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四天,牢也难得放了假。伙房里的伙食明显上了档次,油星子多了,荤腥也见的勤了,连每次放风的时辰都比往常拉长了不少。
这阵子清闲日子,对常年被规矩框着的服刑人员来说格外珍贵。有人杀一群俩一伙凑在一块儿,唾沫横飞地侃大山,从街头轶闻吹到江湖往事,嗓门一个比一个亮,也有性子静些的,到了墙角晒太阳,眼神飘向铁窗外头,嘴里念念叨叨的盘算着出狱后要做的事——有的想先喝顿大酒,有的惦记着家里的娃,还有的攥着拳头,说出去一定要好好过日子。
整个牢房少了些往日的紧绷,多了点松快气儿,却又透着股子对自由的盼头。
李阳和宋安并肩靠在墙角,暖融融的太阳晒得人骨头都松了。李阳先开了口:‘’宋叔,你出去之后,是打算换个营子,还是接着干瓦工?‘’
宋安重重叹了口气,眼角里的皱纹堆的更深:‘’我可没法跟你比,家里有那么大摊子事。我出去都六十多岁了,在爬高上低干瓦工,这身骨头恐怕熬不住。走一步看一步吧,能有口饭吃就行。‘’
‘’要不这样,‘’李阳往前凑了凑,‘’你出去后到我那去?我那果园正缺人手,活也不算重。你家离我果园也就几十公里,来回也方便。‘’
宋安眼里闪过一丝光亮,显然是动了心,却还是含糊着:‘’再说吧,先盼着能出去再说。‘’他飞快扫了眼四周,见其他狱友都凑在远处闲谈,才压低声音凑近李阳:‘’跟你说句实在的,那洪建你可得当心。那人狠的没边,我听人说,连十几岁的孩子都下得去手。在这儿,能不招惹就千万别招惹他。
李阳点了点头,嘴角扯出一抹苦笑:‘’宋叔,我明白。我还盼着能早点出去见着太阳呢。犯不着跟他硬碰硬。
四天的假期像指间沙,一晃就没了。李阳和狱友们刚吃完早饭,就被管教领着往缝纫车间走。铁门上的锁‘’咔哒‘’开了,机器的嗡鸣混着布料的气味扑面而来,熟悉的压抑感又缠上了心头。
‘’都过来,说个事儿。‘’管教站在车间中央,手里举着件深蓝色夹克衫,声音透过空气压在每个人耳朵里。众人立刻停下脚步,规规矩矩围成一圈。
‘’从今天起,咱们车间改做这个。‘’他把夹克衫抖了抖,布料挺括,,领口和袖口都带着细密的明线,‘’跟以前不一样了,这次得自己裁、自己缝,从头到尾一人包到底。‘’
底下有人低低‘’哦‘’了一声,李阳心里也‘’咯噔‘’一下子——以前只负责缝,现在连裁剪都得自己来,这活显然更费神了。
管教的目光扫过一张张脸,脸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我知道任务不轻,但既然交给咱们车间,就得干好。还是每人每天二十件,‘’他顿了顿,指节敲了敲手里的样品,‘’但有一条,质量必须卡死。针角有匀,线要绷直,不许有半点跑针、跳线,更别想糊弄事。谁出了岔子,自己掂量后果。‘’
说着,他朝旁边的桌子抬了抬下巴:‘’样品在哪,每人拿一件照子来。先裁料,再拼接,步骤都记牢了。‘’
话音刚落,众人便排着队上前拿样品。李阳接过夹克时,指尖触到布料上整齐的纹路,心里暗暗发紧——这夹克比之前的工作服多了翻领、口袋和拉链,光是裁剪的线条就复杂不少,更别说还要保证二十件的数量。他捏着样品翻来覆去看了看,针角密得像尺子量过一般,看来这往后的日子,怕是要更熬人了。
李阳抱着布匹和样品回到工作台,把布料在案子上铺开。深蓝色的布面平展展摊着,他是捏着样品翻来覆去比量,看上面的翻领、口袋、袖口,一时竟不知该从哪下剪子,手心微微冒了汗。
抬眼时,见旁边的宋安也站在案子前发愣,手里的石笔悬在布上没动,再扫一眼车间,不少人都跟他俩一样儿,对了,布匹直皱眉,只有零星几个手脚麻利的已经‘’咔嚓‘’剪了起来,布料撕裂的声响在车间里格外清晰。
李阳咬了咬嘴唇——干看着也不是办法,总不能第一天就拖后腿。他深吸口气,从样品袋里抽出裁剪纸样,摊在布上一点点对齐。三角尺压在布面,石笔顺着尺边滑下去,一道笔直的白线出现在布上。划着划着,指尖的触感、线条的角度,忽然让他心头一动:这丈量、规划的路数,竟和当年规划西沟村时画规划图时有些像!那时拿着皮尺量地块、用铅笔勾轮廓,不也是这样一笔一划算着尺寸、对着图纸找位置吗?
