种草药混合的复杂气味,时而清香,时而苦涩。

  执事弟子周明将冼丕臼带到丹堂管事处,简单交接后便离开了。接待他的是一个睡眼惺忪、头发乱糟糟的老头,身上带着一股浓重的烟火气和丹砂味,自称姓孙,是丹堂的副管事之一。

  孙管事耷拉着眼皮,有气无力地扔给冼丕臼一本薄薄的册子、两套灰扑扑的杂役弟子服饰和一块刻着“丹丁”字样的木牌。

  “冼丕臼是吧?吴长老吩咐过了,记名弟子,归丹堂。”孙管事打了个哈欠,漫不经心地道,“册子是丹堂规矩和基础灵药图谱,三天内记熟。以后就在丙字号药房当值,负责清理丹炉、分拣药材、照看地火,顺便跟刘师兄学学辨识药性。工钱每月三块下品灵石,干得好年底有赏,干得不好滚蛋。住处在外门西区的杂役房,自己找甲柒叁号院。去吧去吧,别耽误我瞌睡。”

  话语又快又含糊,仿佛念经一般,说完就不耐烦地挥挥手,重新趴回桌子上打盹,再也不看冼丕臼一眼。

  冼丕臼默默拿起东西,行礼退下。记名弟子的待遇果然是最低的,近乎杂役,每月三块下品灵石,恐怕连购买最基础的修炼资源都不够。

  按照指示,他找到了丙字号药房。那是一个巨大的石殿,殿内排列着十数个大小不一的青铜丹炉,地火口幽幽燃烧,热浪扑面。几十个同样穿着灰色服饰的杂役或记名弟子正在忙碌,或拿着巨大的铁刷吭哧吭哧地清理丹炉内壁的残渣,或蹲在地上分拣堆积如山的药材,或小心翼翼地盯着地火控制火力,个个灰头土脸,汗流浃背。

  一个面色焦黄、看起来三十多岁的弟子迎了上来,打量了一下冼丕臼的新面孔和手里的木牌,淡淡道:“新来的?我叫刘峪,负责丙字号。孙管事交代了,你以后就跟着我。先去把那边的‘清心草’和‘凝露叶’分拣出来,杂质和枯叶去掉,分开放。手脚麻利点,下午李师叔炼丹要用。”

  他指了指墙角两大筐几乎要溢出来的草药,交代完便转身去忙别的了,没有丝毫多余的热情。

  冼丕臼没有多言,放下行李,换上灰衣,便默默走到那两筐草药前开始工作。清心草和凝露叶外形相似,但药性不同,需仔细分辨。这对在山野长大、又在百草斋历练过的他来说并不难,手指翻飞,速度极快,而且分拣得干干净净。

  他沉静麻利的表现,很快引起了旁边几个老资格杂役的注意。几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其中一个身材高壮、脸上带疤的汉子阴阳怪气地开口:“哟,新来的小子手脚挺利索啊?以前在哪发财啊?”

  冼丕臼头也没抬,平静道:“山里采药的。”

  “采药的?”那疤脸汉子嗤笑一声,走到冼丕臼身边,故意用肩膀撞了他一下,“来了丹堂,就得守丹堂的规矩。看你小子还算机灵,以后哥几个的丹炉,你也帮着一起清理了,听见没?”

  这是明目张胆的欺负新人了。周围几个杂役都露出看好戏的表情。

  冼丕臼手上的动作顿了顿,缓缓抬起头,看向那疤脸汉子。他的眼神很平静,没有愤怒,也没有畏惧,就像在看一块石头。但不知为何,在那平静的目光注视下,疤脸汉子心里莫名地咯噔了一下,竟有些发毛。

  “我的活是刘师兄派的。”冼丕臼收回目光,继续分拣药材,声音平淡无波,“清理谁的丹炉,也得刘师兄或者管事吩咐。”

  疤脸汉子被这不软不硬地顶了回来,顿觉面子挂不住,脸色一沉,正要发作。

  “干什么呢!”刘峪的声音冷冷传来,“王疤子,你自己的活干完了?地火房的三号炉渣清了吗?就在这闲晃?”

  那疤脸汉子似乎有些惧怕刘峪,悻悻地瞪了冼丕臼一眼,嘟囔着走开了。

  刘峪走到冼丕臼身边,看了看他分拣好的药材,点了点头:“做得不错。以后专心干好自己的活,少惹是非。”算是变相的维护了一句。

  “谢谢刘师兄。”冼丕臼低声道。

  接下来的日子,冼丕臼便在这嘈杂、闷热、充满药味的丙字号药房安顿下来。每日重复着清理丹炉、分拣药材、照看地火的枯燥工作。工作繁重,且毫无技术含量,完全是体力活。

  其他杂役弟子大多怨声载道,或偷奸耍滑,或巴结讨好管事,希望能得到轻松些的活计甚至学习炼丹的机会。

  冼丕臼却依旧沉默寡言,只是埋头干活。他将这视为一种修行。清理丹炉残渣需要耐心和细致,能锤炼对力量的微控;分拣药材能加深对数百种灵药性状的理解;照看地火更是需要时刻感知温度的细微变化,与《无名诀》中引导能量的法门隐隐契合。

