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刚蒙蒙亮,威尔斯再次醒来,听到的第一件事便是东普鲁士人坎宾斯基消失了,没人能想象这是怎么发生的。人们谈论了一阵,但很快就把他抛诸脑后。
有人主张等上几天,等他被正式认定失踪,这样就能保住他那份口粮,但坎宾斯基莫名其妙地突然失踪,还是让那些过于焦虑的人立刻向卫兵报告了他的死讯。俄国士兵默默记录了下来。只有一个人抱怨说,死者连鞋带袜子都被从火车一侧扔了出去。
但威尔斯突然明白为什么坎宾斯基会那么同情地说:“你真是倒霉。”
谁知道那个东普鲁士人现在身在何处呢?无论如何,他现在自由了,而且凭借他的俄语能力,想必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或许,事情本该如此。威尔斯的逃跑之路本就更加危险,毕竟他一句俄语都不会说。他打算尽快弥补这个缺陷。
终有一天,他们会再次踏入集中营。无论在那里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威尔斯都下定决心,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俄语,哪怕处境再不利。对他来说,这将是通往自由的关键钥匙。
令威尔斯惊讶的是,他很快就从逃跑失败的失落中恢复过来。
柏林人接着坎宾斯基开始的计数工作。他们已经在路上 8 天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只领到过三次水,这本是用来洗漱的,但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把水喝了。
清晨,载着囚犯的火车缓缓驶进一座大城市的车站。车厢里有个人能读懂车站牌上的西里尔字母。
“斯大林格勒,” 他解读道。
“我们到斯大林格勒了,” 一个人喃喃说道。
接下来的遭遇证实了他们所有的担忧。警卫们把他们两人一组地分开。那些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冲锋枪也已上膛,身旁的警犬同样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他们第一次听闻自己被当作 “严重罪犯”。也是第一次得知,自己被判处了 25 年劳役。但他们根本没时间去细想这些。最初的几个小时就在叫嚷、殴打和清点人数中匆匆过去。根本没人关心留在车厢里的死者和奄奄一息的人,那些再也站不起来或无法行走的人,也已不再被当作 “人” 计算。
在上车时,他们这车厢一共有九十八个人,如今却只剩下七十六个瘦骨嶙峋、胡子拉碴的身影。
其他车厢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一队又一队的人出发了,没人知道自己将被带往何处。囚犯们默默无语,像羊群一样耐心地小步前行,周围是恶犬,还有多疑的士兵看守着,那些士兵就喜欢用枪托戳弄体弱的人,还用皮带抽打他们。威尔斯所在的队伍被安排在最后出发。据押送的士兵说,离营地还有三十多公里,而且他们对关于营地的种种说法一概否认。
所谓 “善良的俄罗斯灵魂” 不过是谎言。与这些押送士兵的暴行相比,之前火车上警卫和护卫采取的措施简直算得上关爱了。这些押送士兵不止一次地掏出手枪,威胁要射杀那些体力不支倒下的人。
每当有热心的战友及时上前,把虚弱的同伴拉起来继续前行,他们就咧嘴一笑,再次收起手枪。
或许威尔斯是少数留意到这奇特对比的人之一:身穿破烂制服的德国战俘大多身材高大,而身穿长皮大衣的俄罗斯押送人员则矮壮结实。他们戴着哥萨克式皮帽,红色头巾上饰有绿色十字架,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的强硬姿态。
当时,威尔斯身旁的战俘曾给他提过建议:“想象一下他们穿着长内衣或睡衣的样子,这样他们看起来就没那么可怕了。”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建议,威尔斯打算在被俘期间,把它用在这些俄罗斯人身上。
然而,沉浸在这些思绪中的威尔斯,没太留意周围情况,不知不觉间,一条狗猛地咬住了他的腿。他疼得下意识一脚踹在狗鼻子上,那条狗嚎叫着,夹着尾巴逃走了。
一名押送士兵大喊一声,紧接着用冲锋枪枪托狠狠地砸在威尔斯背上。威尔斯痛得呻吟一声,摔倒在地。幸好,两名战友立刻冲过来把他拉起来,拖着他继续往前走。威尔斯知道,自己这条命是战友们救的,因为要是那个士兵以 “不适合干活” 为由把他枪毙,实在太容易了。这些押送士兵可是受过专门训练来处置 “不听话” 的囚犯,才不想拖着个 “没用的累赘” 到处走。