念头一闪,先前的慌乱散了大半,信心陡然涨了起来。石笔在布上移动更快了,肩线、腰线、袖口弧度,一条条线很快连成型。剪刀‘’咔嚓‘’切入布料,随着手臂起落,多余的边角簌簌落下,第一件夹克的裁片很快在案子上铺开,棱是棱,角是角,竟比样品差不了多少。
他立刻搬过缝纫机,踩着踏板,‘’嗒嗒嗒‘’的机声里,裁片在指尖翻飞。缝袖、装袖、上拉链,手指被针扎了也顾不上揉。眼里只盯着针脚走的匀不匀。不半个多小时,一件挺括的深蓝色夹克就摆在了案子上。翻领平整,拉链拉的顺滑,袖口的明线都走的整整齐齐。李阳看着自己的活,心里松快了些——看来这新活计,也不是那么难扛。
他扭过头瞥了眼身旁的宋安,对方已经裁好一块夹克布料,正垂首用缝纫机细细拼接。机针起落间透着股沉稳。目光扫过车间,却见不少人仍愣在原地,手捏着剪刀和布料,眉头紧锁,显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唯有那几个手脚素来麻利的,还在案前低头裁剪,时不时停下来,举起尺子反复比量、推敲,动作里带着几分谨慎。
见众人连一件成品都尚未做出,李阳心里那点儿底气顿时鼓胀起来,连带着指尖都添了几分力道。他索性将剩下的十九块布料一股脑全摊在案子上,抚平褶皱,打算一气呵成,裁剪完再拼接。石笔与三角尺再度落定,在布料上划过的线条又快又准,笔锋转折间毫无滞涩,仿佛带着某种韵律,剪又‘’咔嚓‘’开合,剪开的布边齐整利落,动作行云流水,看得人目不暇接。
离他最近的几个狱友,先前就瞥见他那件做好的夹克——针脚细密,版型周正,竟与样品分毫不差,此刻更是按捺不住,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的围了上来。他们屏着呼吸,目光紧紧追随着李阳笔下的线条、剪刃下的动作,眼底里藏不住的惊讶与佩服在车间沉闷的空气里悄悄漾开。
没多大一会儿,李阳已经将这十九套夹克衫的布料悉数裁剪完毕,裁片码的整整齐齐。他直了直腰,正要转身去开缝纫机,准备拼接,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带着怯意的呼喊:‘’李哥,你……你能不能把裁剪的过程再慢慢给我们演示一遍?‘’
李阳回头,见说话的是郑云峰。这小子今年刚十几,是因为打架斗殴进来的,也是整个监区里年纪最小的一个,此刻正攥着一角,眼里满是恳切,又帮忙补充道:‘’刚才你的动作太快了,我们实在没看清,好多地方都没弄懂……‘’
李阳心里一动,没半分犹豫,转身从旁边宋安的案子上,对方那十九块还没动过的布料全抱过来,自己案上重新铺开。
李阳抬手将岸上的布料捋的平平整整,指尖按住布边最边缘,沉声开口:裁剪第一道,先定衣长,。你们看这布的纹路,经纬线得对齐案子边缘的刻度,斜了半分,裁出来的衣服就会歪肩。‘’
说着,他将三角尺的直角边贴紧布料,底边,另一条边顺着纵向刻度往上滑,停在‘’七十八厘米‘’的刻线处,石笔在尺边顿了顿:‘’夹克衣长从后颈中缝到下摆是七十八厘米,这里要划一条直线,记住,笔尖要贴死尺子,用力均匀,线歪了,裁出来的一片就对不上。‘’他缓缓拖着石笔,一道笔直的白痕在布面上浮现,‘’这道是下摆线,决定衣服长短,马虎不得。‘’
放下三角尺,他换了把长直尺,一端对齐刚才划的下摆线左端,另一端斜上量到四十八厘米‘’:这是前襟斜线,下摆左端点往上四十八厘米,是前领口的位置。你们看,斜线角度要卡准,大了显垮,小了,穿起来勒脖子。‘’石笔沿着直尺走了一道,他故意放慢速度,让围在旁边的人看清笔尖如何贴紧尺边,‘’划的时候要屏住气,手别抖,线要像拉弦一样直。‘’
