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刑侦档案(二)-《四旬老太守国门:对我精神不正常》

  赵诺点点头,没有多余的废话,立刻戴上手套,蹲到尸体旁开始初步检验。

  他的动作娴熟而轻柔,专业素养展露无遗。

  他仔细检查了颈部的伤口,测量了角度和深度,又轻轻翻看了死者的眼睑和口唇。

  “一刀致命,手法非常…专业。”

  赵诺的声音很平静,像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切口平滑,力道精准,几乎避开了颈椎骨,直接切断了主要血管和气管。”

  “凶手对人体结构很熟悉,而且下手时极其冷静,没有多余的创口。”

  “捆绑是死后进行的,绳结很特殊,是种少见的双套结,打得很紧。”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死者反剪的双手和被刻意摆正的跪姿上,镜片后的眼神闪过一丝凝重:“这个姿势…有很强的仪式感。”

  他的目光也移向了那只黑蝴蝶,眼中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和探究:“这个…是现场发现的?”

  “是,就在死者面前。”

  林霄红答道,目光没有离开赵诺的脸,试图捕捉他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

  但赵诺只是微微蹙眉,轻轻“啧——”了一声,像是纯粹对犯罪心理的困惑:“奇怪…象征意义?挑衅?还是…某种标记?”

  他摇摇头,示意助手拍照记录,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将那只纸蝴蝶夹起,放入专用的物证袋封好。

  “这个要重点检验,纸张来源,指纹,折痕手法,任何可能的线索。”

  林霄红看着赵诺一丝不苟地工作,心中那份不祥的预感并未消散。

  赵诺的表现无可挑剔,专业、冷静、细致。

  但“青河案”这三个字,像一道无形的阴影,横亘在她与这位敬重的前辈之间。

  她想起当年“青河案”结案时,赵诺似乎还只是法医科的助理,但也深度参与了物证检验…她强迫自己压下这个念头,现在需要的是证据,而不是无端的猜疑。

  现场勘查持续了数小时。

  雨势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敲打着别墅的窗户,如同沉闷的鼓点。

  技术队地毯式搜索,提取了无数可能的痕迹:地毯纤维、毛发、窗框上的半枚模糊指纹、书房外走廊地板上一点极不明显的泥渍。

  捆绑的尼龙绳是市面上常见的类型,暂时无法溯源。

  门窗确实没有被破坏的痕迹,凶手要么是周正明认识的人,要么就是有着极高明的开锁技巧。

  初步尸检报告很快由赵诺口述出来,与他的现场判断一致:一刀毙命,手法专业利落,捆绑和摆姿势发生在死后。

  死亡时间进一步精确到下午4点左右。

  回到市局刑侦支队时,已是深夜。

  支队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气氛凝重。

  王振邦召集了紧急案情分析会。

  白板上贴着周正明死亡现场的照片,那只黑蝴蝶的照片被放大,放在最中央,显得格外刺眼。

  林霄红站在白板前,简要介绍了现场情况和初步发现。

  “死者身份特殊,现场诡异,带有强烈的仪式感和象征意义。”

  “凶手目标明确,心思缜密,具备相当的反侦察能力和…对人体结构的了解。”

  林霄红的目光扫过在座的刑警,最后落在王振邦身上:“结合周法官的身份背景,我有一个初步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推测:这起案件,可能与二十年前由他主审的‘青河少女奸杀案’存在关联。”

  “青河案?”

  下面立刻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这个尘封多年的名字,对在座的一些老刑警来说并不陌生。

  “林队,会不会是仇杀?周法官一生断案无数,也许只是某个仇家…”

  一位老刑警提出质疑。

  “普通的仇杀,不会布置这样诡异的现场,更不会留下这只…黑蝴蝶。”

  林霄红指着照片:“它太刻意了。”

  “而且,仇杀通常伴随着泄愤式的暴力,但凶手的动作却冷静得可怕。”

  “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只蝴蝶是一个‘签名’,一个指向特定目标的符号。”

  “而周法官身上最显着、也最可能引来这种符号化复仇的标签,就是‘青河案’的主审官身份!”

  她的话掷地有声。

  王振邦沉默着,指关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当年“青河案”是他职业生涯中参与的重要案件之一,虽然他只是骨干成员而非主导,但此刻翻出来,无疑会掀起巨大波澜。

  他想起当年结案时的一些细节,想起混混赵强临刑前的嘶喊,想起受害者家属悲痛欲绝的脸…以及,案件本身是否真的像表面那样铁证如山?

  “林队的推测有一定道理。”

  王振邦终于开口,声音低沉:“但是,‘青河案’是铁案,赵强罪证确凿,早已伏法。”

  “现在仅凭一只纸蝴蝶就重启旧案联想,理由不够充分,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麻烦。”

  他刻意加重了“麻烦”二字,目光扫过林霄红,带着提醒和压力。

  “当务之急,还是集中精力侦破周法官的命案本身。”

  “排查他的社会关系,尤其是近期有无异常接触,经济纠纷,家庭矛盾。”

  “还有,那只蝴蝶的来源,是重中之重!”

  林霄红迎上王振邦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王局,我明白您的顾虑。”

  “……排查死者社会关系我会立刻安排人手去做,但是……。”

  她话锋一转,语气斩钉截铁:“‘青河案’这条线,我绝不会放弃!”

  “那只黑蝴蝶就是凶手抛出的饵!!!”

  “如果我们视而不见,很可能会错过关键线索,甚至让凶手有机会再次作案!!!”

  林霄红情绪激烈,脑海中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如果凶手的目标不仅仅是周正明呢?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林霄红话语中的分量和她眼中那股“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拗。

  小张看着自己队长的侧脸,那冷硬的线条在灯光下仿佛钢铁铸就,心中又是敬佩又是担忧。

  “好。”

  王振邦沉默了几秒,似乎妥协了,又似乎只是不想在此时争执:“两条线并行。”

  “林队,你亲自负责‘青河案’可能的关联性调查。”

  “但记住,要谨慎!低调!有任何进展,必须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他强调着“谨慎”和“低调”。

  “明白。”

  林霄红应道。

  她知道这是王振邦能做出的最大让步。

  散会后,林霄红立刻开始布置任务。

  一组人负责全面排查周正明近期的所有社会活动、通话记录、银行流水。

  另一组人,由她亲自带领,目标直指尘封的“青河案”卷宗。

  档案室厚重的铁门被推开,一股陈年的纸张和灰尘的味道扑面而来。

  管理员老李看着林霄红递过来的批条,尤其是上面王振邦的签字,眼神有些复杂,但还是默默地将他们带到了一个布满灰尘的档案架前。

  “喏,都在这儿了。”

  “‘青河案’,编号xh-20xx-001。”

  林霄红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抽出那几本厚厚的卷宗。

  卷宗的封面已经泛黄,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了。

  林霄红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二十年前的血腥与尘埃。

  林霄红抱着卷宗回到自己办公室,关上门,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窗外,雨还在下,城市的灯光在雨水中晕开一片朦胧的光晕。

  林霄红没有立刻翻开卷宗,而是疲惫地靠上椅背,捏了捏眉心。

  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像潮水般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