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里,空气凝重得像浸了水的棉花。
杨明远穿着一身深色西装,坐在被告席上,袖口被李楠楠熨得笔挺,却掩不住他微微发颤的指尖。
旁听席上,李楠楠的头发又白了些,手里攥着块褪色的手帕——那是杨超群生前用的,边角磨出了毛边。她的目光死死盯着公诉人手里的卷宗,那里面装着杨明远贪污的证据,只是最关键的两页,被新人黄杰“误毁”后,只剩下模糊的复印件。
“被告人杨明远,你是否承认在2023年至2024年间,利用担任顾氏集团项目总监的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共计三千七百万?”公诉人的声音在法庭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明远的喉结动了动,视线扫过旁听席最后一排——顾沉舟坐在那里,指尖夹着支未点燃的烟,神色不明。“我……承认。”他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李楠楠的手帕突然被攥得变了形,指缝里渗出的汗打湿了布料。
公诉人展开转账记录的复印件,投影仪将模糊的数字投在大屏幕上:“这些款项流向了你控制的空壳公司,用于购买豪宅和奢侈品,甚至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至境外,对此你有何辩解?”
杨明远的律师立刻起身:“反对!证据存在瑕疵,关键页缺失,无法证明资金最终流向与被告人直接相关!”他举起黄杰提交的《证据损毁说明》,“经侦大队新人警员操作失误,导致原始凭证部分损毁,复印件的法律效力应当存疑。”
法庭内一阵骚动。李楠楠悄悄抬眼,看见杨超文坐在旁听席的角落,正低头喝水,仿佛事不关己。她心里清楚,所谓的“操作失误”,是杨超文托人打点的结果——那个叫黄杰的新人警察,是他儿子的同学,收了好处才故意“失手”。
公诉人沉默片刻,调出银行监控录像:“虽然原始凭证有缺失,但监控清晰记录了被告人多次在柜台办理转账业务,且空壳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被告人的远房亲戚,这足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杨明远的手指抠进被告席的木缝里,突然想起被抓那天,警察在出租屋里搜出的奢侈品发票——那是他用贪污款给宋婉柔买的包,现在却成了刺向自己的刀。
休庭时,李楠楠被律师叫到走廊。“李阿姨,情况不太好。”律师的声音压得很低,“虽然关键证据缺了两页,但现有证据足够定罪,就看法院怎么判了。”
他瞥了眼远处的杨超文,“杨超文那边说,最多能争取到‘减轻处罚’,想判缓刑,必须让顾氏出具谅解书。”
李楠楠的腿一软,差点摔倒。她扶住墙壁,手心冰凉——顾沉舟怎么可能出具谅解书?那是被挪用的顾氏公款,是打在顾家脸上的巴掌。
她跌跌撞撞地走到顾沉舟面前,膝盖一弯就要跪下,被顾沉舟拦住了。“顾总,求您了。”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明远知道错了,他把钱都还上了,还愿意罚三千万,您就给我们家留条活路吧!”
顾沉舟的目光落在她磨破的鞋跟上,那是为了求杨超文,在他家楼下等了一夜冻的。“李阿姨,”他的声音很淡,“谅解书不是我能决定的,需要董事会同意。”
“我去求董事会!我去给每个人磕头!”李楠楠抓住他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他的西装面料,“只要能让明远判缓刑,我什么都愿意做!”
顾沉舟沉默了很久,久到李楠楠以为他不会答应。“三天后开庭,”他突然开口,“让杨明远写一份悔过书,公开向顾氏道歉,并且……把他知道的宋氏内幕,全部交给经侦大队。”
李楠楠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顾沉舟要借杨明远的手,彻底扳倒宋氏。她咬了咬牙:“好,我让他写!”
公诉人提交了杨明远的悔过书,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详细供述了自己如何被宋氏怂恿挪用公款,甚至附上了***与他的通话录音。
紧接着,顾氏集团的代表宣读了谅解书:“鉴于被告人已全额退赃并积极配合调查,顾氏自愿放弃追究其刑事责任的部分诉求,恳请法院从轻处罚。”
杨明远的律师趁机补充:“被告人系初犯,主观恶性较小,且在案发后有重大立功表现,协助查处了宋氏集团的违法活动,符合缓刑条件。”
法官敲击法槌的声音落下时,整个法庭鸦雀无声。
“被告人杨明远,犯职务侵占罪,没收所有非法所得,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法官的声音清晰而沉重,“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万元,缓刑考验期内,不得从事与财务相关的工作,需定期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到。”
杨明远站在被告席上,腿一软差点坐下。李楠楠捂住嘴,眼泪无声地淌下来——缓刑三年,意味着他不用坐牢,只要三年内不再犯错,就能保住自由身。
走出法院时,阳光刺眼。杨明远接过李楠楠递来的外套,突然问:“妈,那三千万……我们怎么凑?”