接着他翻出软尺,布料中间量出胸围的一半——五十六厘米,做了个标记:‘’胸围得按样品的尺寸放三厘米松量,不然穿不上。从这标记点往上划竖线,到刚才定的衣长线为止,这是前边的侧缝线。‘’他边说边用三角尺校准直角,‘’侧缝必须垂直于下摆线,差一丝,左右片就不对称,拼起来会拧巴。‘’
划完前片轮廓,他又拿起剪刀:‘’剪的时候剪,剪刀要跟布面垂直,不能歪着剪,不然布边会毛糙。从下摆线开始,顺着划好的线走,手腕用力要匀,听见‘’咔嚓‘’声均匀,就说明剪得齐。‘’他演示着剪了一小段,特意停下来让众人看剪口,‘’看见没?布边平平整整,没抽丝,这才对。‘’
郑云峰在旁边跟着比划,忍不住问:‘’李哥,袖口的弧度怎么滑才不皱呢?‘’李阳指着一块布料:‘’袖子要先定袖长,从肩点到袖口六十厘米,然后量袖肥,比胳膊粗五厘米就行。弧度这里,从袖肥线端点往下二十厘米处往里凹一厘米,再顺着划道袖口,这样弯度刚好,穿起来不卡胳膊。‘’他用石笔慢慢画出弧线,‘’弧线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就跟咱们胳膊弯的弧度差不多,多练几次就有数了。‘’
他一边演示,一边每个步骤拆解开,从定尺寸,划线条,到裁剪的角度、力度,连石笔该握多紧、剪刀怎么发力都细细讲了,生怕有人没听懂。围在旁边的人都屏着气看,时不时点点头,先前的慌乱渐渐被专注取代,连车间里的缝纫机上似乎都轻了些。
此刻的李阳,眉宇间透着股说不出的专注,手里的石笔仿佛成了咱最称手的画笔,一举一动都带着股笃定的气场,倒真像个沉浸在创作里的服装设计师。
他低头看着案子上的布料,指尖划过刚划好的线条,忽然想起当年在西沟村画规划图的日子——那时,趴在村委会的旧木桌上,铅笔勾着梯田的轮廓,算着水渠的坡度,一笔一划都得贴着等高线来,差一分,水就引不到地头,如今的石笔沿着三角尺走,定衣长,划侧缝,道理竟也相通,不过是把山梁换成了肩线,把田埂变成了下摆,都得讲究个顺字,顺了肌理,才不拧巴。
当年规划村里停车场时,得留够转身的余地,不能太局促,如今划衣服的胸围,也得算着松量,多一分显垮,少一分憋屈。连那剪刀裁布的力道,都让他想起劈开山道时握镐的分寸,既要干净利落,又不能矢了准头,不然要么裁歪了布,要么劈错了岩。
这些念头在心里一转,那些零散的经验,忽然就穿成了线。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对众人笑了笑,眼里闪着亮光。其实裁衣服跟盖房子、规划村子一个理儿。你看这肩线,像村口那道梁,得正,不然整个村子的朝向都歪。这侧缝呢?,就好比院里的墙根,得直,不然房子会塌。就连袖子的弧度,都跟后山那条绕村的路似的,得顺着地势走,太陡了不行,太缓了,也不对,得刚好贴服着‘人’这个‘地形’。
他这么一说,围在旁边的人都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般点头。郑云峰挠挠头:‘’李哥,你这么说,我好像懂了!就跟走路得顺道似的,裁布也得顺着他该有的样子来?‘’
李阳笑着点头,手里的剪刀‘’咔嚓‘’裁了一段,齐整的像用尺子量过的田埂,就是这个理,当年我画西沟村的图纸,哪条路通到哪块地,哪片坡适合种果树,都得顺着山势来。现在裁衣服,哪条线该直,哪处该弯,也得顺着身子骨的尺寸走。把住了这个‘’顺‘’字,裁出来的衣服自然周正,就像我当年规划好的村子,住着踏实,看着也舒坦。
话音落时,他手里的石笔又落了下去,线条比刚才更流畅几分。那些从土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规划经验,于此刻指尖捻熟的裁剪技巧,竟在他心里融成了一股奇妙的力道,一笔都透露着股源于生活的通透,即实在又鲜活。
