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斜斜洒在清华大学的林荫道上,树叶缝隙里漏下的光斑晃在何雨柱的自行车把上。他停好车,拍了拍车座上的浮尘,怀里抱着的机械原理课本还带着刚从书架上取下的油墨味——昨天从四合院回来后,他只歇了半宿,今天一早就往学校赶。
倒不是他不想歇,只是在红星轧钢厂待的那阵子,亲眼瞧见车间里的二手冲压机床卡壳时,老技工们急得满头汗的模样,像根刺扎在他心里。简单的机床改造他能应付,可要是遇到更复杂的重工设备、更精密的核心技术呢?他现在的成绩在机械系是拔尖,可真要往国家需要的硬技术上靠,还差得远。
“想在这年代扎稳脚跟,还得手里有真本事。”何雨柱攥了攥课本,脚步轻快地往教学楼走——他心里清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将来才能真的为国家搞研发、造设备。
刚进教室门,几道目光就齐刷刷地投了过来。何雨柱刚往座位走,后排的李建军就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本画满草图的笔记本:“柱子,你可算来了!上次你跟孙教授去轧钢厂,听说你改的机床图纸特别管用?能不能给我讲讲,你是怎么解决主轴震动的问题的?”
李建军平时总跟在何雨柱后面问问题,这次听说何雨柱实战出了成果,早就等着讨经验了。周围几个同学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是啊柱子,项目难不难?跟五级工程师一起干活,是不是压力特别大?”
何雨柱笑着把课本放在桌上,拿起李建军的笔记本,指着上面的草图说:“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就是把原来的滑动轴承换成了滚动轴承,再调整了一下齿轮咬合的间隙。主要还是车间的师傅们经验足,帮着试了好几回才调到位。”他没提自己熬夜改图纸的事,只把功劳往一线工人身上推——在轧钢厂待过才知道,真正的技术,从来不是纸上谈兵。
同学们听得连连点头,有人感慨:“还是你厉害,我们现在还在啃理论呢,你都能上手改设备了。”何雨柱摆了摆手:“都是孙教授给的机会,再说咱们系的理论底子扎实,真到了实操的时候,你们肯定比我做得好。”
他说话向来实在,不抢功也不炫耀,班里同学都愿意跟他处。等大家渐渐散开,何雨柱刚拿出笔准备整理笔记,旁边的江文辉就端着搪瓷缸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明显的佩服:“柱子,你这趟轧钢厂没白去啊!我昨天跟系里的王老师聊天,他说你设计的图纸,连轧钢厂的总工程师都夸思路清奇。”
江文辉是机械系的班长,家里是搞重工的,消息比一般同学灵通些。他本身也是个学霸,去年就过了九级工程师考核,论文进度更是比同年级快不少——前段时间还跟何雨柱讨教过论文框架,现在初稿都过了,算下来比别人多发表了两篇。
何雨柱抬头笑了笑,接过江文辉递来的热水:“王老师过奖了,就是运气好,刚好想到了调整方案。对了,我听孙教授提了一嘴,工程师考核快开始了?”
“可不是嘛,下月初就报名,月底考试。”江文辉喝了口热水,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像是在做什么决定,“本来我还犹豫,想等下学期再考八级——你也知道,九级考的时候我就熬了好几个通宵,八级的难度据说翻了倍,光专业题就有三大张卷子。”
他说着,忽然握了握拳,眼神亮了起来:“不过看你这劲头,我也想试试了!你这次能跟工程师一起做项目,我要是连八级都不敢考,也太没朝气了。”
何雨柱闻言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笔:“那正好啊江哥,咱们一起报名!互相也能搭个伴复习。”
“好啊,一起……”江文辉顺口应着,话刚说一半突然顿住,手里的搪瓷缸差点没端稳。他盯着何雨柱,眼神里满是不可置信:“柱子,你说一起报名?你现在是八级工程师吧?那你……你是要考七级?”
在他看来,何雨柱就算再厉害,从八级跨到七级已经是极限了——毕竟每一级工程师的考核,无论是专业深度还是实操经验,要求都差着一大截。他自己从九级到八级都没底,更别说何雨柱要跨级了。
何雨柱却没直接点头,手指轻轻捻着课本的页角,像是在认真琢磨:“七级肯定要考,不过……我想找孙教授说说,能不能多报一级,直接试试六级。”
“多……多报一级?”江文辉手里的搪瓷缸“哐当”一声撞在桌沿上,热水溅出来一点都没察觉。他瞪着何雨柱,嗓子都有些发紧:“你是说……从八级直接考六级?跨两级?”
工程师考核确实有跨级的规定,但那只是理论上的——自从有考核制度以来,别说跨两级,就算是跨一级的,在清华大学也没几个。更别说何雨柱才多大?刚满二十岁,连大四都没毕业,现在已经是八级工程师,要是再跨两级考上六级,那放眼整个国内机械行业,都得是独一份的存在。
江文辉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何雨柱的额头,语气像是在确认他是不是发烧了:“柱子,你没开玩笑吧?你知道六级工程师要考什么吗?不光要考机械设计、材料力学,还得考现场故障诊断,据说去年有个工作了五年的工程师考六级,都折在了实操题上。”
他越说越觉得不现实:“咱们系的毕业要求,八级工程师就够了。你就算想考七级,孙教授说不定还能帮你争取争取,可六级……这跨度也太大了,根本不符合常理啊!”