李楠楠拍了拍他的手背,掌心的老茧硌得他生疼:“我把房子卖了,凑了八百万,剩下的……我去给人做保姆,你去工地搬砖,总能还上的。”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明远,这次是真的要好好做人了。”
杨明远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突然说不出话。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李楠楠也是这样牵着他的手,走过顾家老宅的石板路,那时她的手还没这么多茧,背影也没这么弯。
宋氏集团的业务经理张磊被判刑那天,宋婉柔没去法庭。
她坐在空旷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宋氏大楼的招牌被工人拆下——股价暴跌后,公司被迫出售核心资产,连总部大楼都抵给了银行。桌上放着一张支票,是给张磊家人的“补偿”,金额正好一个亿。
“妈,张经理判了三年,罚款一千万我们也交了。”宋婉柔推门进来时,声音还带着哭腔,“可媒体还在盯着不放,说要深挖旧城改造的黑幕。”
母亲李楠盛捏紧支票,指节泛白:“让他们挖。”她冷笑一声,“张磊把所有事都扛了,他们注定找不到实据。你父亲和爷爷很快就能无罪释放……”
她突然顿住,转身从抽屉里翻出个首饰盒:“把家里的古董都处理掉,换成现金。我们准备移民。”
宋婉柔猛地抬头,愣住了:“移民?那公司怎么办?”
“公司?”李楠盛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匆匆而过的行人,语气里满是倦怠,“一个没了根基的空壳子,留着只会拖垮我们。”她想起石无痕那天在电话里的话:“李总,一块烂透的布料,留着只会染脏其他料子。”
原来,她和宋氏,早就成了别人眼里该扔掉的烂布。
“我不同意。”宋婉柔后退几步,摇着头攥紧了拳头,“要走您走,等爷爷和父亲出来,我一定能把公司拉回来。”
话音刚落,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抖声”的推送,标题刺眼——“宋思远和宋融父子涉嫌案证据不足,当庭释放”。
宋婉柔盯着屏幕,突然笑了,眼泪却跟着掉下来。
与此同时,晚风裁缝铺里,苏晚正在整理账本。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落在泛黄的纸页上,上面记录着杨明远和宋氏的每一笔黑账——那是父亲生前留下的,比经侦大队查获的证据更完整。
“姐,法院判了,杨明远缓刑三年,张磊三年。”苏晴拿着手机走进来,语气里带着不甘,“就这么算了吗?”
苏晚合上账本,放在缝纫机的抽屉里,锁上了锁。“不算。”她拿起剪刀,开始裁剪新的布料,“缓刑三年,足够他想起更多事了。”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比如,谁才是真正让他挪用公款的幕后推手。”
苏晴凑近了些,看见布料上画着淡淡的蔷薇花纹,针脚的位置已经用粉饼做好了标记。“那杨超文呢?他帮杨明远毁证据,就没事了?”
苏晚剪下一块边角料,声音平静得像在说天气:“石无痕已经把他滥用职权的证据交给检察院了。”她想起石无痕昨天发来的消息:“你的‘布料’很有用,该拆的线,我会一根根挑断。”
缝纫机的哒哒声再次响起,像在为这场未完的复仇,打着新的节拍。
李楠楠给顾家做保姆的第一天,王氏让她整理顾沉舟的书房。在一个旧文件袋里,她发现了一张照片:年轻的杨超群抱着年幼的杨明远,站在顾家老宅的门口,旁边站着的顾沉舟,正伸手摸着杨明远的头,笑得温和。
照片背面有一行字,是杨超群的笔迹:“愿孩子们一世安稳。”
李楠楠捂住嘴,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窗外的阳光很好,却照不进那些被仇恨和贪婪笼罩的角落。
而街角的晚风裁缝铺里,苏晚正在指导员工给旗袍的领口绣上最后一颗盘扣,形状像一把小小的剪刀。苏晴趴在旁边,看着账本上“石无痕”的名字,突然问:“姐,你说石先生会不会帮我们查到底?”