威尔斯花了整整半个小时才缓过劲来,能够自己走路。从现在起,他加倍小心,绝不想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偷偷看了一眼那个警卫,心情稍微平静了些。那个俄罗斯人似乎已经把刚才的事抛到脑后,斜眼间甚至还露出一丝笑意。
真是个奇怪的民族!他也不再在意那个士兵,因为他突然想到,或许换做任何一个警卫士兵,在那种情况下可能都会这么做。
在森林里行进了五个小时后,他们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奇迹般的是,居然还发了面包。虽然面包又硬又干,但对于他们这些饥肠辘辘的人来说,那味道就如同天赐的美食一般。
当三个男人每人分到一小包棕色的马霍卡烟草时,众人心中的悲观情绪愈发浓重了。这时,一个俄国老兵拿出一包旧的《真理报》,经验告诉大家,这份报纸的纸张用来卷烟再好不过。
为了这包报纸,两边的人几乎大打出手,毕竟这点报纸根本不够分。有些人愤怒不已,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另一个士兵把报纸扔到他们中间,看着这些人像贪婪的饿狼一样扑向报纸,他咧嘴笑了。
“我们以前也这样嘲笑过别人。” 威尔斯旁边一个声音说道。
这位柏林人回忆起战争初期,德军俘虏了成千上万俄国战俘,却不知如何安置他们的情景。“那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无比强大,” 他说,“谁能想到,如今我们会这么落魄。等以后在新营地建起营房,我们真该理所当然地加上那句名言:‘感谢元首,让我们有机会在这儿改造!’”
“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呢?” 威尔斯反问道,“我们都不想打仗,可战争还是落到了我们头上,就像落到其他人头上一样。难道你觉得那些胸前贴着蓝色标签被强制带到德国的东欧工人,是自愿去的吗?”
“哼,你知道吗,我真希望能有你这样的幽默感。” 柏林人没好气地说道。
“在任何地方,被监禁的滋味都不好受。” 威尔斯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些无力,但他又实在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要是能逃出去就好了……” 柏林人低声嘟囔着,这话也说出了威尔斯的心声。但从这里逃出去,根本毫无希望。
喜欢重生二战填线散兵
有人主张等上几天,等他被正式认定失踪,这样就能保住他那份口粮,但坎宾斯基莫名其妙地突然失踪,还是让那些过于焦虑的人立刻向卫兵报告了他的死讯。俄国士兵默默记录了下来。只有一个人抱怨说,死者连鞋带袜子都被从火车一侧扔了出去。
但威尔斯突然明白为什么坎宾斯基会那么同情地说:“你真是倒霉。”
谁知道那个东普鲁士人现在身在何处呢?无论如何,他现在自由了,而且凭借他的俄语能力,想必能过上安稳的日子。或许,事情本该如此。威尔斯的逃跑之路本就更加危险,毕竟他一句俄语都不会说。他打算尽快弥补这个缺陷。
终有一天,他们会再次踏入集中营。无论在那里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威尔斯都下定决心,抓住每一个机会学习俄语,哪怕处境再不利。对他来说,这将是通往自由的关键钥匙。
令威尔斯惊讶的是,他很快就从逃跑失败的失落中恢复过来。
柏林人接着坎宾斯基开始的计数工作。他们已经在路上 8 天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只领到过三次水,这本是用来洗漱的,但每个人都毫无例外地把水喝了。
清晨,载着囚犯的火车缓缓驶进一座大城市的车站。车厢里有个人能读懂车站牌上的西里尔字母。
“斯大林格勒,” 他解读道。
“我们到斯大林格勒了,” 一个人喃喃说道。
接下来的遭遇证实了他们所有的担忧。警卫们把他们两人一组地分开。那些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枪,冲锋枪也已上膛,身旁的警犬同样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他们第一次听闻自己被当作 “严重罪犯”。也是第一次得知,自己被判处了 25 年劳役。但他们根本没时间去细想这些。最初的几个小时就在叫嚷、殴打和清点人数中匆匆过去。根本没人关心留在车厢里的死者和奄奄一息的人,那些再也站不起来或无法行走的人,也已不再被当作 “人” 计算。
