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知县打开早茶匣,看到了那些银票记录,顿时勃然大怒。
“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在本官眼皮子底下搞鬼!”
知县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
“来人,立刻彻查粮仓来源!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吴师爷站在一旁,吓得魂不附体,他知道自己完了,彻底完了。
当夜,陈皓立于溪畔,见四片锯齿竹叶顺流而下……
夜幕如浓墨般泼洒,溪水潺潺,陈皓孑然而立。
四片锯齿竹叶,载着南塘村的命运,缓缓漂向下游。
他眼皮一跳,一片竹叶竟粘着半块烧焦的黄旗碎片,那焦黑的边缘,像极了人心底的恐惧。
他弯腰拾起,指尖触碰到那片粗糙的碎片,一股寒意瞬间窜遍全身。
并非来自这阴冷的溪水,而是身后!
数十步外,一座废弃的磨坊,死寂已久,此刻却幽幽亮起微光。
磨坊窗口,糊着破败的窗纸,一个模糊的剪影浮现其上。
那人缓缓抬起手臂,像是要书写什么。
陈皓眸光一凝,将竹叶收入怀中,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用只有自己和黑暗才能听到的声音,低声对暗处哨岗道:“通知各村,准备迎宾。”
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脚步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
风穿过林梢,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魔坊窗纸上的剪影突然扭曲起来,仿佛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挣扎。
旋即,灯光熄灭,一切重归黑暗。
只有一句飘散的呓语,随风而来,又迅速消散,隐约可闻:“……他们真的……能写字了……”
陈皓停下了脚步,攥紧了拳头,朝着磨坊的方向,啐了一口唾沫。
陈皓未动声色,转身返回义庄地窖。
地窖里,常年不见天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混杂着药材的苦涩气息,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孙铁嘴正佝偻着腰,对着一堆药材,仔细地分辨着。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眯着眼睛,看到是陈皓,连忙起身。
“掌柜的,您回来了。”孙铁嘴的声音嘶哑,像是砂纸摩擦一般。
“铁嘴,帮我查件事。”陈皓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寒暄,“城外那座荒废的磨坊,帮我查清楚它的来历,越详细越好。”
孙铁嘴一愣,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磨坊?那地方荒废很久了,也没什么特别的啊。”
“照我说的做就是。”陈皓语气平静,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越快越好。”
孙铁嘴不再多问,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去办。”
陈皓在地窖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那片烧焦的黄旗碎片,还有磨坊窗纸上的剪影,都让他感到一种不安。
他总觉得,有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慢慢地收紧,而他,就身处这张网的中心。
次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义庄的时候,周小满就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皓爷!皓爷!有情况!”周小满的声音带着一丝稚嫩的兴奋,但更多的却是紧张。
陈皓放下手中的账本,抬头看向周小满,“说,什么情况?”
“那座磨坊……那座磨坊里有人!”周小满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我这几天晚上都偷偷地盯着,发现每到子时,就有一个黑影翻墙进去。而且……而且我还看到,院子里的水缸旁边,总会留下湿脚印!”
“湿脚印?”陈皓的眼睛眯了起来,“还有呢?”
“我……我昨天晚上鼓起勇气,偷偷地靠近了水缸,发现……发现缸壁上,竟然用炭条写满了字!”周小满的声音越来越低,似乎是被自己看到的东西吓到了。
“写了什么?”陈皓追问道。
“都是……都是《民议台记事册》第一章的内容。”周小满的声音颤抖着。
陈皓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接过周小满递过来的一块碎瓦片,上面果然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几个字:“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你确定是《记事册》的内容?”陈皓再次确认道。
“我确定!我偷偷地学过一点,不会错的!”周小满用力地点了点头。
陈皓沉默了。
他没有想到,识字运动竟然已经悄然渗透到了权力盲区。
有人在巡夜司的眼皮子底下,偷偷地学习文字,这简直就是在玩火!
“小满,你做得很好,接下来不要再靠近那里了,知道吗?”陈皓拍了拍周小满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一些。
“知道了,皓爷。”周小满点了点头,转身跑了出去。
陈皓回到房间,在桌前坐下,他拿起那块碎瓦片,仔细地端详着。
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像是利剑一般,刺痛着他的眼睛。
必须尽快查清楚这件事!