苏晚没抬头,看着员工指尖的银针穿过布料,留下细密的针脚:“不管谁帮,只要能让真相大白,就好。”
缝纫机的声音里,仿佛藏着无数个未完的故事——关于复仇,关于救赎,关于那些藏在针脚里的、尚未说尽的公道。
杨超文被带走那天,刚在办公室泡好了枸杞茶。门被推开时,他正对着日历数离退休的日子——还有整整十一个月,就能拿着全额退休金,去南方陪孙子钓鱼了。
“杨超文,涉嫌滥用职权、包庇罪,跟我们走一趟。”制服上的肩章晃得他眼晕,手里的茶杯“哐当”砸在办公桌,枸杞混着茶叶漫了一地。
警车驶过熟悉的街道,杨超文望着窗外倒退的树影,指节把膝盖掐出红印。他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当初杨明远找到他,塞了个装着二十万的信封,求他“通融通融”时,他就该一脚把人踹出去。
可他念着那点“堂兄弟”的情分,想着就帮这一次,闭眼放放水,哪想到会被那两页没毁干净的证据链拖下水。
“就一年……就差一年啊……”他对着审讯室的白墙喃喃自语,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开庭那天,法庭的灯光亮得刺眼。公诉人呈上的证据一摞摞堆在桌上:他给下属发的“模糊处理”的短信截图,银行流水里那笔来自“匿名账户”的二十万,还有那个被他压下去的“新人警察毁证”调查报告——原来所谓的“自己人”,根本是杨明远编造的幌子,他却信了,还真敢在卷宗上签了字。
“被告人杨超文,利用职务之便包庇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篡改关键证据记录,造成恶劣影响……”法官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像锤子敲在他心上。
最后陈述时,杨超文站起来,背都驼了半截。“我认罪。”他看着旁听席上空荡荡的座位——儿子没来,老伴说“没脸见人”——眼泪突然掉下来,“我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家里人……就差一年,我就能退休了啊……”
法槌落下时,他听见自己被判了十五年。
走出法庭的那一刻,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看不见头的路。他想起年轻时刚进单位,胸前别着“先进工作者”的徽章;想起孙子去年生日,奶声奶气地说“爷爷退休了教我钓鱼”;想起杨明远塞信封时那声谄媚的“堂叔”——原来一步踏错,这辈子就真的回不了头了。
监狱的铁门“哐当”关上时,杨超文摸了摸口袋,里面还揣着那张数了无数遍的日历。只是现在,上面的红圈和数字,都成了笑话。
杨明远穿着一身深色西装,坐在被告席上,袖口被李楠楠熨得笔挺,却掩不住他微微发颤的指尖。
旁听席上,李楠楠的头发又白了些,手里攥着块褪色的手帕——那是杨超群生前用的,边角磨出了毛边。她的目光死死盯着公诉人手里的卷宗,那里面装着杨明远贪污的证据,只是最关键的两页,被新人黄杰“误毁”后,只剩下模糊的复印件。
“被告人杨明远,你是否承认在2023年至2024年间,利用担任顾氏集团项目总监的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共计三千七百万?”公诉人的声音在法庭上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明远的喉结动了动,视线扫过旁听席最后一排——顾沉舟坐在那里,指尖夹着支未点燃的烟,神色不明。“我……承认。”他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李楠楠的手帕突然被攥得变了形,指缝里渗出的汗打湿了布料。
公诉人展开转账记录的复印件,投影仪将模糊的数字投在大屏幕上:“这些款项流向了你控制的空壳公司,用于购买豪宅和奢侈品,甚至通过地下钱庄转移至境外,对此你有何辩解?”
杨明远的律师立刻起身:“反对!证据存在瑕疵,关键页缺失,无法证明资金最终流向与被告人直接相关!”他举起黄杰提交的《证据损毁说明》,“经侦大队新人警员操作失误,导致原始凭证部分损毁,复印件的法律效力应当存疑。”
法庭内一阵骚动。李楠楠悄悄抬眼,看见杨超文坐在旁听席的角落,正低头喝水,仿佛事不关己。她心里清楚,所谓的“操作失误”,是杨超文托人打点的结果——那个叫黄杰的新人警察,是他儿子的同学,收了好处才故意“失手”。
公诉人沉默片刻,调出银行监控录像:“虽然原始凭证有缺失,但监控清晰记录了被告人多次在柜台办理转账业务,且空壳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正是被告人的远房亲戚,这足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杨明远的手指抠进被告席的木缝里,突然想起被抓那天,警察在出租屋里搜出的奢侈品发票——那是他用贪污款给宋婉柔买的包,现在却成了刺向自己的刀。
休庭时,李楠楠被律师叫到走廊。“李阿姨,情况不太好。”律师的声音压得很低,“虽然关键证据缺了两页,但现有证据足够定罪,就看法院怎么判了。”
他瞥了眼远处的杨超文,“杨超文那边说,最多能争取到‘减轻处罚’,想判缓刑,必须让顾氏出具谅解书。”
李楠楠的腿一软,差点摔倒。她扶住墙壁,手心冰凉——顾沉舟怎么可能出具谅解书?那是被挪用的顾氏公款,是打在顾家脸上的巴掌。
她跌跌撞撞地走到顾沉舟面前,膝盖一弯就要跪下,被顾沉舟拦住了。“顾总,求您了。”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明远知道错了,他把钱都还上了,还愿意罚三千万,您就给我们家留条活路吧!”
