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柱子,这玩意是你画的?-《重生四合院从悟性逆天开始》

  “柱子,有什么收获没?”

  张为民的声音在车间里响起,带着几分随意。若是换了其他学生来看这机床图纸,他们根本不会多问——这图纸虽说不算顶尖复杂,可没个九级工程师的理论底子,连看明白标注都难。但何雨柱不一样,他已是八级工程师,不光能看懂基础图纸,甚至能做些简单的设计研究,所以两人特意多问了一句。

  此时的何雨柱正盯着那几张机床图纸出神,指尖无意识地在图纸边缘摩挲。纸上的标注数据、线路走向确实有些模糊,不少关键处还用英语写着,可这些对他来说算不上阻碍。他的机械理论早已摸到了六级工程师的门槛,虽实操水平还在低级徘徊,论理论深度却远超同级;更别说,他是从现代穿来的,哪怕前世不学机械,见惯了高精设备的眼界,也远非这个时代的人能比。

  所以刚扫过图纸,何雨柱脑子里就冒出了好几条思路。方才那几下比画,正是在推演机床零件的构造问题。

  听见张为民和梅军问话,他回过神来,指着图纸上几处标记道:“老师,这车间的机床跟我猜的差不多。您看这几处零件断口,齐整得不正常;还有负责冲压的零件,磨损程度太离谱了——正常设计都会考虑耐磨冗余,不该是这个样子。”

  张为民和梅军凑近一看,眼睛瞬间亮了。

  好小子!

  他们本来是看在孙教授的面子上,带何雨柱来见见世面,顺便提携一把。方才问这话,也没指望他能看出什么门道,顶多是想借解答基础问题,尽点指导义务。可何雨柱这话,竟一针见血点出了要害——他们刚才也只注意到断口齐整,那零件的异常磨损,还没来得及细查呢。

  这水平,难怪孙教授会格外看重!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赞许。张为民沉声道:“你说得对。这八成是卖设备的那帮人故意留的手脚,不光能让机床提前报废,平时生产时对效率的影响也大得很。”

  这种暗亏,现在也只能先咽下去。当务之急是修好机床,恢复生产。以他们两个五级工程师的本事,只要找准问题,起草修复图纸,把损坏的关键部位换了,就能让机床转起来。这法子虽笨,却最有效。

  之前轧钢厂的九级工程师不是没想过这招,可那工程师硬实力终究差了点——这设备虽是外国淘汰的二手货,里头藏的技术却不是随便能驾驭的。

  但张为民和梅军没急着动手,反而看向何雨柱:“柱子,要是换了你,打算怎么修?”方才何雨柱的表现太亮眼,两人都想再探探他的底。

  何雨柱琢磨片刻,又走到机床旁端详了半晌,才道:“直接修复是能让机床转起来,可治标不治本。他们留下的暗门还在,而且零件已经破损过一次,耐久度大打折扣,用不了多久还得出问题。”

  这话正说到两人心坎里。他们不是没想过这点,可眼下厂里等着开工,只能先修了再说,至于彻底解决问题,得等之后采购新设备才行——那都是后话了。

  “老师,我倒有个想法。”何雨柱忽然道,“现在轧钢厂好几个车间的机床都有这毛病,您二位先着手修复,我想试着起草一份图纸,看看能不能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

  他心里已有了些模糊的思路,只是还需要在实践中打磨。

  张为民和梅军听了,神色微动。这可不是小事——起草改良图纸,几乎相当于重新设计机床了。别说五级工程师,就是七级工程师,也未必有这个经验和底气。

  “柱子,你有这想法,我和老梅肯定支持。”张为民点头应下,又忍不住叮嘱,“但你得有心理准备,就算最后没成也正常。年轻人有这股劲,就比什么都强。”他怕何雨柱步子迈太大,最后若是没成,会打击到心性。

  何雨柱笑了笑,没多说什么。于是三人兵分两路:张为民和梅军留在车间,着手修复机床;何雨柱则抱着图纸,找了个角落,开始写写画画。

  一旁的孙胜利倒没太在意。有两位五级工程师坐镇,机床修复肯定没问题。何雨柱没参与修复?也无妨,年轻人多琢磨琢磨,总归是好事。

  ……

  七天时间,一晃就过。

  这七天里,张为民、梅军和何雨柱几乎吃住都在车间。李保国听说何雨柱在轧钢厂忙任务,怕他吃不好,每天亲自提着食盒来送饭。这让张为民和梅军对何雨柱另眼相看——李保国的名声他们早有耳闻,那可是拿过国宴金奖的大厨,居然是何雨柱的师傅?这小子,人缘倒是不错。他们跟着沾光,也尝了好几顿李师傅的手艺,算是意外之喜。

  这天上午,第三车间的机器轰鸣声渐渐停了。

  张为民和梅军满身油污地从里面走出来,脸上带着疲惫,眼底却有笑意。

  “张工,梅工,快歇歇!”孙胜利早守在一旁,递过两条毛巾,脸上满是感激,“辛苦二位了!”