这阵子清闲日子,对常年被规矩框着的服刑人员来说格外珍贵。有人杀一群俩一伙凑在一块儿,唾沫横飞地侃大山,从街头轶闻吹到江湖往事,嗓门一个比一个亮,也有性子静些的,到了墙角晒太阳,眼神飘向铁窗外头,嘴里念念叨叨的盘算着出狱后要做的事——有的想先喝顿大酒,有的惦记着家里的娃,还有的攥着拳头,说出去一定要好好过日子。
整个牢房少了些往日的紧绷,多了点松快气儿,却又透着股子对自由的盼头。
李阳和宋安并肩靠在墙角,暖融融的太阳晒得人骨头都松了。李阳先开了口:‘’宋叔,你出去之后,是打算换个营子,还是接着干瓦工?‘’
宋安重重叹了口气,眼角里的皱纹堆的更深:‘’我可没法跟你比,家里有那么大摊子事。我出去都六十多岁了,在爬高上低干瓦工,这身骨头恐怕熬不住。走一步看一步吧,能有口饭吃就行。‘’
‘’要不这样,‘’李阳往前凑了凑,‘’你出去后到我那去?我那果园正缺人手,活也不算重。你家离我果园也就几十公里,来回也方便。‘’
宋安眼里闪过一丝光亮,显然是动了心,却还是含糊着:‘’再说吧,先盼着能出去再说。‘’他飞快扫了眼四周,见其他狱友都凑在远处闲谈,才压低声音凑近李阳:‘’跟你说句实在的,那洪建你可得当心。那人狠的没边,我听人说,连十几岁的孩子都下得去手。在这儿,能不招惹就千万别招惹他。
李阳点了点头,嘴角扯出一抹苦笑:‘’宋叔,我明白。我还盼着能早点出去见着太阳呢。犯不着跟他硬碰硬。
四天的假期像指间沙,一晃就没了。李阳和狱友们刚吃完早饭,就被管教领着往缝纫车间走。铁门上的锁‘’咔哒‘’开了,机器的嗡鸣混着布料的气味扑面而来,熟悉的压抑感又缠上了心头。
‘’都过来,说个事儿。‘’管教站在车间中央,手里举着件深蓝色夹克衫,声音透过空气压在每个人耳朵里。众人立刻停下脚步,规规矩矩围成一圈。
‘’从今天起,咱们车间改做这个。‘’他把夹克衫抖了抖,布料挺括,,领口和袖口都带着细密的明线,‘’跟以前不一样了,这次得自己裁、自己缝,从头到尾一人包到底。‘’
底下有人低低‘’哦‘’了一声,李阳心里也‘’咯噔‘’一下子——以前只负责缝,现在连裁剪都得自己来,这活显然更费神了。
管教的目光扫过一张张脸,脸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我知道任务不轻,但既然交给咱们车间,就得干好。还是每人每天二十件,‘’他顿了顿,指节敲了敲手里的样品,‘’但有一条,质量必须卡死。针角有匀,线要绷直,不许有半点跑针、跳线,更别想糊弄事。谁出了岔子,自己掂量后果。‘’
说着,他朝旁边的桌子抬了抬下巴:‘’样品在哪,每人拿一件照子来。先裁料,再拼接,步骤都记牢了。‘’
话音刚落,众人便排着队上前拿样品。李阳接过夹克时,指尖触到布料上整齐的纹路,心里暗暗发紧——这夹克比之前的工作服多了翻领、口袋和拉链,光是裁剪的线条就复杂不少,更别说还要保证二十件的数量。他捏着样品翻来覆去看了看,针角密得像尺子量过一般,看来这往后的日子,怕是要更熬人了。
李阳抱着布匹和样品回到工作台,把布料在案子上铺开。深蓝色的布面平展展摊着,他是捏着样品翻来覆去比量,看上面的翻领、口袋、袖口,一时竟不知该从哪下剪子,手心微微冒了汗。
抬眼时,见旁边的宋安也站在案子前发愣,手里的石笔悬在布上没动,再扫一眼车间,不少人都跟他俩一样儿,对了,布匹直皱眉,只有零星几个手脚麻利的已经‘’咔嚓‘’剪了起来,布料撕裂的声响在车间里格外清晰。
李阳咬了咬嘴唇——干看着也不是办法,总不能第一天就拖后腿。他深吸口气,从样品袋里抽出裁剪纸样,摊在布上一点点对齐。三角尺压在布面,石笔顺着尺边滑下去,一道笔直的白线出现在布上。划着划着,指尖的触感、线条的角度,忽然让他心头一动:这丈量、规划的路数,竟和当年规划西沟村时画规划图时有些像!那时拿着皮尺量地块、用铅笔勾轮廓,不也是这样一笔一划算着尺寸、对着图纸找位置吗?
