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90章 李厂长的困境-《四合院:从怒怼众禽开始走向巅峰》

  林凡关于创办“三产”公司的提议,像一剂强心针,让焦头烂额的李厂长看到了破局的希望。他立刻给予林凡极大的自主权,让其进行前期调研和可行性分析。

  林凡雷厉风行,立刻组织了一个精干的小组,开始密集的市场调研。他们走访兄弟单位,了解外协加工需求;咨询物资部门,摸清紧俏物资的门路;甚至通过陈大校的关系,隐约探听军方一些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的可能性。

  调研结果比预想的还要乐观。许多中小厂矿和单位确实存在精密加工和技术服务的需求,但苦于找不到靠谱的、有实力的单位合作,或者被大国企的门槛和繁琐流程吓退。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

  林凡很快拿出了一份详尽的可行性报告,初步确定了以高附加值机加工、技术咨询和设备调试为主营方向,目标明确,市场前景清晰。

  然而,就在李厂长拿着这份报告,准备在厂务会上力推时,刘副厂长一系的反对派却抢先发难了。

  这次他们不再空泛地指责,而是抓住了“程序”和“风险”两个点,进行了精心准备的反击。

  在又一次火药味十足的厂务会上,刘副厂长拿着一份财务科提供的“分析报告”,言之凿凿:

  “老李,林凡同志的想法是好的,年轻人有冲劲嘛。但是!”他话锋一转,敲着手里的报告,“搞三产公司,不是过家家!首先,它需要独立的法人资格吧?需要营业执照吧?这就要上级主管部门和工商局的批准,流程复杂,时间漫长!”

  “其次,报告里说利用闲置设备和人员。设备闲置是有原因的,大多是老旧或者精度下降的设备,拿出去接活,万一质量出问题,砸的是我们红星厂的金字招牌!这个风险谁承担?”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财务风险!”刘副厂长声音提高,“成立公司就要有启动资金,就要有成本核算,就要涉及国有资产使用和利润分配!这笔钱从哪儿出?厂里出?挪用什么项目的钱?审计出了问题谁负责?就算厂里不出钱,所谓‘自负盈亏’,亏了本算谁的?最后是不是还得厂里兜底?这完全就是给厂里埋下了一个巨大的财务隐患!”

  他旁边的供销科长也帮腔:“是啊厂长,现在外面形势复杂,三角债严重。咱们出去接活,干了活拿不到钱怎么办?到时候工人工资发不出,是厂里管还是这个三产公司自己管?弄不好就是个大包袱!”

  他们的话,听起来句句在理,字字诛心,完全是从“维护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把李厂长和林凡推到了“不顾风险、盲目冒进”的对立面。

  杨书记听着双方的争论,眉头越皱越紧,显然也被这巨大的“风险”说动了。他最终表态:“改革要大胆,但步子也要稳。刘厂长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确实很实际,不能不考虑。这件事,还是要慎重,没有万全的把握,不能轻易启动。”

  会议不欢而散。李厂长的提议被暂时搁置。

  会后,李厂长把林凡叫到办公室,脸色灰败,疲惫地靠在椅子上,揉着眉心。

  “林凡,你都看到了?不是我不想干,是阻力太大!他们这是要把所有的路都堵死啊!”李厂长的声音充满了无力感,“刘副厂长背后肯定有人指点,这些话,句句都打在七寸上!程序、风险、财务……这些都是国企最敏感的地方!”

  他叹了口气,推心置腹地说:“我现在是寸步难行。要是……要是我们能有点完全自己说了算、谁也挑不出毛病的业绩就好了!可惜……”

  林凡看着李厂长疲惫的样子,心中也是暗流涌动。他理解李厂长的难处,国企内部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副厂长那些人,自己干不成事,但搅黄事情的本事却是一流。

  但他林凡,从来就不是坐以待毙的人。

  “厂长,您别泄气。”林凡开口,语气依旧冷静,“他们说的这些问题,虽然苛刻,但并非无法解决。”

  “哦?你有办法?”李厂长抬起头,眼中又燃起一丝希望。

  “办法总比困难多。”林凡目光深邃,“他们卡的是程序和风险。那我们就找一个,程序上他们卡不了,风险也足够低的路子。”

  “哪有这种路子?”李厂长疑惑。

  林凡微微一笑,压低了声音:“厂长,您忘了?咱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技术!是您和我,现在在部委和军方那里积累的一点信任和名声!”

  他身体前倾,声音更低:“正式的三产公司审批难,那我们能不能先不以公司的名义?就以厂技术科或者工会下属‘技术服务队’、‘青年突击队’这种非正式的名义,先小范围地接一些技术咨询、难题攻关之类的活?这种活,不需要动用大量固定资产,主要是脑力劳动和技术输出,风险极低,甚至可以先收费后干活,根本没有财务风险!”

  “然后,我们用赚来的钱,就像滚雪球一样,慢慢积累资本和信誉。等做出成绩,有了话语权,再反过来推动正式公司的审批!到时候,谁还能说我们是瞎胡闹?”

  李厂长听得眼睛越来越亮,猛地坐直了身体:“对啊!绕开正式审批!先干起来再说!打着技术服务的旗号,谁也挑不出大毛病!好!林凡,你这个思路好!”

  思路一定,两人立刻又充满了干劲。然而,就在他们准备悄悄开始“技术服务队”的第一步时,许大茂又鬼鬼祟祟地跑来汇报了。

  “林哥,厂长,我听到个信儿,”许大茂神秘兮兮地说,“刘副厂长他们,好像也在暗中活动,想搞什么‘劳动服务公司’,说是要解决职工子弟就业,估计是想抢在咱们前面,把‘三产’的旗号扛过去,就算干不好,也能占个坑,恶心咱们!”

  消息真假难辨,但无疑给林凡和李厂长提了个醒:对手也没闲着,必须加快速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