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融合(二)-《抗战之新晋绥军》

  “少芸兄,多谢你的指点,小弟的确疏忽了。哦,那我先到石门安排一下,随后就回太原。”李志坚诚恳的向傅存怀表示了谢意。

  看到李志坚听进去他的建议,傅存怀也高兴了起来,“哈哈,振武,何须言谢,我这个副手,不就是给你这个主官查漏补缺的吗,你能听我老头子嘴碎几句,我已经很满足了。”

  现在说起正事,为了保持头脑清醒,两人就抛开了酒,李志坚让人将酒换成了茶。

  “少芸兄是当代周公、子房,我虽非帝王诸侯,兄却实为善谋善断之大才,今日咱们就好好聊个痛快,少芸兄还有什么建议,都可畅言。”

  “哈哈,振武,你如此捧我,我怎么敢当,不过多吃几把盐而已,既然你不嫌弃我烦,那老头子我就酒后说些酒话。要说还有什么建议,我还真有一个。”

  “少芸兄,请讲!”

  “振武,你从任一战区副司令后,从未在战区司令部各要害部处内都没有安置咱们自己的人,只是由我老头子带了一些人在作战室进行统筹联络。

  这么做,固然让人看到你不揽权的一面,同时也无法让一战区诸将安心,他们都会在内心怀疑你能在这里待多久,尤其在最近你大多时间是在河北,更被怀疑对一战区的归属感。

  你在前几天的会上说要成立战区教导队来督促训练,可是教导队的人员来源呢?现在还没有影。我手中无人,根本安排不下去,并且电讯处、等的,让司令部像一个破房子,四处敞风漏气,只要是我发出的命令,还没到接收命令的人手中,就已经人尽皆知。

  我在这里待的久了,发现一战区的这个平台,要远远大于我们之前的第八集团军,振武,你想更好的实现抱负,就不要浪费这个平台。”

  傅存怀说过之后,李志坚端起茶杯放在嘴角,抿了几口后,才慢悠悠的说道:“少芸兄,之前的确是我故意不安排人到战区司令部,当初根基未立,安排人也没用。

  现在嘛,时机已经成熟,确实可以安置人过来了。不过......”

  “哈哈,缺人?”傅存怀将李志坚没有讲完的接了过来。

  李志坚点点头,“嗯,对,咱们第八集团军这一年战斗不断,老兵也损失了不少,后半年又都扩编,哪里都缺军官,现在教导队都取消了,从特战队中也抽了不少人出来。”

  “振武,你现在已经不是军长了,手下已经有了几个军,也该转变思维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不能一直让将领们就在一个地方一直待下去。否则下面的将领都会成为一言堂,这样对作战和部队的长久发展都未必是好事。

  你想一想,你现在还有多少机会下到基层去,你见到的军官,最低都是什么层次?下面的情况,你自己能见到多少,你又能听到多少?”

  李志坚考虑了一下,的确也是,他现在最多就接触到旅一级的军官,再往下根本接触不到。而这些军官的任命权,就都成了各军的自留地,都是按照各军内主官的意愿来调整。没有制约,慢慢在各个军里,主官只会成为一言堂,有什么事情消息也根本传不出来。

  “嗯,你说的很对,不过现在毕竟是战时,保证部队的战斗力是第一位的,主官们对下面的人熟悉,指挥起来才能得心应手。”

  “开始时不做的事,到了后来再做就未必能做了。振武,人心都是不识惯的,也不是说要大规模调整,而是要先建立这样的传统,之后再行使这项权力时,人们也不会觉得不可接受。”傅存怀知道李志坚所长在于作战和经济民生,对于这种上不得台面,但是对整个队伍都有莫大影响的事情,并不擅长,所以继续苦口婆心的说道。

  李志坚马上明白了,这就是先例的力量,在扩军之初就这样做,到了之后的所有安排只会被人们认为是遵从先例,而不是故意针对某某人,既方便执行,又不会让人产生误读。

  而给一战区增派军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和理由,通过这么一次过渡,后面的安排都更加顺畅,这样他也能将军官的任命考察权收回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