念头一闪,先前的慌乱散了大半,信心陡然涨了起来。石笔在布上移动更快了,肩线、腰线、袖口弧度,一条条线很快连成型。剪刀‘’咔嚓‘’切入布料,随着手臂起落,多余的边角簌簌落下,第一件夹克的裁片很快在案子上铺开,棱是棱,角是角,竟比样品差不了多少。
他立刻搬过缝纫机,踩着踏板,‘’嗒嗒嗒‘’的机声里,裁片在指尖翻飞。缝袖、装袖、上拉链,手指被针扎了也顾不上揉。眼里只盯着针脚走的匀不匀。不半个多小时,一件挺括的深蓝色夹克就摆在了案子上。翻领平整,拉链拉的顺滑,袖口的明线都走的整整齐齐。李阳看着自己的活,心里松快了些——看来这新活计,也不是那么难扛。
他扭过头瞥了眼身旁的宋安,对方已经裁好一块夹克布料,正垂首用缝纫机细细拼接。机针起落间透着股沉稳。目光扫过车间,却见不少人仍愣在原地,手捏着剪刀和布料,眉头紧锁,显然不知该从何处下手。唯有那几个手脚素来麻利的,还在案前低头裁剪,时不时停下来,举起尺子反复比量、推敲,动作里带着几分谨慎。
见众人连一件成品都尚未做出,李阳心里那点儿底气顿时鼓胀起来,连带着指尖都添了几分力道。他索性将剩下的十九块布料一股脑全摊在案子上,抚平褶皱,打算一气呵成,裁剪完再拼接。石笔与三角尺再度落定,在布料上划过的线条又快又准,笔锋转折间毫无滞涩,仿佛带着某种韵律,剪又‘’咔嚓‘’开合,剪开的布边齐整利落,动作行云流水,看得人目不暇接。
离他最近的几个狱友,先前就瞥见他那件做好的夹克——针脚细密,版型周正,竟与样品分毫不差,此刻更是按捺不住,纷纷放下手里的活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约而同的围了上来。他们屏着呼吸,目光紧紧追随着李阳笔下的线条、剪刃下的动作,眼底里藏不住的惊讶与佩服在车间沉闷的空气里悄悄漾开。
没多大一会儿,李阳已经将这十九套夹克衫的布料悉数裁剪完毕,裁片码的整整齐齐。他直了直腰,正要转身去开缝纫机,准备拼接,忽然身后传来一声带着怯意的呼喊:‘’李哥,你……你能不能把裁剪的过程再慢慢给我们演示一遍?‘’
李阳回头,见说话的是郑云峰。这小子今年刚十几,是因为打架斗殴进来的,也是整个监区里年纪最小的一个,此刻正攥着一角,眼里满是恳切,又帮忙补充道:‘’刚才你的动作太快了,我们实在没看清,好多地方都没弄懂……‘’
李阳心里一动,没半分犹豫,转身从旁边宋安的案子上,对方那十九块还没动过的布料全抱过来,自己案上重新铺开。
李阳抬手将岸上的布料捋的平平整整,指尖按住布边最边缘,沉声开口:裁剪第一道,先定衣长,。你们看这布的纹路,经纬线得对齐案子边缘的刻度,斜了半分,裁出来的衣服就会歪肩。‘’
说着,他将三角尺的直角边贴紧布料,底边,另一条边顺着纵向刻度往上滑,停在‘’七十八厘米‘’的刻线处,石笔在尺边顿了顿:‘’夹克衣长从后颈中缝到下摆是七十八厘米,这里要划一条直线,记住,笔尖要贴死尺子,用力均匀,线歪了,裁出来的一片就对不上。‘’他缓缓拖着石笔,一道笔直的白痕在布面上浮现,‘’这道是下摆线,决定衣服长短,马虎不得。‘’
放下三角尺,他换了把长直尺,一端对齐刚才划的下摆线左端,另一端斜上量到四十八厘米‘’:这是前襟斜线,下摆左端点往上四十八厘米,是前领口的位置。你们看,斜线角度要卡准,大了显垮,小了,穿起来勒脖子。‘’石笔沿着直尺走了一道,他故意放慢速度,让围在旁边的人看清笔尖如何贴紧尺边,‘’划的时候要屏住气,手别抖,线要像拉弦一样直。‘’