  按说两位工程师不必亲自动手,可他们为了赶进度,连画图纸带盯零件加工,一手操办。短短七天,第三台机床就修好了。轧钢厂里,已有车间陆续恢复了生产。

  就在这时,何雨柱的身影从另一间临时办公室里走了出来,手里捏着几张画满了线条的草稿纸。

  “老师,图纸我初步弄出来了,您二位帮我看看,还有什么问题?”他把图纸递了过去。

  张为民和梅军对视一眼,都带着几分狐疑。七天时间,从看出问题到拿出改良图纸?这速度也太快了点。他们接过图纸,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可下一秒,两人的瞳孔猛地一缩,捏着图纸的手都不自觉收紧了。

  他们迫不及待地往下翻,一页,又一页,没一会儿就翻到了最后。

  整个过程中,车间里静得只剩下两人的呼吸声。等看完最后一笔,张为民和梅军都僵在了原地,眼里的难以置信几乎要溢出来。

  张为民的声音都有些发飘,指着图纸看向何雨柱,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似的:“柱子……这玩意儿,是你画的?”

  图纸上的改良方案,简直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何雨柱不光补上了那些故意留下的暗门,还对传动结构做了优化——原来的齿轮咬合设计有个先天缺陷,高速运转时容易卡滞,他竟用一套全新的偏心轴结构给解决了;更绝的是润滑系统,他加了个自动监测装置,能根据零件磨损程度调节供油量,既省了润滑油,又能延长零件寿命。

  这些改动,每一处都踩在了机床的痛点上,而且设计得极其巧妙,完全考虑了现有设备的改造可行性,不用大拆大换,就能落地实施。

  梅军手指在图纸上点了点,声音发紧:“这……这偏心轴的角度计算,还有润滑监测的灵敏度参数……你是怎么琢磨出来的?”这些细节,别说八级工程师,就是他们两个五级的,也得耗上几个月才能敲定。

  何雨柱摸了摸头,笑道:“就是这几天盯着机床转,突然想到的。可能是运气好吧。”他总不能说,这些在现代都是成熟技术,他不过是“借鉴”了一下。

  张为民却没信他这套说辞,反复摩挲着图纸边缘,纸页都被他捏得起了皱。他忽然抬头,看向何雨柱的眼神里,满是郑重:“柱子,这图纸……你愿意交出来给厂里用吗?”

  这可不是普通的修复方案,这是能让所有同型号机床脱胎换骨的改良设计!有了它,轧钢厂的生产效率至少能提三成,设备寿命也能延长一倍不止。

  何雨柱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本来就是为了解决厂里的问题画的,当然愿意。”

  “好!好!”张为民连说两个好字,激动得直搓手,“我这就去找厂长,让他组织人按你这图纸改!柱子,你立大功了!”

  梅军也跟着道:“不光是大功。这设计里的偏心轴结构和润滑监测思路,值得写篇论文好好研究——柱子,你要是愿意,这论文咱们联名发,我和老张给你当二作!”

  这话一出,连孙胜利都惊得张大了嘴。五级工程师给八级工程师当二作?这在业内可是头一遭!

  何雨柱也没想到他们会这么看重,连忙道:“老师,这太客气了……”

  “客气什么?”张为民打断他,眼神发亮,“这设计是你弄出来的,你就该当这个一作!说实话,老张我干了三十年机械,今天算是被你上了一课——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车间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那几张草稿纸上,仿佛给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镀上了一层金光。何雨柱看着眼前两位前辈激动的模样,心里也暖烘烘的。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带着现代的知识回到这个时代,他能做的,还有很多。

  而张为民和梅军已经急不可耐地拿着图纸去找厂长了,他们恨不得立刻就让这改良设计落地——这不仅是为了轧钢厂,更是为了这设计里藏着的,能推动整个行业进步的潜力。

  孙胜利看着何雨柱,笑得满脸欣慰。他总算明白,孙教授为什么总说“柱子是块璞玉”了——这哪是璞玉,这分明是块已经开始发光的金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