顾沉舟的目光落在她磨破的鞋跟上,那是为了求杨超文,在他家楼下等了一夜冻的。“李阿姨,”他的声音很淡,“谅解书不是我能决定的,需要董事会同意。”
“我去求董事会!我去给每个人磕头!”李楠楠抓住他的胳膊,指甲几乎嵌进他的西装面料,“只要能让明远判缓刑,我什么都愿意做!”
顾沉舟沉默了很久,久到李楠楠以为他不会答应。“三天后开庭,”他突然开口,“让杨明远写一份悔过书,公开向顾氏道歉,并且……把他知道的宋氏内幕,全部交给经侦大队。”
李楠楠愣住了,随即反应过来——顾沉舟要借杨明远的手,彻底扳倒宋氏。她咬了咬牙:“好,我让他写!”
公诉人提交了杨明远的悔过书,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详细供述了自己如何被宋氏怂恿挪用公款,甚至附上了***与他的通话录音。
紧接着,顾氏集团的代表宣读了谅解书:“鉴于被告人已全额退赃并积极配合调查,顾氏自愿放弃追究其刑事责任的部分诉求,恳请法院从轻处罚。”
杨明远的律师趁机补充:“被告人系初犯,主观恶性较小,且在案发后有重大立功表现,协助查处了宋氏集团的违法活动,符合缓刑条件。”
法官敲击法槌的声音落下时,整个法庭鸦雀无声。
“被告人杨明远,犯职务侵占罪,没收所有非法所得,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法官的声音清晰而沉重,“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千万元,缓刑考验期内,不得从事与财务相关的工作,需定期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到。”
杨明远站在被告席上,腿一软差点坐下。李楠楠捂住嘴,眼泪无声地淌下来——缓刑三年,意味着他不用坐牢,只要三年内不再犯错,就能保住自由身。
走出法院时,阳光刺眼。杨明远接过李楠楠递来的外套,突然问:“妈,那三千万……我们怎么凑?”
李楠楠拍了拍他的手背,掌心的老茧硌得他生疼:“我把房子卖了,凑了八百万,剩下的……我去给人做保姆,你去工地搬砖,总能还上的。”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明远,这次是真的要好好做人了。”
杨明远看着母亲佝偻的背影,突然说不出话。他想起自己小时候,李楠楠也是这样牵着他的手,走过顾家老宅的石板路,那时她的手还没这么多茧,背影也没这么弯。
宋氏集团的业务经理张磊被判刑那天,宋婉柔没去法庭。
她坐在空旷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宋氏大楼的招牌被工人拆下——股价暴跌后,公司被迫出售核心资产,连总部大楼都抵给了银行。桌上放着一张支票,是给张磊家人的“补偿”,金额正好一个亿。
“妈,张经理判了三年,罚款一千万我们也交了。”宋婉柔推门进来时,声音还带着哭腔,“可媒体还在盯着不放,说要深挖旧城改造的黑幕。”
母亲李楠盛捏紧支票,指节泛白:“让他们挖。”她冷笑一声,“张磊把所有事都扛了,他们注定找不到实据。你父亲和爷爷很快就能无罪释放……”
她突然顿住,转身从抽屉里翻出个首饰盒:“把家里的古董都处理掉,换成现金。我们准备移民。”
宋婉柔猛地抬头,愣住了:“移民?那公司怎么办?”
“公司?”李楠盛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匆匆而过的行人,语气里满是倦怠,“一个没了根基的空壳子,留着只会拖垮我们。”她想起石无痕那天在电话里的话:“李总,一块烂透的布料,留着只会染脏其他料子。”
原来,她和宋氏,早就成了别人眼里该扔掉的烂布。
“我不同意。”宋婉柔后退几步,摇着头攥紧了拳头,“要走您走,等爷爷和父亲出来,我一定能把公司拉回来。”
话音刚落,手机“叮咚”响了一声。是“抖声”的推送,标题刺眼——“宋思远和宋融父子涉嫌案证据不足,当庭释放”。
宋婉柔盯着屏幕,突然笑了,眼泪却跟着掉下来。
与此同时,晚风裁缝铺里,苏晚正在整理账本。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落在泛黄的纸页上,上面记录着杨明远和宋氏的每一笔黑账——那是父亲生前留下的,比经侦大队查获的证据更完整。
“姐,法院判了,杨明远缓刑三年,张磊三年。”苏晴拿着手机走进来,语气里带着不甘,“就这么算了吗?”