接着他翻出软尺,布料中间量出胸围的一半——五十六厘米,做了个标记:‘’胸围得按样品的尺寸放三厘米松量,不然穿不上。从这标记点往上划竖线,到刚才定的衣长线为止,这是前边的侧缝线。‘’他边说边用三角尺校准直角,‘’侧缝必须垂直于下摆线,差一丝,左右片就不对称,拼起来会拧巴。‘’
划完前片轮廓,他又拿起剪刀:‘’剪的时候剪,剪刀要跟布面垂直,不能歪着剪,不然布边会毛糙。从下摆线开始,顺着划好的线走,手腕用力要匀,听见‘’咔嚓‘’声均匀,就说明剪得齐。‘’他演示着剪了一小段,特意停下来让众人看剪口,‘’看见没?布边平平整整,没抽丝,这才对。‘’
郑云峰在旁边跟着比划,忍不住问:‘’李哥,袖口的弧度怎么滑才不皱呢?‘’李阳指着一块布料:‘’袖子要先定袖长,从肩点到袖口六十厘米,然后量袖肥,比胳膊粗五厘米就行。弧度这里,从袖肥线端点往下二十厘米处往里凹一厘米,再顺着划道袖口,这样弯度刚好,穿起来不卡胳膊。‘’他用石笔慢慢画出弧线,‘’弧线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就跟咱们胳膊弯的弧度差不多,多练几次就有数了。‘’
他一边演示,一边每个步骤拆解开,从定尺寸,划线条,到裁剪的角度、力度,连石笔该握多紧、剪刀怎么发力都细细讲了,生怕有人没听懂。围在旁边的人都屏着气看,时不时点点头,先前的慌乱渐渐被专注取代,连车间里的缝纫机上似乎都轻了些。
此刻的李阳,眉宇间透着股说不出的专注,手里的石笔仿佛成了咱最称手的画笔,一举一动都带着股笃定的气场,倒真像个沉浸在创作里的服装设计师。
他低头看着案子上的布料,指尖划过刚划好的线条,忽然想起当年在西沟村画规划图的日子——那时,趴在村委会的旧木桌上,铅笔勾着梯田的轮廓,算着水渠的坡度,一笔一划都得贴着等高线来,差一分,水就引不到地头,如今的石笔沿着三角尺走,定衣长,划侧缝,道理竟也相通,不过是把山梁换成了肩线,把田埂变成了下摆,都得讲究个顺字,顺了肌理,才不拧巴。
当年规划村里停车场时,得留够转身的余地,不能太局促,如今划衣服的胸围,也得算着松量,多一分显垮,少一分憋屈。连那剪刀裁布的力道,都让他想起劈开山道时握镐的分寸,既要干净利落,又不能矢了准头,不然要么裁歪了布,要么劈错了岩。
这些念头在心里一转,那些零散的经验,忽然就穿成了线。他停下手里的活,抬头对众人笑了笑,眼里闪着亮光。其实裁衣服跟盖房子、规划村子一个理儿。你看这肩线,像村口那道梁,得正,不然整个村子的朝向都歪。这侧缝呢?,就好比院里的墙根,得直,不然房子会塌。就连袖子的弧度,都跟后山那条绕村的路似的,得顺着地势走,太陡了不行,太缓了,也不对,得刚好贴服着‘人’这个‘地形’。
他这么一说,围在旁边的人都愣了愣,随即恍然大悟般点头。郑云峰挠挠头:‘’李哥,你这么说,我好像懂了!就跟走路得顺道似的,裁布也得顺着他该有的样子来?‘’
李阳笑着点头,手里的剪刀‘’咔嚓‘’裁了一段,齐整的像用尺子量过的田埂,就是这个理,当年我画西沟村的图纸,哪条路通到哪块地,哪片坡适合种果树,都得顺着山势来。现在裁衣服,哪条线该直,哪处该弯,也得顺着身子骨的尺寸走。把住了这个‘’顺‘’字,裁出来的衣服自然周正,就像我当年规划好的村子,住着踏实,看着也舒坦。
话音落时,他手里的石笔又落了下去,线条比刚才更流畅几分。那些从土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规划经验,于此刻指尖捻熟的裁剪技巧,竟在他心里融成了一股奇妙的力道,一笔都透露着股源于生活的通透,即实在又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