陈皓沉吟片刻,取出一包药粉,用油纸仔细地包好。
“来人!”他喊道。
柳三针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房间里。
她依旧是那副寡言冷面的样子,仿佛世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三针,你去办件事。”陈皓将药粉递给柳三针,“你扮作采药人,今晚去那座磨坊,想办法取一些水缸内壁的刮屑回来。”
“做什么?”柳三针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如果刮屑中含有碱灰和松烟,那就说明有人用简易的墨汁在缸壁上反复涂写练字。”陈皓解释道。
柳三针点了点头,接过药粉,转身离去,没有多说一句话。
夜幕再次降临,柳三针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磨坊附近。
她小心翼翼地避开巡夜司的巡逻队,翻墙进入磨坊。
磨坊里一片漆黑,只有几颗星星透过破败的屋顶,洒下点点微光。
柳三针借着微弱的光线,找到了水缸。
水缸里的水已经干涸,只留下一些泥泞的痕迹。
柳三针从怀中掏出一把小刀,轻轻地刮下一些缸壁上的刮屑,装入随身携带的药囊中。
整个过程,她都小心翼翼,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第二天,柳三针将样本带回义庄,经过仔细的化验,确定刮屑中含有碱灰和松烟,是土制墨汁的成分。
“果然如此。”陈皓的”
而且,从笔顺的生涩程度来看,这个人应该是一个初学者。
一个巡夜司内部的初学者……
陈皓的大脑飞速地运转着,他开始回忆起巡夜司里每一个人的面孔,试图找出那个可能偷偷练字的人。
他突然想到了胡一刀。
胡一刀曾经是赵九渊的徒弟,但因为某些原因,被迫效忠巡夜司。
他心怀正义,但却身不由己,内心一定充满了挣扎。
或许,他就是那个偷偷练字的人!
陈皓立刻唤来小李子,“你去城里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认识一个卖饼的老王头,他经常在打更歇脚的地方卖饼。”
小李子领命而去。
很快,小李子就找到了老王头。
老王头曾经在皓记酒馆赊过账,所以对小李子印象深刻。
“你告诉老王头,让他每天在打更歇脚的地方多备一些热汤饼,然后……悄悄地在碗底刻上一句话。”陈皓在小李子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小李子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义庄。
接下来的几天,老王头每天都在打更歇脚的地方卖饼,并且按照陈皓的吩咐,在碗底刻上了一句话:“你师父没死,他在等你认字。”
一连七天,胡一刀都没有任何反应。
就在陈皓以为自己的猜测错误的时候,第八天晚上,胡一刀突然出现在老王头的饼摊前。
他默默地买了一碗汤饼,然后端到一旁,慢慢地吃着。
吃完汤饼,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开,而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低着头,看不清脸上的表情,但是陈皓可以感觉到,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突然,他伸出手,轻轻地摩挲着碗底。
他的手指在碗底的刻痕上缓缓地移动,仿佛在感受着什么。
他的脸色开始变得苍白,眼睛里充满了震惊和痛苦。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老王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他转身离开了,脚步踉跄,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陈皓知道,他猜对了。
胡一刀,就是那个偷偷练字的人!
与此同时,在城隍庙前,徐瞎子依旧在摆摊测字。
他戴着一副黑色的墨镜,拄着一根竹杖,坐在一个小马扎上,看起来和普通的算命先生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徐瞎子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算命先生。
他曾经是前朝的文书吏,因为直言进谏,被皇帝剜去了双眼,从此隐居市井。
他的记忆力惊人,可以记住大量的文字和书籍,因此,即使他双目失明,也依然可以靠着给人测字为生。
这天深夜,一个蒙面人来到了徐瞎子的摊位前。
蒙面人递给徐瞎子一张揉皱的纸,声音低沉地说道:“先生,请帮我测个字。”
徐瞎子接过纸,用手指轻轻地抚摸着纸上的笔画。
“这是一个‘民’字。”徐瞎子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嘲讽,“一个被压在最底层的字。”
“请问先生,此字可活?”蒙面人的声音颤抖着。
徐瞎子冷笑一声,“这字千年压着,今儿裂了缝——能活,但得见血。”
“见血?”蒙面人的声音更加颤抖了。
“不错,见血才能活。”徐瞎子点了点头,“只有用鲜血才能浇灌出自由之花。”
“如果……如果我不识其他?”蒙面人犹豫着问道。
徐瞎子从怀中摸出半册残本《千字文》,塞入蒙面人的手中,“不识字的人,才是最该读书的人。”
蒙面人接过《千字文》,转身消失在黑暗中。
第二天,徐瞎子的摊位遭到了袭击。
几个黑衣人冲进摊位,将摊位上的东西砸得稀巴烂。
徐瞎子本人也不知所踪。
只留下了一根竹杖,孤零零地插在香炉中,顶端缠着半片锯齿竹叶。
喜欢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好大的胆子!竟然敢在本官眼皮子底下搞鬼!”
