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该动起来了”李志坚在自言自语道。
“司令,您说什么?”跟在李志坚后面散步的副官出口问道。
李志坚回头看了一眼副官,笑了一下而没有出声,副官也明白了李志坚是在自言自语,而不是在吩咐他,所以也就讪讪的笑了一下,继续跟在李志坚后面一起走着。
李志坚最近一直在不断盘算在衡阳保卫战之后,他是否可以立即发动对邢台,乃至石门的作战,此刻出来散步,脑子里还是想的这个事。
可是越想,越觉得即使再过十多天,等到那个时候,他的准备根本不可能做到充分。
经过几天的运输,每天通过太行山几个峡谷运出来的弹药、物资太过于有限,按照这个进度,这样即使再过十几天,运出来的所有物资也无法满足战斗的需求。
有限的骡马运力要分散拉运粮食、被服、药品、子弹、迫击炮弹和各种口径的山炮弹、野炮弹,每一项分摊开来拉运的数量都不大。
石门和邢台都被日本人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壳子,到时候需要大量的105毫米重炮的炮弹来砸,并且近战时巴祖卡火箭筒是利器,火箭筒弹的需求量也很大,但是现在每天都只能各运出来一百多发,这点量,根本禁不住打就没了。
李志坚明白主要原因还是光靠军方自己的渠道运送物资速度太慢,军方负责后勤的人员和骡马数量都在有限,李志坚知道更多的力量在民间,于是让人在晋东南发动起百姓帮助一起来运输。
可是即使能发动百姓,李志坚也不对这十多天时间能够将需要的物资全都拉运出来抱有希望。毕竟能够发动起多少百姓还是一个未知数。
同时,所有几个新扩编的游击支队也将训练情况反馈回来,拔苗助长的效果也没那么明显。
李志坚将23军军部的一些参谋们都派到了各个游击支队进行跟班记录,每天都在给他反馈训练情况。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各游击支队都加大了对新兵的训练强度,将射击军人养成等技能同步都在进行,但是在参谋们看来,除了伪军反正的士兵外,其余新兵们的心态上还是不稳,军人的基本意识还没有在脑子里形成,还无法进行队伍阵法的训练,拉上战场上绝对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
首先是相对而言编入伪军士兵比较多的新6师两个团扩编的两个游击支队的情况稍好。
其次是最近在各地招兵有了一定的收获,尤其在新光复区中想要参军的人不少,这样总共又招募了七千多青年,这些人员暂时全部编入教导团,由在安阳周围驻防的集团军教导队进行训练,如果时间足够,在这些地方应该还能招募到一些新兵。
不过要开展一场巨大的攻坚战和应对可能而来的众多援兵,现在的情况根本不行。
所有的一切,都向李志坚明明白白的宣告一个事情——准备的时间不够!
而想要争取时间,就必须想办法将日军12军主力在衡阳保卫战之后牵制在河南。决不能让这些日军在衡阳城的战斗结束后就马上归北!
如果那样的话,之前的诸多努力都就打了水漂,在河南的日军战斗力不弱,至少要比一战区的中国军队的平均战斗力强不少。
所以要牵制住这些日军随意北上,就需让在河南的一战区队伍都动起来。
实际在李志坚北上黄河北岸之后,河南战场上也不是一点动静都没,在日军12军将62师团和110师团北调到黄河沿岸之后,日军在嵩县、到临汝一线严密的封锁线有了一定的漏洞,李杰和程继贤于是就派出小部队穿过日军的封锁线进入豫中地区,在乡村间建立一些小的根据地。
但是这些不疼不痒的出击,根本无法有效牵制日军,李志坚知道想要争取时间,必须扩大出击规模,同时又不能等到衡阳之战结束,那样就有点太露骨,反而会将自己想要牵制日军不要北上的目的直接暴露给日军。
可是想要扩大战事,一旦战事扩大,之后的走势又岂是自己可以掌控?