苏晚合上账本,放在缝纫机的抽屉里,锁上了锁。“不算。”她拿起剪刀,开始裁剪新的布料,“缓刑三年,足够他想起更多事了。”她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比如,谁才是真正让他挪用公款的幕后推手。”
苏晴凑近了些,看见布料上画着淡淡的蔷薇花纹,针脚的位置已经用粉饼做好了标记。“那杨超文呢?他帮杨明远毁证据,就没事了?”
苏晚剪下一块边角料,声音平静得像在说天气:“石无痕已经把他滥用职权的证据交给检察院了。”她想起石无痕昨天发来的消息:“你的‘布料’很有用,该拆的线,我会一根根挑断。”
缝纫机的哒哒声再次响起,像在为这场未完的复仇,打着新的节拍。
李楠楠给顾家做保姆的第一天,王氏让她整理顾沉舟的书房。在一个旧文件袋里,她发现了一张照片:年轻的杨超群抱着年幼的杨明远,站在顾家老宅的门口,旁边站着的顾沉舟,正伸手摸着杨明远的头,笑得温和。
照片背面有一行字,是杨超群的笔迹:“愿孩子们一世安稳。”
李楠楠捂住嘴,突然蹲在地上哭了起来。窗外的阳光很好,却照不进那些被仇恨和贪婪笼罩的角落。
而街角的晚风裁缝铺里,苏晚正在指导员工给旗袍的领口绣上最后一颗盘扣,形状像一把小小的剪刀。苏晴趴在旁边,看着账本上“石无痕”的名字,突然问:“姐,你说石先生会不会帮我们查到底?”
苏晚没抬头,看着员工指尖的银针穿过布料,留下细密的针脚:“不管谁帮,只要能让真相大白,就好。”
缝纫机的声音里,仿佛藏着无数个未完的故事——关于复仇,关于救赎,关于那些藏在针脚里的、尚未说尽的公道。
杨超文被带走那天,刚在办公室泡好了枸杞茶。门被推开时,他正对着日历数离退休的日子——还有整整十一个月,就能拿着全额退休金,去南方陪孙子钓鱼了。
“杨超文,涉嫌滥用职权、包庇罪,跟我们走一趟。”制服上的肩章晃得他眼晕,手里的茶杯“哐当”砸在办公桌,枸杞混着茶叶漫了一地。
警车驶过熟悉的街道,杨超文望着窗外倒退的树影,指节把膝盖掐出红印。他后悔得肠子都青了——当初杨明远找到他,塞了个装着二十万的信封,求他“通融通融”时,他就该一脚把人踹出去。
可他念着那点“堂兄弟”的情分,想着就帮这一次,闭眼放放水,哪想到会被那两页没毁干净的证据链拖下水。
“就一年……就差一年啊……”他对着审讯室的白墙喃喃自语,声音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
开庭那天,法庭的灯光亮得刺眼。公诉人呈上的证据一摞摞堆在桌上:他给下属发的“模糊处理”的短信截图,银行流水里那笔来自“匿名账户”的二十万,还有那个被他压下去的“新人警察毁证”调查报告——原来所谓的“自己人”,根本是杨明远编造的幌子,他却信了,还真敢在卷宗上签了字。
“被告人杨超文,利用职务之便包庇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篡改关键证据记录,造成恶劣影响……”法官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像锤子敲在他心上。
最后陈述时,杨超文站起来,背都驼了半截。“我认罪。”他看着旁听席上空荡荡的座位——儿子没来,老伴说“没脸见人”——眼泪突然掉下来,“我对不起组织,对不起家里人……就差一年,我就能退休了啊……”
法槌落下时,他听见自己被判了十五年。
走出法庭的那一刻,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看不见头的路。他想起年轻时刚进单位,胸前别着“先进工作者”的徽章;想起孙子去年生日,奶声奶气地说“爷爷退休了教我钓鱼”;想起杨明远塞信封时那声谄媚的“堂叔”——原来一步踏错,这辈子就真的回不了头了。
监狱的铁门“哐当”关上时,杨超文摸了摸口袋,里面还揣着那张数了无数遍的日历。只是现在,上面的红圈和数字,都成了笑话。