知县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都跳了起来。
“来人,立刻彻查粮仓来源!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吴师爷站在一旁,吓得魂不附体,他知道自己完了,彻底完了。
当夜,陈皓立于溪畔,见四片锯齿竹叶顺流而下……
夜幕如浓墨般泼洒,溪水潺潺,陈皓孑然而立。
四片锯齿竹叶,载着南塘村的命运,缓缓漂向下游。
他眼皮一跳,一片竹叶竟粘着半块烧焦的黄旗碎片,那焦黑的边缘,像极了人心底的恐惧。
他弯腰拾起,指尖触碰到那片粗糙的碎片,一股寒意瞬间窜遍全身。
并非来自这阴冷的溪水,而是身后!
数十步外,一座废弃的磨坊,死寂已久,此刻却幽幽亮起微光。
磨坊窗口,糊着破败的窗纸,一个模糊的剪影浮现其上。
那人缓缓抬起手臂,像是要书写什么。
陈皓眸光一凝,将竹叶收入怀中,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用只有自己和黑暗才能听到的声音,低声对暗处哨岗道:“通知各村,准备迎宾。”
说罢,他头也不回地转身离去,脚步沉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
风穿过林梢,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魔坊窗纸上的剪影突然扭曲起来,仿佛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挣扎。
旋即,灯光熄灭,一切重归黑暗。
只有一句飘散的呓语,随风而来,又迅速消散,隐约可闻:“……他们真的……能写字了……”
陈皓停下了脚步,攥紧了拳头,朝着磨坊的方向,啐了一口唾沫。
陈皓未动声色,转身返回义庄地窖。
地窖里,常年不见天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混杂着药材的苦涩气息,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孙铁嘴正佝偻着腰,对着一堆药材,仔细地分辨着。
听到脚步声,他抬起头,眯着眼睛,看到是陈皓,连忙起身。
“掌柜的,您回来了。”孙铁嘴的声音嘶哑,像是砂纸摩擦一般。
“铁嘴,帮我查件事。”陈皓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寒暄,“城外那座荒废的磨坊,帮我查清楚它的来历,越详细越好。”
孙铁嘴一愣,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磨坊?那地方荒废很久了,也没什么特别的啊。”
“照我说的做就是。”陈皓语气平静,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越快越好。”
孙铁嘴不再多问,点了点头,“好,我这就去办。”
陈皓在地窖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
那片烧焦的黄旗碎片,还有磨坊窗纸上的剪影,都让他感到一种不安。
他总觉得,有一张无形的网,正在慢慢地收紧,而他,就身处这张网的中心。
次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进义庄的时候,周小满就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
“皓爷!皓爷!有情况!”周小满的声音带着一丝稚嫩的兴奋,但更多的却是紧张。
陈皓放下手中的账本,抬头看向周小满,“说,什么情况?”
“那座磨坊……那座磨坊里有人!”周小满咽了口唾沫,继续说道,“我这几天晚上都偷偷地盯着,发现每到子时,就有一个黑影翻墙进去。而且……而且我还看到,院子里的水缸旁边,总会留下湿脚印!”
“湿脚印?”陈皓的眼睛眯了起来,“还有呢?”
“我……我昨天晚上鼓起勇气,偷偷地靠近了水缸,发现……发现缸壁上,竟然用炭条写满了字!”周小满的声音越来越低,似乎是被自己看到的东西吓到了。
“写了什么?”陈皓追问道。
“都是……都是《民议台记事册》第一章的内容。”周小满的声音颤抖着。
陈皓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接过周小满递过来的一块碎瓦片,上面果然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几个字:“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你确定是《记事册》的内容?”陈皓再次确认道。
“我确定!我偷偷地学过一点,不会错的!”周小满用力地点了点头。
陈皓沉默了。
他没有想到,识字运动竟然已经悄然渗透到了权力盲区。
有人在巡夜司的眼皮子底下,偷偷地学习文字,这简直就是在玩火!
“小满,你做得很好,接下来不要再靠近那里了,知道吗?”陈皓拍了拍周小满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一些。
“知道了,皓爷。”周小满点了点头,转身跑了出去。
陈皓回到房间,在桌前坐下,他拿起那块碎瓦片,仔细地端详着。
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像是利剑一般,刺痛着他的眼睛。
必须尽快查清楚这件事!
