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活着的人才该怕-《悍女麴凰驭龙婿》

  子时的风,裹着边关的雪,吹过雁门残破的城楼。

  火光在寒夜里跳动,映照出一片肃穆之地——百余名衣衫褴褛的遗属跪伏于地,手中捧着亲人的旧甲、断刀、半幅战旗。

  他们的目光,全都落在那道玄衣身影之上。

  麴云凰立于祭台中央,手中捧着一卷泛黄名册,指尖微颤,不是因寒,而是因恨。

  这册子,是牛俊逸从稽文案尘封十年的边军调令中扒出来的。

  三批将士名册被暗中调换,百余名忠良之后,无一例外皆被标注为“逃卒”“叛逆”,打入幽冥阁魂册,永世不得追谥。

  而签批之人,赫然是当朝权臣柳元衡。

  “父亲……”她低声呢喃,目光扫过台下一张张苍老的脸,“您说,活着的人不该怕鬼,该怕的是造鬼的人。”

  她缓缓展开名册,声音清越如刃,划破夜空:“第一人,林昭,雁门戍卒,守城战死,尸骨无存——却被记为‘临阵脱逃,株连九族’!”

  台下老妇猛然抬头,嘶声哭喊:“我儿没逃!他死在城墙上!手里还攥着敌将的喉管!”

  “第二人,赵承业,镇北军副将,率部断后,全军覆没——记为‘勾结外敌,叛国伏诛’!”

  一名少年扑倒在地,咬破手指,在雪地上写下“父清”二字,血染白雪。

  一个名字,一段冤魂;一声宣读,万众悲鸣。

  麴云凰继续念着,每一个字都像刀,剜开陈年旧伤。

  她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雷,砸在每一个遗属心头,也砸向千里之外那座金碧辉煌却藏污纳垢的府邸。

  当最后一名将士的名字落下,她将名册投入火盆。

  火焰腾起三丈高,卷着纸灰飞向夜空,宛如百只归魂之蝶,盘旋不去。

  “爹,”她望着火光,声音轻得只有风听见,“您说过,忠骨不灭,军魂不散。今日,他们回来了。”

  百人齐叩首,齐声高呼:“麴将军未死!麴家军魂犹在!”

  声浪如潮,震得雁门关城墙簌簌落雪,连北疆的狼群都在远处停下脚步,仰天长嚎。

  消息三日传入京城。

  朝野震动。

  百姓街头巷议:“原来幽冥点名,是柳相在杀忠良?”“麴家不是叛臣,是被陷害的!”“那夜笛声,怕是冤魂索命!”

  柳府。

  柳元衡摔了第三个茶盏。

  “查!给我查是谁走漏风声!”他双目赤红,额角青筋暴起,“谁敢动魂册,我让他全家陪葬!”

  心腹跪地颤抖:“大人……京外已有流言,说麴云凰手握铁证,要掀翻幽冥阁……韩烈在城外设伏,三批死士,无一生还。”

  “什么?!”他猛地掐住对方脖颈,“牛俊逸呢?他不是一直按兵不动?”

  “太子府……昨夜放走一名活口。”

  “放走?!”柳元衡松手,踉跄后退,“他故意的……他就是要我看见……看见什么?”

  心腹趴在地上,声音发抖:“那活口带回一句话——‘名单不会停,直到你亲笔写下自己的名字。’”

  室内死寂。

  柳元衡缓缓抬头,望向梁上悬挂的祖训匾额:“忠勤体国”。

  可此刻,那四个字在他眼中竟扭曲如蛇,缠上脖颈,勒得他喘不过气。

  当夜,他第三次惊醒。

  床前空无一人,可冷意刺骨。

  他瞪着帐顶,耳边忽然响起极轻极缓的一声——

  “柳元衡……到未?”

  声音模糊,却清晰,仿佛从地底渗出,顺着床板爬上来。

  他猛地坐起,拔剑四顾,庭院寂静,月光如霜。

  “幻觉……是幻觉……”他喃喃自语,冷汗浸透里衣。

  可第二夜,声音又来了。

  第三夜,更近了。

  他冲到书房,命人加派守卫,贴身佩剑不离手。

  可当子时钟响,整条街巷忽然嗡鸣——

  墙缝、地砖、窗棂……无数细小的铜管埋于巷道之下,悄然共振。

  一道低频音波自暗处升起,如百人齐诵,如万魂低语,层层叠叠,直钻脑髓——

  “柳元衡……到未?柳元衡……到未?柳元衡……到未?”

  府中仆婢接连惊厥,有人抱着头尖叫:“墙上!墙上全是名字!在动!在爬!”