何雨柱却没觉得有多夸张,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翻开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有轧钢厂项目的总结,有对大型设备的拆解分析,还有几篇关于材料改进的草稿。“江哥,我在轧钢厂的时候,跟张工、梅工学了不少现场经验,也看了不少六级工程师的考核资料。这段时间我把专业书过了三遍,真题也做了十几套,感觉差不多能试试。”
他语气很平静,没有丝毫炫耀,像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正是这份平静,让江文辉更震惊了——何雨柱不是随口说说,他是真的做了准备,甚至已经摸透了六级考核的门道。
江文辉看着笔记本上那些清晰的思路、精准的计算,忽然想起去年入学时,他爸跟他说的话:“清华机械系有个叫何雨柱的,你多跟他学学,这孩子的天赋,将来能成大事。”那时候他还没当回事,只觉得何雨柱成绩好而已,可现在看来,他爸说的“天赋”,远比他想的要厉害。
“可是……这也太不科学了。”江文辉喃喃自语,还是有些没法接受,“你才学了几年啊,就能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比了?”
何雨柱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照在教学楼前的国旗上,鲜红的颜色格外耀眼。“江哥,科学不科学,得试过才知道。”他语气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坚定,“咱们国家现在缺的就是能搞技术、能造设备的人,我多考一级,将来就能多一分本事,说不定就能多帮国家解决一个技术难题。”
这话让江文辉瞬间愣住了。他之前想考八级,更多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可何雨柱想考六级,却是想着能为国家多做些事。看着何雨柱眼底的光,江文辉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犹豫和胆怯,都显得有些渺小了。
“行,柱子,你要是真报六级,我这八级也得好好准备了。”江文辉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到时候咱们俩一起上考场,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咱们努力过了!”
何雨柱笑着点头:“好啊,到时候一起复习,有不懂的咱们互相讨论。”
两人正说着,上课铃响了。江文辉回到自己的座位,心里却还没平静下来——他看着何雨柱认真听讲的侧脸,忽然觉得,或许何雨柱真的能创造奇迹。只是一想到“八级跨六级”这事儿,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玩意儿,它到底科学不科学啊?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的课本上,也照亮了两个年轻人为了理想而努力的模样。教室里的粉笔声沙沙作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考核,奏响了前奏。
倒不是他不想歇,只是在红星轧钢厂待的那阵子,亲眼瞧见车间里的二手冲压机床卡壳时,老技工们急得满头汗的模样,像根刺扎在他心里。简单的机床改造他能应付,可要是遇到更复杂的重工设备、更精密的核心技术呢?他现在的成绩在机械系是拔尖,可真要往国家需要的硬技术上靠,还差得远。
“想在这年代扎稳脚跟,还得手里有真本事。”何雨柱攥了攥课本,脚步轻快地往教学楼走——他心里清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将来才能真的为国家搞研发、造设备。
刚进教室门,几道目光就齐刷刷地投了过来。何雨柱刚往座位走,后排的李建军就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本画满草图的笔记本:“柱子,你可算来了!上次你跟孙教授去轧钢厂,听说你改的机床图纸特别管用?能不能给我讲讲,你是怎么解决主轴震动的问题的?”
李建军平时总跟在何雨柱后面问问题,这次听说何雨柱实战出了成果,早就等着讨经验了。周围几个同学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是啊柱子,项目难不难?跟五级工程师一起干活,是不是压力特别大?”
何雨柱笑着把课本放在桌上,拿起李建军的笔记本,指着上面的草图说:“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就是把原来的滑动轴承换成了滚动轴承,再调整了一下齿轮咬合的间隙。主要还是车间的师傅们经验足,帮着试了好几回才调到位。”他没提自己熬夜改图纸的事,只把功劳往一线工人身上推——在轧钢厂待过才知道,真正的技术,从来不是纸上谈兵。
同学们听得连连点头,有人感慨:“还是你厉害,我们现在还在啃理论呢,你都能上手改设备了。”何雨柱摆了摆手:“都是孙教授给的机会,再说咱们系的理论底子扎实,真到了实操的时候,你们肯定比我做得好。”
他说话向来实在,不抢功也不炫耀,班里同学都愿意跟他处。等大家渐渐散开,何雨柱刚拿出笔准备整理笔记,旁边的江文辉就端着搪瓷缸走了过来,脸上带着明显的佩服:“柱子,你这趟轧钢厂没白去啊!我昨天跟系里的王老师聊天,他说你设计的图纸,连轧钢厂的总工程师都夸思路清奇。”
江文辉是机械系的班长,家里是搞重工的,消息比一般同学灵通些。他本身也是个学霸,去年就过了九级工程师考核,论文进度更是比同年级快不少——前段时间还跟何雨柱讨教过论文框架,现在初稿都过了,算下来比别人多发表了两篇。
何雨柱抬头笑了笑,接过江文辉递来的热水:“王老师过奖了,就是运气好,刚好想到了调整方案。对了,我听孙教授提了一嘴,工程师考核快开始了?”