并且现在一战区的主力13军、85军等几个军,都已经调到了重庆周围来准备保卫重庆,手头只有43军的两个师和第4集团军堪用,最近他又从这新7师和新8师两个师中抽调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力量北上河北,让堪用的力量更少。
一战区原有的力量中,19集团局和28集团军残存一点实力,但是他明白自己是否能指挥的动还是个问题;36集团军在李家钰牺牲后由刘戡继任,部队需要磨合和整训;
而15集团军和39集团军,虽说是集团军,可是这两部的实力都不怎么样,属于是杂牌中的杂牌。每个集团军军都只有一个军,15集团军只有一个骑兵第二军,而39集团军中只有一个新八军。
这两个集团军的长官何柱国和高树勋,何柱国是东北军的元老人物,现在东北军已经快要消亡,还仍被重庆方面猜疑,所以何也跟着不沾光;高树勋是西北军石友三的部下,高树勋以石友三准备投敌而将石友三活埋,之后在军中也是不受待见。
他们属于军界的边缘人物,属下部队人员不多,装备一般,且很多也没有斗志。之前重庆中央和汤恩伯都想对这些部队进行整训,但是却都遭到了花样频出的百般阻挠,对这些部队用军法和军令是没有大的效果,他们自有各种化解的对策。
这种情况想要将日军12军主力都牵制在河南。
难啊!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手头的力量不足。
越走越烦心的李志坚决定不走了,还是回到指挥部,向留守河南的傅存怀了解起最近的情况。
经过傅存怀反馈,一战区各部队的情况和他猜测的一致,豫中的战斗结束后,至今为止不过两个多月,大多数部队的人员都没有恢复,豫中之地由于前两年的大饥荒,青壮年都逃荒外地,根本没有兵源可以征召,而重庆方面暂时顾不上豫西,所以也没有从别处给这里补充多少新兵。在弹药上则更是没有补充到位,现在重庆方面关注的重心在湖南,根本顾不上河南这里,好在日军也不愿意再开战火,所以双方保持着一种默契的对峙。
天气越发炎热,李志坚的心也跟着越发躁动起来,已经进入八月,能先知先觉的他知道衡阳的战事眼看着就要结束,如此好的收复石门的时机李志坚实在不愿意错过,可是始终无法找到牵制在河南的日军12军主力的办法。
李志坚对要不要让在河南的部队扩大破袭规模而患得患失,摇摆不定。
“司令,您说什么?”跟在李志坚后面散步的副官出口问道。
李志坚回头看了一眼副官,笑了一下而没有出声,副官也明白了李志坚是在自言自语,而不是在吩咐他,所以也就讪讪的笑了一下,继续跟在李志坚后面一起走着。
李志坚最近一直在不断盘算在衡阳保卫战之后,他是否可以立即发动对邢台,乃至石门的作战,此刻出来散步,脑子里还是想的这个事。
可是越想,越觉得即使再过十多天,等到那个时候,他的准备根本不可能做到充分。
经过几天的运输,每天通过太行山几个峡谷运出来的弹药、物资太过于有限,按照这个进度,这样即使再过十几天,运出来的所有物资也无法满足战斗的需求。
有限的骡马运力要分散拉运粮食、被服、药品、子弹、迫击炮弹和各种口径的山炮弹、野炮弹,每一项分摊开来拉运的数量都不大。
石门和邢台都被日本人建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壳子,到时候需要大量的105毫米重炮的炮弹来砸,并且近战时巴祖卡火箭筒是利器,火箭筒弹的需求量也很大,但是现在每天都只能各运出来一百多发,这点量,根本禁不住打就没了。
李志坚明白主要原因还是光靠军方自己的渠道运送物资速度太慢,军方负责后勤的人员和骡马数量都在有限,李志坚知道更多的力量在民间,于是让人在晋东南发动起百姓帮助一起来运输。
可是即使能发动百姓,李志坚也不对这十多天时间能够将需要的物资全都拉运出来抱有希望。毕竟能够发动起多少百姓还是一个未知数。
同时,所有几个新扩编的游击支队也将训练情况反馈回来,拔苗助长的效果也没那么明显。
李志坚将23军军部的一些参谋们都派到了各个游击支队进行跟班记录,每天都在给他反馈训练情况。
现在的情况是虽然各游击支队都加大了对新兵的训练强度,将射击军人养成等技能同步都在进行,但是在参谋们看来,除了伪军反正的士兵外,其余新兵们的心态上还是不稳,军人的基本意识还没有在脑子里形成,还无法进行队伍阵法的训练,拉上战场上绝对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
首先是相对而言编入伪军士兵比较多的新6师两个团扩编的两个游击支队的情况稍好。
其次是最近在各地招兵有了一定的收获,尤其在新光复区中想要参军的人不少,这样总共又招募了七千多青年,这些人员暂时全部编入教导团,由在安阳周围驻防的集团军教导队进行训练,如果时间足够,在这些地方应该还能招募到一些新兵。
不过要开展一场巨大的攻坚战和应对可能而来的众多援兵,现在的情况根本不行。
所有的一切,都向李志坚明明白白的宣告一个事情——准备的时间不够!