  其妻冲进内室,双目失焦:“相爷,你背后……有血字……写着‘偿命’……”

  柳元衡一剑劈向墙壁,朱砂般的字迹赫然浮现,又随风散去。

  他疯了一般砸毁书房,笔架、书案、砚台,尽数碎裂。

  可那声音,如影随形,深入骨髓。

  是人。

  是那个他以为早已斩草除根的麴家女。

  是那个笑得温润如玉、却步步为营的牛俊逸。

  他开始整夜不眠,坐在灯下,盯着房梁,仿佛下一刻就会有人从上面垂下绳索,点他的名。

  而此刻,城南祠堂。

  麴云凰倚着门框,脸色苍白如纸,唇角却扬起一丝冷笑。

  灵犀诀的反噬已深入经脉,每一次施术,都像有无数细针在体内穿刺。

  她袖中血线未干,指尖微颤,却仍握紧了那把古琴。

  牛俊逸走来,递上一方素帕,声音低沉:“够了,他们已听见。”

  她没接,只望着远处柳府方向,轻道:“不够。他还没怕到,不敢闭眼。”

  牛俊逸沉默片刻,忽然道:“皇帝……召我入宫。”

  她眸光一动。

  “问的,正是幽冥旧案。”

  风停了。

  雪也停了。

  仿佛整个京城,都在等那一句话。

  而她只是轻轻拨动琴弦,余音袅袅,如钩,如刃,如命。

  【第314章】焚名诏

  圣旨降下的那一日,天光未明。

  紫宸殿前,金甲禁卫列阵如铁,内侍捧旨而出,朱漆卷轴在晨光中泛着冷艳的血色。

  宣读声铿锵入耳:“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太师柳元衡即日起闭门修撰《幽冥案始末》,录十年冤籍名录,七日内呈于太庙之前,焚册祭天,以正朝纲——钦此。”

  话音落时,一道惊雷劈开云层,震得皇城屋瓦轻颤。

  百官立于丹墀之下,无人敢言。

  有人垂首,有人偷觑,更有几位老臣眼眶发红,指尖微抖。

  那“幽冥案”三字,十年来如毒瘤深埋朝堂,谁都不敢触碰,如今竟由皇帝亲口点出,还命主谋者自书罪状——这是要他亲手剥皮见骨!

  而站在文官之首的柳元衡,早已面如死灰。

  他接旨的手抖得几乎托不住玉圭,喉头一甜,猛然喷出一口血来,染红了胸前补服上的仙鹤纹。

  群臣哗然退避,唯有牛俊逸立于阶下,衣袖微动,眸光如渊。

  御书房内,龙椅之上的帝王目光深不见底:“牛卿,若此事属实,当如何处之?”

  满殿寂静,连香炉青烟都凝滞不动。

  牛俊逸缓步上前,袍角拂过金砖,声音不疾不徐,却字字如钉入骨:“请陛下赐柳元衡‘自清’之机——命其亲审幽冥旧案,录全部名录于太庙前焚之。若他敢应,便是认罪;若不应,便是心虚。天下人自会明白,何为忠魂,何为奸佞。”

  帝王沉默良久,终于轻叹:“你这是要他当众剥皮啊……”

  “臣只是,请他面对自己造的鬼。”牛俊逸抬眸,目光澄澈如雪,“活着的人,不该怕死人,该怕的是——死人记得他们。”

  此刻,柳府已乱作一团。

  药炉翻倒,婢女惊哭,大夫跪地摇头:“相爷肝脉尽裂,已是内焚之症!”可柳元衡仍挣扎起身,嘶声下令:“笔墨……拿笔墨来!我要写……我要写……”

  可他提笔的手抖得写不成字,墨滴落在纸上,宛如血痕。

  那名录一旦落笔,便是铁证;不写,便是默认。

  进退皆死,万劫不复。

  而更让他夜不能寐的,是那三声“柳元衡……到未?”至今仍在耳畔回响。

  不是鬼,是人。

  是那个女人的琴,那个男人的局。

  三日后,柳元衡勉强上朝。

  他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朝服宽大得像挂在枯骨上。

  当他在殿中颤声请辞时,皇帝却淡淡道:“卿劳苦功高,岂能因流言去位?安心着书,朕等你一个清白。”

  清白?

  他想笑,却只咳出一口黑血。

  退朝钟响,百官鱼贯而出。

  牛俊逸立于玉阶尽头,望着那佝偻背影渐行渐远,终是轻声道:“他写不完的——真正能写完这份名录的,只有你父亲的亡魂。”

  风穿廊而过,吹起他半幅袖角。

  不远处,麴云凰倚在朱红廊柱旁,玄衣如夜,手中紧握那把灵犀琴。

  她听着那句“亡魂”,指尖微微一颤。

  那名录上的每一个名字,都是他未闭的眼,未冷的血。

  她闭了闭眼,耳边仿佛又响起边关雪夜里百人齐呼:“麴将军未死!麴家军魂犹在!”

  可此刻,她只觉胸口闷痛,一股寒气自丹田逆冲而上,似有千针万刺在经脉中穿行。

  她不动声色地压下翻涌气血,却察觉内息滞涩如铅,运转不畅。

  灵犀幻音诀的反噬,正在悄然侵蚀她的根基。

  可她不能倒。

  名单还未清,仇未偿尽,父亲的冤名尚刻在幽冥阁的黑册上。

  她抬头望天,雪又落了下来,无声无息,覆盖宫墙,也覆盖人心。

  而在皇宫最深处,守阁老太监打着哈欠推开尘封铁门,点亮幽冥簿前的长明灯。

  那册子共三页,首页空白,第三页也无字。

  可就在他转身刹那——

  第二页上,墨迹缓缓浮现,如血渗纸,一笔一划,凝成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