  他甚至主动包揽了最脏最累的清理工作,因为那些使用过的丹炉内壁上,除了残渣,偶尔还会残留一丝极其微弱的、炼丹过程中逸散的药力精华。旁人避之不及,他却能凭借《无名诀》对能量的敏锐感知,在清理时,极其隐晦地将那一丝丝精华吸入体内。

  这点精华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竟也能略微促进他那进展缓慢的修为。

  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那些正式弟子甚至师叔炼丹的过程(虽然只能远远看着),听着他们偶尔的交谈讨论,他对炼丹的流程、火候的掌控、药材的配伍有了最基础的认知。

  机会在一个午后悄然来临。

  负责丙字号的李师叔要开炉炼制一炉最基础的“蕴灵丹”,这是炼气期弟子常用的辅助修炼丹药。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药材也已投入丹炉,地火稳定。

  然而就在成丹的关键时刻,李师叔因临时接到传讯离开片刻,嘱咐刘峪照看火候。偏偏此时,地火房输送地火的符文阵列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小、几乎无法察觉的波动,导致核心丹炉的火力瞬间减弱了半分!

  刘峪并未第一时间发现这细微变化。但一直默默关注着丹炉、感知着能量流动的冼丕臼却猛地抬起头!

  在他的感知中,丹炉内原本平稳融合的药液,因为这瞬间的火力减弱,活性骤然下降,甚至有了一丝凝滞分离的迹象!若不能及时调整,这一炉丹药必废无疑!

  来不及多想!冼丕臼几乎本能地一个箭步冲到地火控制符文前,手指如同穿花蝴蝶般飞快地在几个辅助符文上点过,略微调整了灵力的输出!

  他的动作快如闪电,且精准地绕过了主符文,只是通过微调几个辅助符文,间接地、极其细微地增强了地火的输出,恰好弥补了刚才那瞬间的衰减!

  整个过程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旁边的杂役甚至没看清他做了什么,只看到他突然跑过去碰了地火符文。

  “冼丕臼!你干什么!”刘峪反应过来,又惊又怒,厉声喝道!擅自触碰地火控制符文是丹堂大忌!

  然而,就在这时,丹炉内原本一丝凝滞的药液气息,竟重新恢复了活跃与平衡,甚至比之前更加圆融了一丝!

  李师叔恰好返回,感受到丹炉内平稳的气息,满意地点点头:“嗯,火候控制得不错。”

  刘峪到了嘴边的呵斥顿时卡住了,一脸愕然。

  冼丕臼低下头,退到一旁,心脏怦怦直跳,后背惊出一身冷汗。刚才的举动太过冒险!

  李师叔检查了一下丹炉,似乎并未发现异常,开始打出手诀收丹。很快,丹成出炉,竟是九颗圆润饱满、丹香四溢的上品蕴灵丹!

  “咦?这次成丹品质竟如此之好?”李师叔也有些意外,往常他炼制蕴灵丹,能出六七颗上品已是难得。

  刘峪看了看那九颗上品灵丹,又看了看低着头一言不发的冼丕臼,眼神变得惊疑不定起来。他刚才分明看到冼丕臼动了地火符文,然后丹炉内的气息就恢复了,甚至成丹品质更佳?这难道是巧合?

  事后,刘峪并未声张,也没有处罚冼丕臼,只是将他叫到一旁,沉声问道:“刚才,你到底做了什么?”

  冼丕臼知道瞒不过,便半真半假道:“回师兄,我刚才感觉丹炉内的气流似乎滞涩了一下,担心出问题,就……就试着微调了一下丙号和戊号辅助符文,想稳定火力……弟子鲁莽,请师兄责罚。”他点出的那两个符文,确实是对主火影响最小、通常用于微调的辅助符文。

  刘峪盯着他看了半晌,似乎想从他脸上看出些什么,最终只是摆了摆手:“下次不可再擅自行动!若有异常,先禀报!下去吧。”

  但从那以后,刘峪分配给冼丕臼的工作,渐渐有了一些变化。不再是纯粹的体力活,偶尔会让他帮忙处理一些需要精细感知火候的药材预热,或者在一旁观看某些简单的炼丹步骤,甚至会随口提点他一两句控火的技巧。

  冼丕臼明白,自己那次冒险的举动,虽然冒险,却终究是显露出了一丝价值。

  他依旧沉默地做着分内的事,但在无人注意时,手指拂过药材,那《无名诀》的奇异真元会极其细微地流转,让他能更清晰地感知到药材内部蕴含的药力强弱、属性偏向,甚至一丝微弱的“情绪”(活性)。

  这种能力,远超寻常的“望闻问切”,是独属于他的、源自《无名诀》和自身特异体质的悟道方式。

  丹房虽苦,却亦是他修行路上,一方别样的悟道之地。只是他不知道,这细微的变化,不仅落入了刘峪眼中,也落入了丹堂更高层,某位一直默默关注着“灵根未知”弟子的眼中。

  暗流,在药香的掩盖下,依旧缓缓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