而想要争取时间,就必须想办法将日军12军主力在衡阳保卫战之后牵制在河南。决不能让这些日军在衡阳城的战斗结束后就马上归北!
如果那样的话,之前的诸多努力都就打了水漂,在河南的日军战斗力不弱,至少要比一战区的中国军队的平均战斗力强不少。
所以要牵制住这些日军随意北上,就需让在河南的一战区队伍都动起来。
实际在李志坚北上黄河北岸之后,河南战场上也不是一点动静都没,在日军12军将62师团和110师团北调到黄河沿岸之后,日军在嵩县、到临汝一线严密的封锁线有了一定的漏洞,李杰和程继贤于是就派出小部队穿过日军的封锁线进入豫中地区,在乡村间建立一些小的根据地。
但是这些不疼不痒的出击,根本无法有效牵制日军,李志坚知道想要争取时间,必须扩大出击规模,同时又不能等到衡阳之战结束,那样就有点太露骨,反而会将自己想要牵制日军不要北上的目的直接暴露给日军。
可是想要扩大战事,一旦战事扩大,之后的走势又岂是自己可以掌控?
并且现在一战区的主力13军、85军等几个军,都已经调到了重庆周围来准备保卫重庆,手头只有43军的两个师和第4集团军堪用,最近他又从这新7师和新8师两个师中抽调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力量北上河北,让堪用的力量更少。
一战区原有的力量中,19集团局和28集团军残存一点实力,但是他明白自己是否能指挥的动还是个问题;36集团军在李家钰牺牲后由刘戡继任,部队需要磨合和整训;
而15集团军和39集团军,虽说是集团军,可是这两部的实力都不怎么样,属于是杂牌中的杂牌。每个集团军军都只有一个军,15集团军只有一个骑兵第二军,而39集团军中只有一个新八军。
这两个集团军的长官何柱国和高树勋,何柱国是东北军的元老人物,现在东北军已经快要消亡,还仍被重庆方面猜疑,所以何也跟着不沾光;高树勋是西北军石友三的部下,高树勋以石友三准备投敌而将石友三活埋,之后在军中也是不受待见。
他们属于军界的边缘人物,属下部队人员不多,装备一般,且很多也没有斗志。之前重庆中央和汤恩伯都想对这些部队进行整训,但是却都遭到了花样频出的百般阻挠,对这些部队用军法和军令是没有大的效果,他们自有各种化解的对策。
这种情况想要将日军12军主力都牵制在河南。
难啊!
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手头的力量不足。
越走越烦心的李志坚决定不走了,还是回到指挥部,向留守河南的傅存怀了解起最近的情况。
经过傅存怀反馈,一战区各部队的情况和他猜测的一致,豫中的战斗结束后,至今为止不过两个多月,大多数部队的人员都没有恢复,豫中之地由于前两年的大饥荒,青壮年都逃荒外地,根本没有兵源可以征召,而重庆方面暂时顾不上豫西,所以也没有从别处给这里补充多少新兵。在弹药上则更是没有补充到位,现在重庆方面关注的重心在湖南,根本顾不上河南这里,好在日军也不愿意再开战火,所以双方保持着一种默契的对峙。
天气越发炎热,李志坚的心也跟着越发躁动起来,已经进入八月,能先知先觉的他知道衡阳的战事眼看着就要结束,如此好的收复石门的时机李志坚实在不愿意错过,可是始终无法找到牵制在河南的日军12军主力的办法。
李志坚对要不要让在河南的部队扩大破袭规模而患得患失,摇摆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