“可不是嘛,下月初就报名,月底考试。”江文辉喝了口热水,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像是在做什么决定,“本来我还犹豫,想等下学期再考八级——你也知道,九级考的时候我就熬了好几个通宵,八级的难度据说翻了倍,光专业题就有三大张卷子。”
他说着,忽然握了握拳,眼神亮了起来:“不过看你这劲头,我也想试试了!你这次能跟工程师一起做项目,我要是连八级都不敢考,也太没朝气了。”
何雨柱闻言眼睛一亮,放下手里的笔:“那正好啊江哥,咱们一起报名!互相也能搭个伴复习。”
“好啊,一起……”江文辉顺口应着,话刚说一半突然顿住,手里的搪瓷缸差点没端稳。他盯着何雨柱,眼神里满是不可置信:“柱子,你说一起报名?你现在是八级工程师吧?那你……你是要考七级?”
在他看来,何雨柱就算再厉害,从八级跨到七级已经是极限了——毕竟每一级工程师的考核,无论是专业深度还是实操经验,要求都差着一大截。他自己从九级到八级都没底,更别说何雨柱要跨级了。
何雨柱却没直接点头,手指轻轻捻着课本的页角,像是在认真琢磨:“七级肯定要考,不过……我想找孙教授说说,能不能多报一级,直接试试六级。”
“多……多报一级?”江文辉手里的搪瓷缸“哐当”一声撞在桌沿上,热水溅出来一点都没察觉。他瞪着何雨柱,嗓子都有些发紧:“你是说……从八级直接考六级?跨两级?”
工程师考核确实有跨级的规定,但那只是理论上的——自从有考核制度以来,别说跨两级,就算是跨一级的,在清华大学也没几个。更别说何雨柱才多大?刚满二十岁,连大四都没毕业,现在已经是八级工程师,要是再跨两级考上六级,那放眼整个国内机械行业,都得是独一份的存在。
江文辉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何雨柱的额头,语气像是在确认他是不是发烧了:“柱子,你没开玩笑吧?你知道六级工程师要考什么吗?不光要考机械设计、材料力学,还得考现场故障诊断,据说去年有个工作了五年的工程师考六级,都折在了实操题上。”
他越说越觉得不现实:“咱们系的毕业要求,八级工程师就够了。你就算想考七级,孙教授说不定还能帮你争取争取,可六级……这跨度也太大了,根本不符合常理啊!”
何雨柱却没觉得有多夸张,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翻开里面密密麻麻的笔记——有轧钢厂项目的总结,有对大型设备的拆解分析,还有几篇关于材料改进的草稿。“江哥,我在轧钢厂的时候,跟张工、梅工学了不少现场经验,也看了不少六级工程师的考核资料。这段时间我把专业书过了三遍,真题也做了十几套,感觉差不多能试试。”
他语气很平静,没有丝毫炫耀,像是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可正是这份平静,让江文辉更震惊了——何雨柱不是随口说说,他是真的做了准备,甚至已经摸透了六级考核的门道。
江文辉看着笔记本上那些清晰的思路、精准的计算,忽然想起去年入学时,他爸跟他说的话:“清华机械系有个叫何雨柱的,你多跟他学学,这孩子的天赋,将来能成大事。”那时候他还没当回事,只觉得何雨柱成绩好而已,可现在看来,他爸说的“天赋”,远比他想的要厉害。
“可是……这也太不科学了。”江文辉喃喃自语,还是有些没法接受,“你才学了几年啊,就能跟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比了?”
何雨柱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好照在教学楼前的国旗上,鲜红的颜色格外耀眼。“江哥,科学不科学,得试过才知道。”他语气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坚定,“咱们国家现在缺的就是能搞技术、能造设备的人,我多考一级,将来就能多一分本事,说不定就能多帮国家解决一个技术难题。”
这话让江文辉瞬间愣住了。他之前想考八级,更多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可何雨柱想考六级,却是想着能为国家多做些事。看着何雨柱眼底的光,江文辉忽然觉得,自己之前的犹豫和胆怯,都显得有些渺小了。
“行,柱子,你要是真报六级,我这八级也得好好准备了。”江文辉深吸一口气,握紧了拳头,“到时候咱们俩一起上考场,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咱们努力过了!”
何雨柱笑着点头:“好啊,到时候一起复习,有不懂的咱们互相讨论。”
两人正说着,上课铃响了。江文辉回到自己的座位,心里却还没平静下来——他看着何雨柱认真听讲的侧脸,忽然觉得,或许何雨柱真的能创造奇迹。只是一想到“八级跨六级”这事儿,他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这玩意儿,它到底科学不科学啊?
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两人的课本上,也照亮了两个年轻人为了理想而努力的模样。教室里的粉笔声沙沙作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考核,奏响了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