在上车时,他们这车厢一共有九十八个人,如今却只剩下七十六个瘦骨嶙峋、胡子拉碴的身影。
其他车厢的情况也大同小异。一队又一队的人出发了,没人知道自己将被带往何处。囚犯们默默无语,像羊群一样耐心地小步前行,周围是恶犬,还有多疑的士兵看守着,那些士兵就喜欢用枪托戳弄体弱的人,还用皮带抽打他们。威尔斯所在的队伍被安排在最后出发。据押送的士兵说,离营地还有三十多公里,而且他们对关于营地的种种说法一概否认。
所谓 “善良的俄罗斯灵魂” 不过是谎言。与这些押送士兵的暴行相比,之前火车上警卫和护卫采取的措施简直算得上关爱了。这些押送士兵不止一次地掏出手枪,威胁要射杀那些体力不支倒下的人。
每当有热心的战友及时上前,把虚弱的同伴拉起来继续前行,他们就咧嘴一笑,再次收起手枪。
或许威尔斯是少数留意到这奇特对比的人之一:身穿破烂制服的德国战俘大多身材高大,而身穿长皮大衣的俄罗斯押送人员则矮壮结实。他们戴着哥萨克式皮帽,红色头巾上饰有绿色十字架,举手投足间尽显军人的强硬姿态。
当时,威尔斯身旁的战俘曾给他提过建议:“想象一下他们穿着长内衣或睡衣的样子,这样他们看起来就没那么可怕了。” 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建议,威尔斯打算在被俘期间,把它用在这些俄罗斯人身上。
然而,沉浸在这些思绪中的威尔斯,没太留意周围情况,不知不觉间,一条狗猛地咬住了他的腿。他疼得下意识一脚踹在狗鼻子上,那条狗嚎叫着,夹着尾巴逃走了。
一名押送士兵大喊一声,紧接着用冲锋枪枪托狠狠地砸在威尔斯背上。威尔斯痛得呻吟一声,摔倒在地。幸好,两名战友立刻冲过来把他拉起来,拖着他继续往前走。威尔斯知道,自己这条命是战友们救的,因为要是那个士兵以 “不适合干活” 为由把他枪毙,实在太容易了。这些押送士兵可是受过专门训练来处置 “不听话” 的囚犯,才不想拖着个 “没用的累赘” 到处走。
威尔斯花了整整半个小时才缓过劲来,能够自己走路。从现在起,他加倍小心,绝不想再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偷偷看了一眼那个警卫,心情稍微平静了些。那个俄罗斯人似乎已经把刚才的事抛到脑后,斜眼间甚至还露出一丝笑意。
真是个奇怪的民族!他也不再在意那个士兵,因为他突然想到,或许换做任何一个警卫士兵,在那种情况下可能都会这么做。
在森林里行进了五个小时后,他们终于迎来了短暂的休息。奇迹般的是,居然还发了面包。虽然面包又硬又干,但对于他们这些饥肠辘辘的人来说,那味道就如同天赐的美食一般。
当三个男人每人分到一小包棕色的马霍卡烟草时,众人心中的悲观情绪愈发浓重了。这时,一个俄国老兵拿出一包旧的《真理报》,经验告诉大家,这份报纸的纸张用来卷烟再好不过。
为了这包报纸,两边的人几乎大打出手,毕竟这点报纸根本不够分。有些人愤怒不已,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另一个士兵把报纸扔到他们中间,看着这些人像贪婪的饿狼一样扑向报纸,他咧嘴笑了。
“我们以前也这样嘲笑过别人。” 威尔斯旁边一个声音说道。
这位柏林人回忆起战争初期,德军俘虏了成千上万俄国战俘,却不知如何安置他们的情景。“那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无比强大,” 他说,“谁能想到,如今我们会这么落魄。等以后在新营地建起营房,我们真该理所当然地加上那句名言:‘感谢元首,让我们有机会在这儿改造!’”
“可谁又能改变这一切呢?” 威尔斯反问道,“我们都不想打仗,可战争还是落到了我们头上,就像落到其他人头上一样。难道你觉得那些胸前贴着蓝色标签被强制带到德国的东欧工人,是自愿去的吗?”
“哼,你知道吗,我真希望能有你这样的幽默感。” 柏林人没好气地说道。
“在任何地方,被监禁的滋味都不好受。” 威尔斯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些无力,但他又实在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要是能逃出去就好了……” 柏林人低声嘟囔着,这话也说出了威尔斯的心声。但从这里逃出去,根本毫无希望。
喜欢重生二战填线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