陈皓沉吟片刻,取出一包药粉,用油纸仔细地包好。
“来人!”他喊道。
柳三针的身影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房间里。
她依旧是那副寡言冷面的样子,仿佛世间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三针,你去办件事。”陈皓将药粉递给柳三针,“你扮作采药人,今晚去那座磨坊,想办法取一些水缸内壁的刮屑回来。”
“做什么?”柳三针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
“如果刮屑中含有碱灰和松烟,那就说明有人用简易的墨汁在缸壁上反复涂写练字。”陈皓解释道。
柳三针点了点头,接过药粉,转身离去,没有多说一句话。
夜幕再次降临,柳三针的身影如同鬼魅一般,出现在磨坊附近。
她小心翼翼地避开巡夜司的巡逻队,翻墙进入磨坊。
磨坊里一片漆黑,只有几颗星星透过破败的屋顶,洒下点点微光。
柳三针借着微弱的光线,找到了水缸。
水缸里的水已经干涸,只留下一些泥泞的痕迹。
柳三针从怀中掏出一把小刀,轻轻地刮下一些缸壁上的刮屑,装入随身携带的药囊中。
整个过程,她都小心翼翼,没有发出一丝声响。
第二天,柳三针将样本带回义庄,经过仔细的化验,确定刮屑中含有碱灰和松烟,是土制墨汁的成分。
“果然如此。”陈皓的”
而且,从笔顺的生涩程度来看,这个人应该是一个初学者。
一个巡夜司内部的初学者……
陈皓的大脑飞速地运转着,他开始回忆起巡夜司里每一个人的面孔,试图找出那个可能偷偷练字的人。
他突然想到了胡一刀。
胡一刀曾经是赵九渊的徒弟,但因为某些原因,被迫效忠巡夜司。
他心怀正义,但却身不由己,内心一定充满了挣扎。
或许,他就是那个偷偷练字的人!
陈皓立刻唤来小李子,“你去城里打听一下,看看有没有人认识一个卖饼的老王头,他经常在打更歇脚的地方卖饼。”
小李子领命而去。
很快,小李子就找到了老王头。
老王头曾经在皓记酒馆赊过账,所以对小李子印象深刻。
“你告诉老王头,让他每天在打更歇脚的地方多备一些热汤饼,然后……悄悄地在碗底刻上一句话。”陈皓在小李子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小李子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义庄。
接下来的几天,老王头每天都在打更歇脚的地方卖饼,并且按照陈皓的吩咐,在碗底刻上了一句话:“你师父没死,他在等你认字。”
一连七天,胡一刀都没有任何反应。
就在陈皓以为自己的猜测错误的时候,第八天晚上,胡一刀突然出现在老王头的饼摊前。
他默默地买了一碗汤饼,然后端到一旁,慢慢地吃着。
吃完汤饼,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离开,而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他低着头,看不清脸上的表情,但是陈皓可以感觉到,他的身体在微微颤抖。
突然,他伸出手,轻轻地摩挲着碗底。
他的手指在碗底的刻痕上缓缓地移动,仿佛在感受着什么。
他的脸色开始变得苍白,眼睛里充满了震惊和痛苦。
他猛地抬起头,看向老王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说。
他转身离开了,脚步踉跄,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陈皓知道,他猜对了。
胡一刀,就是那个偷偷练字的人!
与此同时,在城隍庙前,徐瞎子依旧在摆摊测字。
他戴着一副黑色的墨镜,拄着一根竹杖,坐在一个小马扎上,看起来和普通的算命先生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徐瞎子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算命先生。
他曾经是前朝的文书吏,因为直言进谏,被皇帝剜去了双眼,从此隐居市井。
他的记忆力惊人,可以记住大量的文字和书籍,因此,即使他双目失明,也依然可以靠着给人测字为生。
这天深夜,一个蒙面人来到了徐瞎子的摊位前。
蒙面人递给徐瞎子一张揉皱的纸,声音低沉地说道:“先生,请帮我测个字。”
徐瞎子接过纸,用手指轻轻地抚摸着纸上的笔画。
“这是一个‘民’字。”徐瞎子的声音沙哑,带着一丝嘲讽,“一个被压在最底层的字。”
“请问先生,此字可活?”蒙面人的声音颤抖着。
徐瞎子冷笑一声,“这字千年压着,今儿裂了缝——能活,但得见血。”
“见血?”蒙面人的声音更加颤抖了。
“不错,见血才能活。”徐瞎子点了点头,“只有用鲜血才能浇灌出自由之花。”
“如果……如果我不识其他?”蒙面人犹豫着问道。
徐瞎子从怀中摸出半册残本《千字文》,塞入蒙面人的手中,“不识字的人,才是最该读书的人。”
蒙面人接过《千字文》,转身消失在黑暗中。
第二天,徐瞎子的摊位遭到了袭击。
几个黑衣人冲进摊位,将摊位上的东西砸得稀巴烂。
徐瞎子本人也不知所踪。
只留下了一根竹杖,孤零零地插在香炉中,顶端缠着半片锯齿竹叶。
喜欢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